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七月流火”之辨 -- q42474112

共:💬2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七月流火”之辨

“七月流火”之辨

--------------------------------------------------------------------------------

老马

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5-7-26 http://guancha.gmw.cn

“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今天我们中国人民大学的师生以火一般的热情在这里欢迎郁慕明先生一行……”今年年7月12日,人大校长纪宝成在欢迎新党主席郁慕明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发表演讲时说的一段话,招来不少非议。

引起非议的是纪宝成校长对“七月流火”含义的理解。毫无疑问,纪校长是用这句古语来形容天气的炎热的。批评者则指出,“七月流火”语出《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是夏历七月,天气已经开始转凉,“流火”不应该是形容天气的炎热。“火”当指星名,即古代所说的二十八宿中的心宿二,又叫大火星(西方所谓天蝎座的α星), “七月流火”的意思是说,七月大火星渐向西方,是暑退将寒的时候了。这样说来,纪宝成校长这句古语就是引用错了。中国人民大学是以人文学科著称的重点大学,在那样隆重的场合,如果真的发生这样明显的错误,还真有些说不过去。

但是,问题的关键是,纪宝成校长真的错了吗?

首先,我们要明确纪宝成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下使用“七月流火”这个词语的――显然,他是在作为一个成语来使用“七月流火”,而不是在对《诗经·七月》作解释。

什么是成语?按照《辞源》的解释,成语是指两种词语:

一种是“习用的古语”。这个定义中包涵了两个要素:第一是“习用”,是说现代语言中仍在习惯使用;第二是“古语”,是指这个词语来源于古代的语言,而且一般是出自经典著作。此类成语的这两个要素,缺一不可。

成语的另一种则是指“表示完整意思的定型词组或短句”。

如果我们认真考察就会发现,有些成语,尽管来源于古语,但是,它的含义往往与原先那个古语已经有所区别,有的甚至大相径庭。这里可以举几个例子:

1.逃之夭夭。这个成语的古语来源是“桃之夭夭”,语出《诗·周南·桃夭》。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桃指桃花,夭夭是形容绚丽茂盛的样子。与现在说的“逃逃之夭夭”在词义上完全没有关系。只是以谐音的关系,以“桃”为“逃”,以“夭夭”为“遥遥”而已。

2.落花流水。语出唐代诗人李群玉诗句:“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思离襟”,本来是形容残春景象的。而现在“落花流水”的意思是七零八落,不成局面,这和当初的语意也已经相去甚远。

3.每况愈下。本来是“每下愈况”,语出《庄子》:“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逾甚邪?’曰:‘在尿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獲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正,官名,指市令;獲,人名。监市,监市政者。狶,猪。履,践踏。这里的意思是说,检验猪的肥瘦,往往要踩踏猪的腿脚。猪的腿脚愈往下愈不容易发胖,所以越往下检验,(猪的肥瘦)就越明显。这是作为古语的“每况愈下”的本来意思。但是后来作为成语,每况愈下的意思则是指“情况越来越坏”了。

一些得以流传的成语,恰恰是对典故的错用,而不是典故的原意。比如上面说的“每况愈下”,虽然出自《庄子》,但是成语“每况愈下”却是对庄子中“每下愈况”的错用。这个错用的始作俑着是谁呢?现在有资料可查的是宋代诗人胡仔(仔字元任,徽州绩溪人)。在他编撰的《苕溪渔隐丛话》中有这样一段价苏轼的文字“子瞻自言不善唱曲,故间有不入腔处。非尽如此,后山(陈师道)乃比之教坊使雷大使舞,是何每况愈下,盖其谬耳。”从“每下愈况”到“每况愈下”,词序变了,意思也全变了,由“其状益显”的意思,变成了“情况越来越坏”。(《辞海》,合订本,1988年版,P0916)。胡仔是有作品传世的宋代诗人、文学家。古人写诗作文十分讲究用典,他不可能不知道“每况愈下”的典故,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有几种可能:一是有意变通,注入新意;二是当时这个“每下愈况”的说法已经流传(如“七月流火”之于现在),胡仔只是从众、从俗而已。如果胡仔是现在的“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他说不定也会招来网上的非议,但是他比纪宝成幸运,当时的文人和后世的学者没有对他苛求,反倒容纳、继承了他的说法。比如著名清代学者黄宗羲,这位以“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著称、张岱年称之为“中国过去民主思想的一个伟大的代表”的大学问家,在为其舅父写的墓志铭中就有这样的词语:“自公云亡,每况愈下”。如果这些前辈学者也象我们一些网友一样用典故来束缚自己,也许我们的语言中就会少了“每况愈下”这样一批形象生动的成语。

