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闲聊报应 -- MRandson

共:💬25 🌺4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闲聊报应

报应这个词,很不好界定。

中国自古就有杀降不祥的说法。白起在长平坑杀四十万赵军,不久因为秦国对赵国的军事失利,被秦王赐死。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几年后自刎乌江。同样是杀降,曹操坑杀袁绍军,拓跋珪坑杀后燕的军队就没有遭到恶报。横扫欧亚的蒙古军,更是动辄屠城。有没有报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随便写几个小故事,权且当作闲聊吧。

汉朝的七王只乱很有名,起因是晁错的削藩。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央政府不能忍受地方诸侯王尾大不掉,地方诸侯王也一个个野心勃勃——老子也姓刘,也做得皇帝。

七王之中挑头的是吴王刘濞,刘邦之侄,20岁时就以军功封为吴王。封王时,刘邦观察这小子面相不善,说:“五十年后东南有战乱,不是你小子吧。咱们刘家是一家,你小子好自为之。”刘濞吓得叩头说“不敢”。吴国跨郡连县,占城五十多个。他在封国内大量铸钱、煮盐,富可敌国。有钱了怎么办,这家伙第一件事情是免除农业税,第二件事情就招揽亡命徒。当时谁都知道吴王是个不好惹的人物。按规矩,诸侯王应该定期去中央汇报工作。吴王怕中央把他扣下,索性就称病不去。那时天下刚刚平定,文帝也不愿意惹弄破这个脓包,干脆给自己堂兄“几杖”卖个人情——老兄岁数大了,不来就不来吧,好好养老吧。

按照当时的规矩,中央要给诸侯王安排国相,这是中央牵制地方的政策之一。谁都知道,刘濞是什么人物。强龙难斗地头蛇,何况吴王是地头龙呢。于是谁也不愿意去。当时朝里有一个大臣,名叫袁盎,一向直得要命。于是在中央混不下去了,被撵到地方,三调两调的,被调到吴王那里去当相。临走的时候,袁种(估计是他儿子)对他说:“吴王骄横很久了,吴国地方,奸人多,到那个地方千万不要多事。否则,不是被告御状就是被刺客干掉。每天喝酒,经常劝吴王不要反叛就是了,多余的事情不要插手,这样也许能幸免。”袁盎到了吴国国以后,每天喝酒,泡MM,日子挺潇洒。吴王看他不多管闲事,对他也不错。

这时,袁盎家里出了一件事情。袁盎家的一个婢女和从史私通。袁盎知道以后,权当不知道。但是有人就把这事告诉从史了,“袁丞相已经知道了……你小子小心……”从史听说以后,吓得逃跑了。袁盎知道以后,亲自把这个从史追了回来,问他,“你真的喜欢她吗?不论疾病、贫穷你都不抛弃她吗?直到死亡把你们分开……阿门”(呵呵,个人猜想的)然后就把这个婢女给了从史。而且还让他当从史。呵呵,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袁盎喝了几年酒,泡了几年MM,然后带着吴王的深情厚谊和一大堆礼物,回中央了。

袁盎一直看不上晁错,晁错也不喜欢袁盎。文帝死了以后,景帝即位,晁错就得势了。找机会,说袁盎当年授受了了吴王礼品若干,把袁盎撵回家当老百姓去了。没多久,七国之乱爆发了。吴王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调头造反了。危急时刻,晁错没有忘记袁盎,惦记着借袁盎当过吴相的事情,干掉已经被免职的袁盎。呵呵,为人不厚道啊。

袁盎听说以后就吓坏了。通过关系见到了皇上,说自己有平定叛乱的妙计。皇上说,怎么办啊?袁盎说,杀晁错。皇上说,这个,不好吧……不过,为了天下,只好委屈晁爱卿。于是,晁错被招上朝,穿着朝服,直接拉到刑场,腰斩。也不知道蘸着血写几个惨或着冤字。

晁错死后,就要安排招抚了。袁盎被任命为太常去招抚吴王。

袁盎见到吴王说,晁错死了,大王退兵吧。吴王说,你开玩笑。袁盎说,那在下告辞了。吴王说,先生是高人,给我当将军吧。袁盎说,那不行啊。吴王说,那就别走了。安排了五百个士兵把袁盎给围了起来。

围袁盎的士兵里面有个小头目,就是当年那个从史。这个人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卖了,卖了两担好酒。把值班的士兵都灌醉了。然后,把袁盎放了出来。袁盎连夜步行七十里,才遇到了自己人。

于是袁盎终于死里逃生。

算是善报吗?也许是。

袁盎一生,经常直言,除了坑了晁错以外,基本光明磊落。晚年因为不同意汉景帝传位给梁王,被梁王的刺客刺杀。和晁错一样,也算死于非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