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长篇转贴] 论尽太极拳师, 不喜莫入 -- White_Lee

共:💬11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看来这位朋友的确对太极研究不少

文章中尽是大实话,没点真东西的人写不出来。

太极门派很多,兄弟在学通社的时代,接触过几位,基本是陈氏杨氏两门,所谓杨露禅偷拳陈氏,人们一般认为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杨氏太极的影响也的确很大。不过以在下的了解,其实未必如此。

陈氏是比较原始正宗的太极拳,所谓陈氏老架,和我们一般所说的太极拳区别不小,一个简单的缠丝,陈氏就不讲究多么流畅,而讲究发力,其他派别的缠丝带人,而陈氏的缠丝要上步,进攻性极强。盖因为陈氏太极的精髓是技击,说白了是一种拳法,和少林拳,三皇炮捶拳一样,是对战用的。从杨露禅偷拳,也可以看到陈氏的威力,因为杨本身也是八段锦名家,工夫相当不错,可是和陈氏二代弟子交手尚且不敌。陈氏太极现代比较有名的人物是陈小旺,享誉很久,但陈氏正宗子弟和他还有一些切磋,也就是对拳理方面理解有所不同。陈小旺的太极拳更柔一些,不合老架宗法,看他的拳,便是一个一个圆弧,金庸先生写太极拳“大圈套着小圈”,大概就是看了陈小旺的功夫得到的启发,因为其他太极名家没有他绕的这样厉害。

杨氏就不同了,杨露禅的真实功夫可能很高,但他更大的贡献在心法方面,也就是把太极拳从一门武术转化为修身养性的修行功夫上来。他从陈氏出来,回到北京开馆授艺。当时北京拳馆很多,太极拳独领风骚。盖因为当时学拳的主要是八旗子弟,这些人自幼娇生惯养,体质虚弱又吃不得苦,那些技击功夫练不得。他们学武,也是为了强身健体,并不是为了当武林高手。所以华丽而不需要苦功就可以入门的杨氏太极特别受欢迎。您看,杨露禅证明了一个真理,就是市场决定一切。杨氏太极动武未必第一,但正是大家需要的功夫。可以说,太极拳的发扬光大,是杨氏的功劳,否则,太极拳威力再大,也不过是如同许多古代秘技,比如五虎断门刀一样,成为传说中的神奇功夫。

因此,杨氏太极基本就是我们现在对于太极的印象。当然太极分支很多,但是杨氏的影响太大了。“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四方”,杨氏太极给太极拳框定了更富于文化意味的内涵。

我的朋友中也有两位太极高手,一位是李天骥先生的女公子,我的初中同学,瘦瘦小小,大眼睛白皮肤,学校晚会上也曾经表演过,招法中那种前阴后阳,起程转和的味道一般人也可以看出来,真实功夫如何不得而知,但是她通医术,会扎针。晚上她不怕走夜路。老师曾经问过她是不是因为有武术所以不怕,李姑娘避而不答,说带着一根针,有坏人给他一下就让他动不了。这种避实就虚的涵养功夫,倒真是太极子弟的感觉。另一位是大学同学聂秀东,刘师衡先生的弟子,在北京拳界小有名气。他生的刚健,一套太极拳打出来行云流水,练得是杨氏,而且肯定有所得。之所以这样说,因为我们都喜欢看聂秀东打拳,只要看他打完一趟,自己也长气,看拳之前如果疲劳,看后便会精神许多,丹田中十分充沛的感觉。就是这样神。不过,如果个位在街上看到太极拳打得好的人不妨也看人家打一趟,多少会有同样长气的感受,就不是聂秀东独有的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