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有心报国,无力杀敌1 -- 井中月

共:💬8 🌺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有心报国,无力杀敌 2

虽然这些军事思想在当时来说都是比较先进的,有一些“闪击战”的雏形,但是由于中国军队的装备很简陋,所以学员所学的很多知识与军队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抗战爆发时国军装备最好的德式师中央军的88,87师,师属炮兵也只有一个山炮营(75毫米山炮12门)和一个战防炮连(37毫米战防炮4门)。师以下的炮兵则主要是82毫米迫击炮每团12门,20毫米机关炮每团6门。至于机械化重炮部队,全国只有第十团装备德制150毫米榴弹炮全团24门,汽车牵引。装甲部队只有少量德制,英制和意大利产德轻型战车和装甲车,抗战中从苏联购入了82辆B-26轻型战车,也只是少量用于支援步兵作战。

旧中国内战连年,军官职务升迁很快,但很多人的军事素质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并不具备指挥所属军,师部队的能力。具体体现为很多军官对部队掌握不住,不会计划,不会图上指挥,不懂现代后勤补给条例等。对于这一点,早在1933年蒋介石的德国顾问曾向蒋提出建议。他人为一个军人不先任下级官长,遍充排,连,营,团长各职多年,断不能于短期内具有高级指挥官经验,无论如何勇敢,亦于事无济。就便是早期毕业于军校的一些将官,虽然在内战中有很多指挥作战经验,但由于无论军阀混战还是剿共作战,其作战水平本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低于一战水平(主要是一线堑壕式的攻防作战),所以大多数指挥官的战术素养和指挥能力鲜有提高,尤其是缺乏对战车,飞机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了解和对抗的理论和实践,对于行伍出身的将领,虽然不少人作战经验丰富,作战勇敢,但对现代战争的性质和技术了解非常少。这就使得抗战期间正面战场上国军在对抗装备先进,战术灵活的日军时吃大亏。

战场教训

抗战期间在正面战场上的历次会战,日军在武器装备上有绝对优势,尤其是炮兵、空军火力远超中国军队。在战车掩护下日军步兵的多梯队部署也具有极强的多波次连续冲击能力。这就要求在防御作战中应当把主要兵力、兵器集中在主要防御方向,形成重点,并作纵深配置。同时战区指挥官应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在敌突破阵地时趁其立足未稳立即封闭突破口,消灭突入阵地的敌人,或者在敌改变主攻方向时,迅速变更部署,组成新的防御方向。

1937年析口会战中,担任正面防务的第二战区有于战区指挥官手中握有强大预备队,在每个阵地被突破之后都能组织兵力进行反击,即便在全线撤退前两天还对突破防线的日军进行强有力的反击,歼灭突入日军。在日军进攻受挫时,第九军郝梦龄部还趁机发动反攻,使日军遭受很大损失。在历时20多天的战斗中,国军在坚守阵地的同时,大量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有力阻止日军南进。但令人遗憾的是更多时候国军高级将领还是分兵把口,将主要甚至全部兵力、兵器布置于宽广的战线正面第一线,没有形成真正重点,以致处处防守,处处薄弱,由于缺少纵深配置,且没有强有力预备队,只要被日军突破一处,就会立刻全线动摇,而且一旦有增援部队到达,往往又用于替换伤亡惨重的部队,逐次投入兵力。这样,战役最高指挥官手中始终没有有力应变部队,以致防御体系一旦被破坏就很难再恢复,只能被迫后退。此外,由于缺乏对现代战争的认识,中国军队虽然在总的部署上是分散配置,但在具体兵力配置和机动时又多用密集队形,以致伤亡极大。

1937年淞沪会战,第48军第174师的一个团在敌人的火力下接防,依然按常规,全团集中站队由团长讲话后遭到日军空军火力袭击,尚未进入阵地就已经伤亡过半。再加上中国守军的阵地编成绝大多数是一线阵地,大多数部队又对工事构筑不重视,所以常在一道阵地上仅仅筑一道堑壕,而没有侧防工事和机枪预备掩体,也没有良好的防空,防炮掩蔽设施和伪装,致使在日军猛烈炮兵,空军火力打击下部队伤亡惨重,而且阵地极易被突破。如淞沪会战中,一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师通常在阵地上防守几天就会伤亡过半。时任国民军第4军第59师师长的韩汉英对此作了一番相当中肯的检讨:“·······,例如在淞沪之役,我们战线由闸北到江湾以迄浏河,逶迤数十千米,配置二三十个师在阵地死守,一个师被打完了,又补上第二个师,第二个师被打完了,又补上第三个师。这样,在士气上虽然可以博得人们喝彩,得到英雄的威名,然就作战利害而言,尤其在卧果军事装备劣势条件之下,那是不行的。因为大凡作战,其阵地布置必须有重点。但是这样的摆长蛇阵,没有重点,故虽处处防守,而处处力量都感觉薄弱。结果一处被敌人突破,全线就同归于崩溃了········”

抗战期间国军伤亡很大,部队也多次扩充,军官升迁就更快,到抗战后期国军中很多军长师长不过三四十岁。按理说在战争中学习,同样可以提高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甚至于比在院校深造学得更多、更扎实,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将领为数并不多,能够独当一面、心有全局的优秀将领更为稀少。这一点在抗战末期中国远征军滇西反攻作战中表现的很突出。

1942年日军占领怒江西岸地区后,在高黎贡山的崇山峻岭和原始森林中构筑了很多极其坚固的永久性防御工事,中国远征军于1943年重新组建后得到很多美式装备,部队装备和训练水平都有了提高,而且有美军强大的空中火力支援。但在发起进攻的之前,远征军司令部及各攻击兵团指挥既没有对日军防御工事进行认真周密的侦察,又没有针对敌情对部队进行山地战、丛林战和攻坚战的战斗,战术演练;当作战中被敌人防御阵地所阻时,各军师长又不善于运用空军,炮兵,和步兵装备的火箭筒,火焰喷射枪等进行协同作战,只是一味指挥士兵死拼硬打,虽然最后收复了滇西失地,并打通了中印公路,但代价高昂。特别是松山一役,日军守备队1000人,但国军战前情报不准确,再有指挥者不知道灵活运用战术,面对日军构筑的坚固永久性工事束手无策,战斗停滞不前。由于松山没有拿下,使得龙陵第11集团军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险些使整个反攻作战功亏一篑。在三个多月里,远征军先后投入3个师,伤亡达6763人,最后幸亏第8军副军长李弥调整了战术,并采纳了美国顾问对主要阵地实施爆破的建议,才拿下了阵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