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张爱萍传》读后感 -- 三言两拍

共:💬8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张爱萍传》读后感

《张爱萍传》读后感

过去对张爱萍将军了解不是很多,只是知道一些零零碎碎的信息,如红三军团出身了,新四军师长了,华东海军了,领导两弹一星了等等。这次读完《张爱萍传》上下卷,对老将军的历史才有了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出川前在达县风华正茂的少年时代,在上海、在红14军初出茅庐的军事经历,中央苏区时的少先队总队长,抗战之初在江浙、武汉的游击、统战活动,挺进皖东北后和江上青的短暂接触,和杨纯(解放后曾任卫生部副部长)的短暂婚姻,意外事故导致长期养病而未能参加解放战争,等等,都是过去所不曾知晓的。但除了上述的经历外,更重要的是对张将军的秉性、风骨、理念等有了更明晰的了解。与其他许多将军相比,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不仅仅因为他是个儒将(我军的儒将还是有一些的),更重要的是他每每有不同于常人的见解和做法。他不贪图虚名、有强烈的事业心,而且有很强的思辩能力和组织能力。可以说,如果换个人担任他的工作,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发展速度如何还真很难说。他对改革开放后的许多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一点在他那个圈子里是不多见的,比如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问题、军队经商的问题、干部四化的问题、如何看待南街村的问题、如何评价毛泽东的问题等,他都有独到的见解,不因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是一个既有改革精神、思想解放、又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革命者。

张爱萍1977年如果接受军委秘书长的职务就好了,必将对军队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有时不该谦虚的时候不应该谦虚。我看书时甚至想,如果他当总书记也许更好了,因为他不是个普通军人,他还是个军人政治家,有人称他为第二个彭德怀,但他实际上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当然,张爱萍也并非完人,国防科委是中国鼓吹气功、特异功能的大本营,虽然钱学森、张震寰是主要支持者,但作为一把手,张爱萍恐怕也难辞其咎;另外,叶剑英曾让张爱萍在某个地方给老帅们盖几套别墅,张爱萍并未推辞,而他对错误事情一向是敢碰硬的。

张爱萍的部分观点: 1、张爱萍在评价毛泽东历史地位时认为:古人评价伟人的标准往往看其三点:立德、立功、立言。唐代孔颖达解释:“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他认为,毛立言最佳,他的思想、理论不仅指导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而且已成为世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其中有些理论,今后以致永远都将发挥其指导作用;立功亦佳,没有毛的领导,中国革命胜利将会推迟很多年,在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上,他在老一辈革命家中是头功,首功;但他立德较次,由于国人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和一次次造神运动,中共由群言堂变成了一言堂,结果酿成了文革的恶果。

2、张爱萍拥护改革开放,但主张“打开门窗、关上纱门,反对连屋顶都揭开的开放”。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云提出了干部的三化标准,张爱萍提出单纯提三化缺乏方向,建议加上革命化,陈云采纳了,才形成了后来提拔干部的四化标准。只是后来这个标准并没有真正得到全面实行。这也很正常,一个党,如果政治路线、思想路线改变了,组织路线自然也要改变。现在的干部绝大多数不可能达到四化标准,这是值得悲哀的。

4、张爱萍对“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理论的观点是:不能简单的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首先要讲清楚为什么富,怎样富。要通过正当手段,合法经营科学管理,要靠智慧和汗水,而不是靠损公肥私、损人利己。一部分人先富是为了给大多数人树榜样,然后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否则就会出现新的地主资本家,就会产生两极分化。可惜,张将军的真知灼见并未引起重视,而一些负面预言则不幸而言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