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三国随章侃 第七十九章 豆萁 -- 沉睡的天空

共:💬92 🌺16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三国随章侃 第八十一章 惟三将军快人也

三国随章侃 第八十一章 惟三将军快人也

三国随章侃 第八十一章 惟三将军快人也

(演义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余幼年时娱乐设施缺乏,别说网络游戏,电脑游戏PS等,就连黑白机都没出现,甚至电视也是少数人家才能拥有的,当然,仔细要说来,尽管没有现代化的设备,当时的游戏也有着现在生活在电脑空调下的孩子们体验不到的乐趣,不过在资讯方面来说,比现在的网络时代,当时的社会是少的可怜了。小孩自然最喜欢看小人书,学名就是连环画吧,在日本的卡通入侵之前,这是中国家中每个孩子在过年时最渴望得到的礼物之一吧,小人书说来不贵,只需几分钱,但是当时对于我们来说也算得上奢侈品了,而且还不一定能买到想看的,所以尽管家里的小人书已经有了一箱子,但是也嫌不够,除了交换来看外,最常做的事便是交上一分钱,在路边的小人书摊看上几本小人书,那时最大的愿望便是太阳晚些下山,因为小人书摊看书是不限时间的,只是也不会有灯光供应,到了看不见的时候,大家自然便只好早些回家了,也有诸如我等在“鸡进笼了”(我们老家的说法,意思就是黄昏了,看不到字了)时刻还在翻书的小孩,现在想来自己戴着树脂镜片在电脑前打字说不定就有那时的功劳。

我小时候看书很快,所以小人书往往就看完了,饥不择食的我只好翻阅起其他书来,比如十万个为什么啊,世界之窗,许许多多的杂书看了不少,想来我的老毛病就是在那时培养起来的,看得多了,一时没得书看就心痒痒,便瞄上了书架上的书,当时我还年幼,书架上的书自然轮不到我来安排,所以放的就是四大名著鲁迅全集。所谓“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可是当时我从书架上拿书的时候可没人告诉我这句名言啊,于是一下就误入歧途。除了红楼梦的版本太老,为右起竖写版,在我看第一页后就果断放弃后,三国水浒西游三大名著就不小心被我读了。三国水浒虽然不是正宗的白话文,但是读起来并不是十分难懂,尤其是我看的那书注释挺多,遇到生僻字还可以翻字典,所以三大名著便被小学时的我一个个攻克了,当然,那时只是读故事,从来没想过什么历史事件啊背后的意义啊,更别提会来写这部《》三国随章侃》了。

说也奇怪,这三本书中水浒西游记我都事先看过小人书,但是在读三国演义前,我却从来没看到过三国的小人书,什么说唐啊薛刚反唐岳飞传之类演义的小人书倒是看过不少,但是三国的小人书却直到大学毕业以后才看过,那时小人书连环画已经是珍本了,可不是当年的几分钱就可以买到的了。

或许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我在三大名著中最喜欢的就是三国演义,在以后的日子里最喜欢翻的也就是三国演义,也因为这个缘故,我家的那本《三国演义》破损程度相当严重。有人以前问过我一个问题:三国演义中最喜欢哪个?

我喜欢其实很多,曹操刘备诸葛亮张辽周瑜陆逊,三大集团都有我喜欢的人物,但是若要说最喜欢的,那就是三将军张飞了。当然,只是演义中的张飞。

史实中的张飞,比起演义中的张飞,更智慧,更出色,更有才气,更有名将之风,然而,比之演义中的张飞,感觉上要差了少许,或许,就是因为史实中的张飞太过理性,太过斯文了些。(也是因为史书上的张飞记载太少的关系)

演义中的张飞是非常鲁莽的人,因为张飞的缘故,刘备失却了徐州,当见到千里走单骑到古城的关羽,张飞不问是非便刺了关羽一矛,忠心奔千里的关羽险些就在终点丧送在兄弟手中,张飞的鲁莽可见一斑,然而,我们还是喜爱演义中那鲁莽的张飞,为什么?

其实不但是三国中的张飞,水浒中的李逵,说岳中的牛皋,都是深受众人欢迎的角色,尽管各人中都带有自己不同的特色,牛皋喜剧色彩要浓一些,李逵江湖气重,张飞则更有将军的风度,但是他们的总体类型都是相似的,便是一个直性子的人,在绝大多数的演义中都有这样设定的人,而且往往能得到读者的绝大欢迎,尽管他们做着一些荒唐透顶的事,这又是为何?

