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壮哉!四大风流公子 1) (砖拍的话小点块) -- 仙八

共:💬7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壮哉!四大风流公子 2)

信陵君是魏国公子,名叫无忌,也以好士而闻名夭下,史称他门下愣有食客三千(晕倒),而各路诸侯们竟然因此而在十多年里不敢冒犯魏国秋毫。再,使信陵君能名扬青史是因援救赵国的一系列闪转腾挪而又惊心动魄事件。这先得说说他的“仁而下士”。那时,魏国有位隐士叫侯赢,七十多岁了,家境贫寒,靠守门为业(觉得那时的人都有大隐隐于市的习惯)。因闻其名这无忌公子发挥后人玄德小辈的伎俩亲往探视,并厚赠其礼,赢不受。于是信陵君又大摆酒席,并亲随车骑去迎接侯赢,侯赢也不礼让,坐定后,信陵君亲自执髻驾车。侯赢瞧着信陵君恭恭敬敬的样子觉得心里挺爽,就开腔道:“我有个朋友在屠市工作,你送我去看看他吧。”信陵君欣然从命。至屠市,侯赢就和他的朋友朱亥海侃起来,这边众随从越等越没完不禁的渐不能耐,纷纷的直眉瞪眼的盯着那个老侯,心里都一个劲儿的大骂,唯信陵君神色不变,直至侯赢谢客就车。酒席后信陵君又盛赞侯赢一通,又举酒为之祝寿,使得满坐皆惊。至此,侯赢方对信陵君说:“公子今天为我效劳也够了。我乃一小小的守门人,劳公子之驾,又站在屠市让公子久等,但这些都是俺谋略的一部分,那就是让别人知道您是个好士之贤者。信陵君听罢肃然起敬,尊侯赢为上客。而侯赢又向他举荐了那位屠市里的朋友朱亥。

不久赵国受秦国侵略,危在旦夕。因赵平原君和信陵君是一担挑的关系,故致书求救。魏王惧秦而按兵不发。无忌请战而魏王不许,故准备约门下宾客百余人,赴汤蹈火,以死相报。路过城门,与侯赢作别,并告以赴死之心,而侯赢则无动于衷。别后觉着不对劲,心想:我待你侯赢不薄啊,咋就连个主意或问候一句都没有呢?不行,得回去问问这个老匹夫俺什么地方得罪了你,于是折回。侯赢见信陵君回来,笑着说:“我知道公子会回来的。公子有恩于我,如今公子欲赴国难而我不置一辞,公子必不甘心而回(这架子拿足了)。”言罢开始为信陵君筹谋,魏国大将军晋鄙的兵符在魏王卧室内是不?魏王有一爱妾叫如姬能出入魏王卧室也有其事吧。据老朽所知如姬之父为人所杀,她出资报父仇己有三年。公子曾得如姬仇人之头献上,对不对,今请如姬盗得兵符,则以此令挟晋鄙发兵。行事时带上屠夫朱亥,晋鄙若不从,哼哼,使朱亥杀之,信陵君依计行事,一切均如所料,完成却秦救赵之大业。但发兵出关之时,侯赢是自刎相送的(汗啊。。。。。)。

小评:这段是信陵人生里的事业巅峰,也是他个人性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面,想那老侯,真是士为知己者死的典范,究其因由,仍是在于蓄士的行径以及在这行径中显露出的谦恭与至诚;才得以功成名就。所以司马迁在为信陵君立传后感慨:“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也。”(《史证·魏公子列传》)可见公子好士,是那个时代的普遍现象,这既给历史写下精彩的一页,也是“公子”这种人格类型的神韵之具体表现。

最后说到春申君。他叫黄歇,是楚国人。游学博闻,且因善辩而往来于秦楚之间,既外交活动,而且成绩斐然,虽历尽艰辛,终于得拜楚相,当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魏有信陵,加上春申君,四公子也并世齐举。“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史记·春申君列传》) 从而,在那时的历史舞台上,诸公子上演了一出出的连台好戏。这“好戏”不仅体现为政治、军事和外交的斗争,有时也见诸一种缘于贵公子习性的比试。例,赵国平原君派使者造访春申君,被安置在五星级宾馆。这使者想在楚人面前炫耀,遂以玳瑁为簪,又以珠玉装饰刀剑之室。春申君当然不甘示弱,其门客也有三千之多,凡上客均穿着镶有宝珠的鞋子去见赵国使者,嘿嘿,其结果让赵使大为惭愧。这样的较劲,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只是一时间的逞“财”使气罢了,或可看作是贵公子的风流本性的流露吧。

四公子中,春申的结局不太好,虽曾大富大贵<事楚之后又任吴相),最终却死于非命,可谓聪明反被聪明误;故尔司马迁评价他的一生说:“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初,春申君之说秦昭王,及出身谴楚太子归,何其智之明也,后制于李园,旎矣。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春申君失朱英之谓耶?”对于春申君这样的英逸公子来说,如是结局的确使人感到悲凉。

中国史上因公子留名的不是很多,其间那种对历史进程产生了影响的著名公子更为少见。而战国四公子正属于此类。司马老先生为战国豪杰作传时将四公子放在一起,或许正是看取了他们在人格类型上的共同之处吧。贵族血统出身的他们易于养成豪爽意气。也促成许多豪宕侠义之举。但公子毕竟是公子,其性格有其豪放、磊落的一面,也有偏狭、脆弱的一面。前一种性格成就了他们惊天动地之举,如孟尝君对所养之士及门客十分豁达,却容不得别人对自己的轻视。一次他路过赵国,赵国百姓闻其大名,前来观看,见其形容委琐,便有人笑话他:“以前以为孟尝君雄壮魁伟,现在看去,只算得个小丈夫了。”孟尝君听了大怒,支使他手下的人大打出手,击杀数百人,并剪灭一县,扬长而去。此事足以见这位公子的心胸是在豁达与偏狭之间摇摆。此类种种足可说明“公子们”的性格的多样化,但在群雄纷争、风云激荡的战国时代,公子们另面阴暗的性格都被那些成就的宏大事业所遮掩。如果您还是觉得题头的风流总是公子们的本性的话,那么这样的风流就是充满了阳刚之气的风流。又,如果现代的风流公子哥们人格有战国四公子中那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就肯定是一种有益于人心和人生的人格理想了。到此我不得不说-壮哉!!战国四公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