西西河

主题:【原创】读史札记(5)-虎父无犬子 -- 温相

共:💬45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在下昔有一回应任爱杰兄之文,不知温相持何高见?

也说明成祖的身世――蒙古人还是高丽人?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文即帝位。因为惧诸叔王势力坐大,用齐泰、黄子澄等谋,颁发削藩招令。周、湘、代、齐、岷诸王首以罪废,次弟将及燕王朱棣。手握重兵,镇藩北平的朱棣密与姚广孝(僧道衍)、指挥张玉、朱能等谋,以指斥齐泰、黄子澄等为奸,并引祖训,以“清君侧”为由,于建文元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靖难”之师挥兵南下,与明南军大战于长江南北,至建文四年六月,燕王率师渡江,从金川门进入京师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朱棣即帝位,改年号为“永乐”。

永乐建元后,为后世留下了两大疑案,一是建文帝的下落,再就是朱棣本人的身世出身了。

朱元璋虽是老粗,明却是以理学的礼仪伦理立国的。奉程朱理学为正统。由于朱棣不是朱元璋钦定的皇位继承人,而是以‘靖难”名义,通过武力从侄儿手里夺取皇位的,所以从一开始受到正统臣子和文人的非难,按传统理学宗法观点,朱棣取得皇位颇有名不正,言不顺之像,因而视之为“篡国”“不义”者大有人在。

明既奉礼教名学,当然讲究嫡长尊卑,懿文太子以长子得立,死后立嫡孙,这是天经地义的。朱棣要让自己的即位顺理成章,无非需要证明自己为马皇后所生,与太子及秦、晋二王为同母。现在太子及秦、晋二王已故,建文帝又“焚于宫中”或“不知所终”,则自己为嫡长,当然有权继承皇统,于情于理都是名正言顺的了。

所以,出于政治考虑,朱棣势必要“认马为母”。在永乐年间,《太祖实录》曾经两度修改。后修《永乐实录》时则直接表明:“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太子标,次秦憨王?荆?次晋恭王?h,次上,次周定王??。”即使在当时,信之者也不多,只不过在朱棣淫威之下,无人敢言而已。

清作《明史》,也延续了这一说法,《明史 本纪5(成祖)》称其为“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然而,《明史 列传29》却有:“(黄)子澄曰:‘周王,燕王之母弟,削周,是剪燕羽翼也。”这就是说,燕王与周王是同母,并不与懿文太子同母。按《明史 列传1(后妃)》,孙贵妃“洪武七年九月薨,年三十有二。帝以妃无子,命周王??行慈母服三年,东宫、诸王皆期。敕儒臣作《孝慈录》。庶子为生母服三年,众子为庶母期,自妃始。”这说明周王是庶子,既然燕王与周王同母,当然并非嫡子。

那么,朱棣的生母是谁?据潘梓章先生考,按《南京太常寺志》所载,孝陵神位中,“左一位淑纪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憨王、晋恭王,右一位硕妃,生成祖文皇帝。”这就是说,其生母应为硕妃,而太子及秦王、晋王等也是庶出。按野史说法,硕妃是高丽人,这样一来,朱棣就有朝鲜血统了。呵呵,牵强解释一下,所以朱棣后来特别喜欢朝鲜美女,朝鲜进贡的淑女很多,大都受宠,“永乐时,朝鲜贡女充掖庭,妃与焉。”其中一位权氏最为受宠,“善吹玉箫。帝爱怜之。七年封贤妃,命其父永均为光禄卿”,并曾伴随朱棣北伐。

话虽如此,但所谓《南京太常寺志》的说法出自守陵太监,再经民间流传,难免以讹传讹,真实性大打折扣,只能姑妄听之了。按《明史纪事本末》,朱元璋对皇孙朱允文不太满意,“太祖每令赋诗,多不喜。一日令之属对,大不称旨,复以命燕王,语乃佳”。故而朱元璋数次欲废之而改立燕王,刘三吾劝谏:“若然,将置二王(秦王、晋王)何地?”于是作罢。这样看来,朱棣也不是没有嫡出的可能。

更离奇的说法是朱棣为元顺帝洪吉喇氏或瓮氏所生(此二人也可能并非一人)。按任爱杰先生引蒙古《黄金史纲》,“大都城破时,顺帝的妃子弘吉剌氏已经怀孕三个月,没有来得及逃出,躲在一个大瓮中避难。被明军搜出后为朱元璋纳为妃子,称为翁氏。弘吉剌氏当时心想:“如果七个月后产子,则必然会被(朱元璋)当作敌人的儿子所杀。如果分娩在十个月后则会被(朱元璋)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于是向天祈祷再添三月孕期。果然怀孕十三个月才分娩,产下一子,就是朱棣。”

蒙古史料显然近乎于传奇,有明显的史诗味道,与中国汉代以前的史料近似(或更有过之),可信度同样不高,不过朱棣“貌奇伟,美虬髯”,和朱元璋长得不太象,且勇武善战,杀人如麻,倒是有点近乎那时的蒙古人。值得注意的是,经朱棣五次大规模北伐,蒙古的势力遭到重创,从此各部落大都或归顺或远遁,基本分崩离析,从此再没有问鼎中原的可能性了。这种说法或者也算一种心理安慰吧。这和后来关于乾隆是汉人,为海宁陈氏所出的传言有异曲同工之处。

就现有资料而言,已无法真正确定朱棣的身世了(除非化验DNA,呵呵),不过这并不重要,因为朱棣并没有建立新朝,他毕竟还是朱元璋的儿子,遵循的是朱元璋的旧制。如他对方孝孺所言,这只是本人的家务事。血统之说不过一点谈资而已。

耐人寻味的是,心虚的统治者都喜欢编书,永乐五年朱棣下令撰著名的《永乐大典》,名为搜集古今文献,实为消除不利于己的观点言论,编另一个目的则是焚书,官方之外自然是异端,为的是掩盖历史事实和制止独立思考,便于“统一思想”。因为皇权之下,权力统治和思想控制本就是刀锋的两个刃。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