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毛岸英和蒋经国(1) -- whynot

共:💬18 🌺9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毛岸英和蒋经国(4)

毛岸英不太喜欢情报工作,他主动找到了组织部的帅孟奇,走周恩来的路线,自己提出要到基层工作。具体到北京机器总厂当党总支副书记是周恩来亲自出面安排的。毛岸英愿意去工厂,一是他自己的话,“我参军、下乡、搞土改都干过了,我真想去工厂当工人” ,二是受了好友蔡博的影响,在和蔡博通信里,就羡慕蔡博能在鞍钢工作。在北京机器总厂可以积累基层的工作经验,特别是担任领导工作和组织能力的锻炼,这些都是在中央情报委得不到的,1950年夏天,毛岸英去了北京机器总厂,不做蜻蜓点水,自己说准备在北京机器总厂干上十年。

赵南起回忆说毛岸英的政治水平很高,如果不牺牲,就不会有四人帮什么事。这些如果无法验证,不过从建国后毛岸英的工作调动,可以看出毛岸英是有自己想法的。不少人认为,毛岸英去北京机器总厂和参加抗美援朝是毛泽东的意图,从现在的资料来看,这些都是毛岸英自己主动提出来的,至少在当时,毛泽东好像并没有一个长远的培养毛岸英的计划,也没有在毛岸英工作安排上作太多的干预设计。

就在毛岸英准备大干十年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了。去朝鲜,是毛岸英自己主动提出的。当时毛岸英经常回家,而且还负责和苏联联系重要文电的翻译工作,尽管中央抗美援朝的决定当时还是保密的,毛岸英还是多少有些了解,知道彭德怀的任命。毛岸英找到彭德怀提出了入朝参战的请求,最终得到了毛泽东的批准,毛泽东对自己儿子的这个请求还是首肯的。

蒋经国从基层回来,就接手青年工作,这好像是未来领袖接班必备的功课和道路,谁掌握了青年干部,请就掌握了未来。不知道毛岸英这怎么想的,不过好像毛岸英对青年的工作也热心,而且他的年龄和地位也是作青年团工作的理想人选,毛岸英唯一一次正式的大型外事活动就是1950年5月在北京欢迎以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米哈依洛夫为首的苏联青年代表团,身份虽是翻译,前前后后在主席台上却很突出。作为本文唯一的如果猜测,我想毛岸英从朝鲜回来可能会承担团的领导工作。

历史没有如果。如果蒋经国那个晚上被土匪打死,如果毛岸英从朝鲜载誉归来,历史如何,我们不能象玩游戏,作SAVE LOAD的实验。从两个人回国后的轨迹看,两人都知道基层工作的重要,肯到下面去作工作。蒋经国比毛岸英岁数大,在苏联和回国后的环境比毛岸英复杂,历练也多。毛岸英比蒋经国的性格活泼,外向,很有年轻人的闯劲儿。从父子关系看,蒋经国年轻的时候在老蒋面前很谨守,严肃,颇有旧式封建父子的传统。毛岸英要洋气,和毛泽东的关系相对随意一些,在家里和弟弟妹妹大说俄文,毛泽东听不懂,就傻乐。

关于毛岸英和蒋经国,人们往往对历史假设津津乐道,画饼充饥。两人年轻时的工作和理想淹没在这种种虚无飘渺的猜测里,好在这两个人早已不再乎,应了陆放翁的老话:身后是非谁管得,满街齐唱蔡中郎。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1252010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