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生活中的对外援助 -- 斩鞍

共:💬4 🌺2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坦率地说,我不是很清楚。只能胡扯一下

因为我参与或者了解的级别层次比较低,只能稍微说一下。

比如AMERICORPS这样的大型机构,虽然也有个人捐款,但FUNDING很大部分来自政府的GRANT。在这种机构做义工是有收入的,有学分拿,可以支持学费开支。这样不仅是政府给钱的问题,而且有教育机构的支持(公立私立都有,差不多成为某种行业标准)。

我们的OCEF是小巫,八成以上收入来自个人捐款,年收入不过十万二十万,除了免税以外没有什么直接的好处。

美国不少富人有自己的基金会,每年管发钱,个人私立或者官方慈善机构都可以根据条件去申请,这是不是也算个人捐助。

但同样个人捐款为主,SIERRA CLUB,WMF的收入就非常高。这里不仅是政策支持的问题,这类专业机构用于市场营销的费用是相当高的,可以高达总收入的4成以上。其实慈善行为也是一种商品,捐款人可以看作是在购买心理和道德上的回报,这种市场需求是存在的。所以花钱挣钱是专业慈善机构的基本的策略,差别仅仅在于开销的比例。

红会声称是最有资金效率的慈善机构之一,记得05年的运营费用只占了30%不到--考虑到它巨额的收入,这个数字其实相当可观。除了个人捐款,它还依赖各级政府的各种GRANT和企业捐赠。美国的大中型企业大多有捐赠预算,就是只要是个公益理由,就可以去要。我当年有EVENT PLANING课程,要自己组织一次校内活动一次校外活动,所有的经费物资都要去外面募捐,不能自己出。原来觉得这怎么可能?后来一共募到大约2K的物资和支票。进了有些店家,一说情况,拿出学校证明信件,人就直接往仓库里带,或者说抱歉,今年的捐赠已经满了。这些捐赠对于企业来说不是白给的,也可以免税。所以免税有好几层,个人企业都是受益者,本质还是从政府收入里面挖出来。

除了直接利益之外,先前说到过行业行为。比如教育系统对于社区活动的认可(学分,奖学金)。很多大公司对公司员工捐赠给MATCH,这块可能抵税,但是还有鼓励员工去做多少时间义工按上班发工资的,往往是公司承担了。政府单位也很多类似规定,比如用义工换假期。

说到政府支持,分两个层面,一个是联邦的,一个是地方的。地方的支持从州政府到市政府甚至区,花样百出,多到令人盲目。举个例子来说,电台电视台有硬性指标,规定必须提供多少AIRTIME用于公益广告。这里面又分一般公益,地区性公益,特定目标等等,不同口子进去。再比如,为推广洁净能源,买太阳能发电设备除了抵税外政府还出面担保低息或者无息贷款。

有一个办法比较有意思的,就是处罚行为。我们可能电视中都看到过,轻微违法行为往往被判罚社区服务,这就是去做公益事业。我一个同事拿了停车罚单,她收入很低,舍不得付一百多的罚款,就去做了20小时的社区服务,医院啦,图书馆啦,养老院啦什么的。

因为渠道太多,所以慈善机构在美国的确是一个INDUSTRY,需要相当的职业人才来做,学校也有相关专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