这种“以讹传讹”、“将错就错”的用法不仅在成语中时有所见,在词汇当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说服”。说服,通常作动词用,“说”和“服”这两个词素之间是偏正结构,真正表示动作的是“说”,“服”表示“说”的结果,是修饰补充前面的“说”的。从字面理解,“说服”就是“说”而使“服”之。“说”字有四种读音。一是读“shuō”,主要的意思有:(1)解释,解说;(2)告诉,讲话;(3)言论、主张(作名词,如“学说”、“歪理邪说”)等等。二是读“shuì”,意思是劝说别人使听从自己,比如“游说”。三是读“yuè”,作“悦”的通假字。四是读“tuō”,作“脱”的通假字。第三和第四种读音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十分少见。现在看我们所讲的“说服”中的“说”字。显然它跟“游说”的“说”意思比较接近,照这个逻辑推断,这里的“说”应该读“shuì”,但是语言学有时候不一定能用逻辑推演――否则中国人学外语或外国人学中文就没有现在这样麻烦了――《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2002年增补版)的条目中“说服”的汉语拼音注音却是“shuō fú” 而不是“shuì fú”。在网上查阅台湾《教育部国语词典》(http://www.ptsgi.com/chinese_tw2/dictionary/dictionary.html),对“说服”的注音是“shuèi fú”(这是台湾所说的“第二注音”,发音和汉语拼音“shuì fú”一样)。这两种词典分别由海峡两岸权威学术部门各自编撰,对“说服”的注音哪一个对?都对。词典是语言中词汇的汇集和整理,现代词典(字典)收集的是现代语言中的词汇。在大陆,普通话口语中“说服”的发音是“shuō fú”,以普通话发音为依据的《现代汉语词典》当然应该如实注音。而在台湾,人们用“国语”讲“说服”,发音是“shuì fú”,所以《国语字典》的注音也必然以此为准。

语言是有生命的。它和一切有生命的系统一样,一定要新陈代谢,吐故纳新,否则,它的生命力就要枯竭,就会死亡。现代汉语虽然源于古代汉语,但是它毕竟是现代人的语言,是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而发展,随着人们的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一些来源于古代经典的词语,之所以能够在现代语言中存在和运用,必然是注入了现代人的理解和现代生活所赋予的新的含义。如果不能反映表达现代人们语义,它们就必然会被淘汰。

现在我们来看“七月流火”。

用任何一个搜索工具在网上搜索一下,就会找到数以万计的与“七月流火”相关的条目。比如,用Google搜索,显示的答案是:“约有89,600项符合七月流火的查询结果”,而在这些条目中,多数是和“火热”、“热烈”等概念相关的。也就是说,“七月流火”这个词语是在现代汉语中流行的古语,它是一个成语,其约定俗称的含义就是形容炎热的夏天或引申的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在现代语言中使用的“七月流火”,显然已经不是《诗经》里的那个“七月流火”了。如果按照通常对《诗经》的解释,“流火” 是指某个星星的移动,“七月流火”也一定不会在现代语言中频繁出现了。

总之,“七月流火”算不算是成语,这要看它是否符合成语的定义,即是不是“习用的古语”。首先,七月流火语出《诗经》,毫无疑问,它是古语。第二,现在它仍然在被“习用”。这一点也很容易被证明。也许有人会质问,如果“七月流火”是成语,那么在那个成语词典里可以查到呢?目前的词典的确还查不到这个成语。但是,词典只是语言现象的纪录和整理,总是先有词汇,后有词典。生活语言中没有的词语,不可能出现在词典里。生活语言中已经出现的词语,也不一定能立即被纪录在词典里。词典并不是检验是否是成语的最终标准。至于将来“七月流火”是否会被收入成语词典或别的词典,这要决定于语言的发展情况。比如,作者手头一本1988年版的《辞源》,就没有收录“说服”这个词,这并不意味着《辞源》不承认“说服”作为现代词汇的存在,我们也不能据此就认为“说服”不是一个词汇。如果“七月流火”按现在的流行形式和语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使用,那么它就有可能在将来被收入某一个词典;如果一段时间以后,它不再被人们普遍使用,它就不会被收入词典,并且那时它也就不再具备成语的特点了。

既然“七月流火”是作为成语被人们反复使用,它的语义就只能按当下流行的语境来理解。使用成语,是不可以拘泥于最初的典故的,否则,我们有许多话就说不通了。

现在我们再来讨论“七月流火”在《诗经》中的含义。

前面已经说过,按通常的解释,这里“七月流火”的“火”并非指一般意义上所说的燃烧起来的火,而是星名,即古代所说的二十八宿中的心宿二,又叫大火星。“七月流火”的意思是说,七月大火星渐向西方,是暑退将寒的时候了。

人们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解释呢,因为《诗经》所收集的是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而《诗经·豳风·七月》中所说的七月应该是夏历七月,按现在的公历说,就是八月,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天了,所以用“七月流火”比喻夏天的炎热,似乎说不通。所以“流火”应该是指“大火星”向西移动。

但是我们看到的这种解释毕竟是后代人做出的。《七月》本身的含义是一回事,后人对它的解释是又一回事,这并不是一个不可以探讨的问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依据现代科学家对历史气候变化的的研究成果,“七月流火”到底是指的什么,这是值得推敲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2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