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云南七日(全) -- 神游

共:💬211 🌺39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云南七日---第五天,昆明(下)

是我们校长的问题

常校长问我,美国中学的一节课教多少东西,今天听的课给他的感觉好象是一节课讲不了多少。

我说可能是这样。我也不认为国内可以完全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我不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就是绝对的“好”),但是,也许可以用十分之一的时间试一下。十五六岁的孩子,每天从早晨6点到晚上11点都在学习,效率怎么可能高呢?他人在那里坐着,心可能早不知跑到哪里去了。那么,每天或者每星期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放松一下,也许效果不错呢!至少他们的学校记忆会快乐一些吧?

校长认真地听着我的话:“我也是这么想。老让学生们那么坐着,学习效果不会好。”

“老师们的观念很重要。”

常校长若有所思,轻轻摇头:“现在不是说老师们,实际上是我们这些校长的观念问题!”

这句话给我印象很深。我佩服这个校长。每个普通人的影响力都很小,但是,在你所能影响的范围内想到没想到、做与不做还是不同。一个校长的理念可以影响整个学校,常校长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我想他今后就会做些事情,他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会受益。

眼神干净的男孩

晚上的活动结束时已经九点多了,我刚要离开,一个美国老太太叫住了我,说有一个男孩想向她们说些什么,问我能不能给他做个翻译。

男孩子皮肤黑黑的,穿着一件白衬衣,眼神特别干净。他手里捧着几本印刷精美的杂志,拦在两个美国老师面前。他显然很激动,很紧张,说话有些张口结舌,令两个美国老太太非常迷惑。其实我也很迷惑,不知道这个男孩子要干什么。男孩子解释了半天,我才明白他是要把这些书送给这两个美国人,“感谢他们,让他们更了解云南,帮助更多的穷孩子”。

我翻译了,两个美国老太太仿佛更加迷惑了。我已经明白,这个男孩子显然把这些美国人看成神了,他想要请求帮助,但却不知如何做。

我试图帮帮他,就问他是从哪里来的,究竟需要什么具体帮助。男孩子说他来自“云南的一个小山村”,现在在昆明读书。他想让她们帮助他家乡的孩子。我暗暗着急,他这么说等于什么也没说。他的家乡在哪里?那里的孩子需要什么?我再次问他,可是他还是没说,我只好就这么翻译了。两个美国人耐心地听完他的话,礼貌地表示她们可以代表青树收下这些书,并转交给肖老师。

这时另外一个美国人过来,问男孩是不是在卖书,她可以花钱买。

我翻译过后,男孩仿佛被烫了一下,眼睛里满是受伤的眼神:“我不要钱!!!”

“那你到底需要什么呢?”我再一次试图提醒他。

“关爱!”男孩回答得斩钉截铁。

这个男孩子能够来到这里,站到这些外国人面前说话,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他和他的小山村希望得到帮助,也需要帮助,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去做。在美国,小孩子拿东西卖钱筹款是很常见的,美国人这样问再正常不过了,可是这个男孩子的回答让美国人不明所以。“关爱”这个词太大了,“关爱”是要有具体体现的。孩子,为什么你不把你的困难和要求说得更详细一点呢?

我最后一次试图帮助他,告诉他肖老师是基金会的主席,如果他有什么具体要求,可以和肖老师谈一谈,也许基金会能够给他家乡的学校一些帮助。男孩子看看边上正在和人交谈的肖老师,显然不太相信我的话,因为肖老师看上去就是一个十足的中国老太太。他好象很难相信,一个中国老太太比白人更能给他帮助。

这时又有人把我叫走了。我不能知道这个男孩子后来怎么样,但我忘不了他热切而不知所措的眼神。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