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云南七日(全) -- 神游

共:💬211 🌺39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云南七日---第六天,昆明

专家论坛

今天上午有一个专家论坛,主要讨论学术伦理道德问题。台上坐了七位专家,六位来自美国,一位来自中国大陆(实际上她也是多年前从台湾回到大陆的)。

主持人先是展示了一系列中国大陆最近发现的学术剽窃、抄袭的例子以及处理结果。然后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出现了这么多的学术道德问题,二是为什么很多著名学府都被牵涉其中。

台上专家轮流发言,尽管所有人都从不同的角度否定了剽窃的行为,但是有一个人的态度明显不同,这就是来自大陆的那个女教授。

她的发言首先是说“从道德上讲,剽窃和抄袭是不对的”,一个“但是”之后,语气就转了:“我们中国讲究中庸之道,我们很难说什么是绝对的对,什么是绝对的错,很多现实中存在的事情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如果让我们和发达国家用相同的方式发展,那么我们永远也赶不上。比如最近韩国出事的那个人,尽管他做假了,可是很多韩国人认为他是英雄,因为是他把韩国学术带进了世界。”

听着这些话,我知道她在说什么,但是我的心里怎么这么不是滋味呢?

第一轮发言后,一个美国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她说,不久前她在网上查资料,一个搜索下去,第一个搜索结果竟然是一份卖相关论文的,$30一份。她非常惊讶,这才发现原来美国贩卖论文的现象很普遍。她想问这种现象在中国是什么样的,各位专家怎么看。

台上的几个人分别回答了这个问题,都认为这种现象无论如何是不对的。这时刚才那个女教授又接过了话筒:“我觉得今天我和各位有些讨论不起来,因为你们都是从道德上讲,可是我考虑的是现实。从道德上讲这样做肯定是不对的,但现实中这种情况是存在的。这些人要生存,那么你能说他是完全错了吗?!为了生存做的很多事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人的生存是第一位的!”

最后一句话几乎是掷地有声的,会场上响起了一阵说不上热烈但绝对不稀疏的掌声。

我的心越来越沉重,我忽然间明白了我为什么感到特别别扭了,因为她的身份!如果这些话是一个普通人在私人场合说的,我不会很在意,顶多反驳一下罢了,但是这种貌似有理的说法从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学术委员会委员”的口里说出来,让我觉得太可怕了。如果他们对学术剽窃、假文凭持理解和同情的态度,那么下面的人会怎么做?

上午的会就这样结束了。坐在我边上的是青树的理事李先生,见我还在沉思,就问我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说了下面这段话:“一个社会的客观存在和这个社会所提倡和推崇的道德标准应该是不一样的,更不应该成为降低社会道德标准的理由。特别是作为社会道德规范的制定者,对不道德行为的‘同情’、‘理解’和纵容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特别是对下一代。

我在中国完成大学教育,在我的学生时代,考试作弊的有,修改成绩单的人也有,但绝对是少数,而且都是偷偷摸摸的,被发现后会觉得很羞耻,找人代写论文更是听都没听过的事。可是现在,作弊、改成绩单、找枪手成了公开的事,大家觉得很自然,甚至谁不做会被认为是傻瓜,而且被逮住后会认为自己倒霉,而不是羞耻。这就是差别。存在不道德的现象并不可怕,但如果不道德成为一种正常甚至是好事就很危险了。这种现象和老师、长辈对他们的纵容和误导是分不开的。实际上,很多长辈推卸了他们教育年轻人的责任。他们好象认为进行这种教育是别人而不是自己的事。我觉得年轻人得不到这样的教育非常可怜,因为他们会认为依靠欺骗可以生活得很好,但真的是这样吗?至少我看到的不是,大部分人还是依靠自己的技能谋生的。他们走上社会就会发现欺骗不可能长久,自己的‘本事’才是生活得好的本钱。他们在应该学习的阶段没有学习,可是当他们工作以后要用那些知识的时候,依然是要学习的,他们实际上浪费了非常宝贵的学习时间。我觉得这样的长辈是很不负责的。

另外,浮躁和作假确实是一个社会问题,但是学术不道德应该有它的特殊性,因为社会对学术界有着特殊的期待,他们潜意识里要求学术界具有更高的道德水准。

最后,我觉得‘为了生存可以做任何事’是一种可怕的想法,这种话出自一个学术委员会委员之口我觉得尤其可怕。如果真是这样,道德就不存在了。而且,这些作假的人真的是那些为了生存而挣扎的人吗?如果这位教授只是这样说说也就罢了,但如果处理学术作假时本着这种态度,简直不可想象。这对那些真正做学问的人们也是不公平的。实际上,这种话稍做改动就可以为所有的贪官开脱!”

我一口气说完了这些话,猛然发现我们已经走出了图书馆,站在马路边上了。我觉得自己有些失态了。实际上,我还说不上认识这位李先生,我只是在下意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未打草稿就“首先”、“其次”地说了这么多,让我自己都有些意外,也许,正是在说的过程中,我的很多想法才清晰起来。

我急忙住了口,李先生微笑着看着我,耐心地听我说完:“我非常同意你的说法。作为一个学术委员会委员,这样的想法实在是不应该。”

我为自己的长篇大论很不好意思,只好说了声谢谢您。

下午我们参观了云南省图书馆。我想,这个图书馆的设备会令很多美国人惊讶。一个美国老太太完全没想到在中国的图书馆里竟然有她家乡小镇的介绍,急忙拍照留念。很好,中国对外宣传做得很有问题,很多美国人眼里的中国几乎完全是落后的一面,让他们看一看,我们有多么先进的图书馆。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