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脚踢开古典音乐的大门 一 -- 五度

共:💬108 🌺9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说到贝司,冒昧地向五度兄推荐几首歌曲

其实我听流行歌曲不多,欣赏面儿很窄;而且我也从未玩过贝司更未写过音乐和配器。只是完全从流行歌曲的普通消费者角度乱说一哈。

第一首让我清晰感觉到贝司作用的是80年代听到的一首英文歌曲,后来才知道这首歌在美国是如此的有名和影响深远,以至于Sarah Brightman也要翻唱。这首歌就是 A Whiter Shade Of Pale。它的贝司就非常简捷,但如果没有了贝司,这首歌曲的魅力大概要减半。

再有两首都是港台商业歌曲,一个是90年代初 黎明的“对不起,我爱你”,好像是翻的一首日本歌。这首歌我觉得不仅贝司好,吉他部分也非常精彩。黎明的声线条件本来一般,但这首歌的配器与其闷闷柔和的声线可谓相得益彰。另一首是90年代末 容祖儿的“痛爱”,配器的低音部分给人印象极其深刻。

流行歌曲中配器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越来越大,很多时候我反复听一首流行歌曲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流连于其配器音效带给我的那种梦幻迷离的感觉。而且流行歌曲配器我以为关键是两点:(1) 重复的段落要同中有异;(2) 后面的精彩程度不能逊于前面的。

再就是某些具有特殊效果的音响,如果只出现一次就不再清晰地出现,也会令人产生某种神秘感。比如“痛爱”中第二段出现了一次比较特殊的音效,但如昙花一现般再不出现了。这些小技巧对专业玩儿音效配器的人来说可能没什么吸引力,但对我这种普通消费者来说就很有吸引力了。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这句话对服饰、家居、家私,以及流行音乐,我以为都是至理名言。

另外就是五度兄提到的

“来回循环的吉他分解和弦实在是不得已为之。据说也是应该避免的。真正的流行歌曲里面其实很少是这样的。”

--- 诚哉斯言!我听过一些歌曲,其吉他部分本身就是一首独立的曲目,其复杂程度决非几个分解和弦反复循环弹奏可比,即使没有歌手和其他配器,单拉出来也是一首不错的吉他曲。当然这样干实在太耗费精力,所以不能指望曲曲如此,但如五度兄这样的高水准玩家,怎么也得弄出一两首这样的精品来吧?

再就是,同样的吉他分解和弦,也不能成天老是C-Am-F-G7-G-Dm-Em 这些大陆和弦,Am7, Dm7 也不够独特和颠覆,还需要有更颠覆一点的东西,比如9和弦、加减和弦。即使是 soft rock,这些罕见和弦独有的特质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这方面我在国内时见到过专业配器方面的书,五度兄不妨多探访一哈~这是左手方面。右手方面也要有变化。大学时代偶尔弄倒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的主题曲的吉他伴奏部分,发现它居然使用了10种和弦,而且有些和弦,虽是同一和弦但摁法不同,其效果迥然。

再就是根据曲目情绪的发展不断变换右手分解和弦的技法,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出新”。

乱谈 乱谈, 五度兄一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