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读共军的《战术学教程》有感 -- 晨枫

共:💬26 🌺3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读共军的《战术学教程》有感

坐飞机有一个好处,我这个平时不读书、不看报的人,有时间读书、看报了。这次看的是军科出的《战术学教程》,共军的军事学硕士教材。不厚,写的也不引人入胜,不过有料。

战术的演变从亚历山大的斜队到拿破仑的纵队到古德里安的闪电战,东西很多,不多啰嗦。有意思的是美苏在核大战时代的战术。为了避免被大规模杀伤,美军、苏军都强调分散配置,但这和传统的集中兵力原则是相悖的。书上强调这个那个既要这样,又要那样,说到底,是没有什么好办法。这使我想到美国为什么那么害怕“流氓国家”拥有核武器。试想,美国要是入侵伊朗,以大欺小,首先使用核武器说不过去,但伊朗军队就没有这个负担,反正一个死,被常规炸弹炸死还是被核炸弹炸死,没有多少差别。结果是,美军不敢集中兵力,但伊朗军队反而敢适度集中兵力,这仗怎么打?即使伊朗军队不集中兵力,小股美军也比大队美军容易受到攻击得多。战争打到后来,美军的习惯是龟缩进坚固设防的堡垒,就像现在巴格达的“绿区”,然后依托堡垒出击。但兵员和物资集中的堡垒地域恰恰是核武器最好的目标。若是伊拉克游击队有小型战术核武器,不需要什么导弹、轰炸机,只要一个自杀攻击者,开上一辆汽车闯关,就够一呛。扩大堡垒当然可以,但防线拉得更长,兵力要求更高,也更容易受到常规攻击。至于把核弹偷渡到美国,这还是不大容易的,除非恐怖分子可以制成手提包核弹。

《战术学教程》也反映了共军依然有大陆军主义的倾向。作为合成军主官的战术教材,对战史和战术的描述集中在地面作战,对空中打击、巡航导弹打击的作用和应对描述甚少,更谈不上以空中进攻以主要战役手段了。对于二战的描述集中在苏联战场的装甲作战,这当然是重要的,但西线的市场-花园空地作战、西西里岛的跳跃式登陆作战等“非常规”作战手段都忽略了,仅有的空降、登陆作战的段落也是作为战场上的次要、辅助作战手段来谈,未免有点不“与时俱进”了。更有甚者,按书上说,共军空军在90年代以前,按条令规定也只有航空兵空中进攻战斗、防空战斗和空降兵战斗三种基本作战方式,航空兵对地进攻战斗是90年代后才加的,真不明白50年代就开始存在的共军轰炸机和强击机部队的战术使命到底是什么?海军也有类似问题,主要作战使命就是保卫海防。

战争是政治的延伸,政治不是在空气中或海水中决定的,而是在陆地上决定的。英国海军如果光是在海上游荡,美国空军如果光是在空中徘徊,而不是从海上和空中来“管”地上的事,是成不了世界霸主的。空军和海军的基本作战使命必须攻击敌方地面目标,制空权、制海权只是实现这个基本使命的保证。事实上,最好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就是剥夺对方争夺制空权、制海权的能力,而这光靠空防、海防是做不到的。进攻是不仅是最好的防御,进攻也是赢得战争的唯一手段,单靠防御是不能赢得战争的。奇怪的是,共军陆军历来对进攻十分强调,即使在弱小的时候,也时时处处琢磨着进攻,把战争引到敌人后方去,像刘邓的千里挺进大别山,但空海军还是强调防御。虽说有强攻弱守这一说,但防御的目的是消耗敌人,等待时机反攻,要是脑子里根本没有攻的概念,单存防御只会越打越被动。共军空、海军要是这个概念不改过来,恐怕还要走弯路。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