演义中的张飞是个相当成功的角色,比起着重描写的关羽和诸葛亮来说,张飞的戏份要少得多,尽管没有如刘备一般被大量的删改历史,但是张飞也被加上了一点本分他所有的内容,比如著名的鞭打督邮事件便被从刘备移到了张飞身上,但是这并不有损于张飞的形象,反而使得张飞那疾恶如仇的性格显现得更为鲜明,试想若是刘备在那鞭打督邮,而张飞袖手旁观或是劝和,那是多么怪异的情形。再比如长坂桥前,喝退百万大军的只有不惟强者的张飞,换作其他人都显得不协调,演义中的张飞性格与行为搭配的十分贴切。

演义由三国志和民间传说融合而成,而在民间传说中,张飞的戏份要比演义中多得多,在三国演义之前的众多民间传说和平话故事中,张飞比之关羽的戏份要多得多,如三国志平话中张飞的武艺还在吕布之上,也不单纯是靠武力作战,战黄巾时还用计,甚至还有夜杀太守的情节,当真成为了如神话一般的英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张飞的戏份做了大量的删除,而关羽的戏份得到了大量的增加,从而奠定了关羽帝君的宝座。不过尽管如此,张飞的角色也占据着相当的地位,戏份的减少,固然减少了张飞的传奇色彩,但是也突出了张飞的性格,这对于演义的总体角色需要来说是十分适合的。另外,依然有大量的民间传说如张飞审案之类的故事存在于民间,张飞,依然是一个备受广大民众欢迎的角色。

为什么众人会喜欢鲁莽少智的张飞?或者说,为什么众人会喜欢如张飞李逵一般的角色呢?喜剧色彩浓厚是一个原因,水浒中的李逵与说岳中的牛皋及其说唐中的程咬金都带有极强的喜剧色彩,三国演义中的张飞相比起来喜剧色彩略少一些,但是这只限于书中,在评书说书中张飞的喜剧角色往往会被说书人极大的发挥出来。这是张飞等人受到欢迎的一大因素,但是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其实张飞李逵等人在书中是极其粗暴的角色,李逵名为天杀星,总是拿板斧杀人,张飞也总是喜欢鞭打士卒,都不是完美的圣人,但是在读者眼中,这些小节往往被略过,因为张飞等人有着他们最喜欢,也是最缺乏,最需要的。

因为张飞他们都是直性子,有一说一,不会把话藏在肚子里,全部表现出来,认准了就做,做错了就认,没有任何借口,就好象古城相遇中,张飞开始误会关羽上来便是一矛,但是在之后误会消解后便马上认错,没有半分犹豫,再比如他对诸葛亮开始甚是不服,但是在见识到诸葛亮之后便心悦诚服。同样的情况在水浒中李逵也出现过,误会了梁山泊等人便气得要砍了替天行道的旗帜,误会解除马上道歉。正是因为他们是直性子的人,人们才忽略了他们的鲁莽,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冲动是出自自己的本性,而在平常的生活中,人们常用面具掩盖着自己,直性子的人越来越少,正因为越来越少,才渴望在戏剧演义中看到。

因为张飞的疾恶如仇,单纯的直性子只会让人觉得有喜剧色彩,但是并非一定会使人喜欢,加上疾恶如仇便不同了,或许有人认为直冲冲的疾恶如仇不智慧,就好象张飞,明知道打不过吕布为什么还要上去呢,明知道个人无法对抗大军为什么还要站在长坂桥前呢,为什么不能转个弯子换个想法呢?或许有人认为这种疾恶如仇不正确,因为你可能打击的对象反而是假的,真相往往在阴谋之下,如张飞为什么对关羽刺矛前不能问问话呢,为什么李逵不问清楚就砍那替天行道的大旗呢?确实,这样做张飞就明智了,就更完美了。但是读者并不是想看到一个完美的人,一个智慧的人,那样的人只需要一个。读者们想看到一个明知前面是自己无法匹敌的对手仍向前冲的人,读者知道,世间没那么多内幕与阴谋,至少他们的身边没有,他们需要的不是揭开内幕真相的智者,他们需要的是面对强者毫无畏惧,敢对抗,敢为他们说话的勇者,即便这个勇者不完美,但是这个勇者能承认自己的错误,读者们,需要的是英雄!

是的,读者们需要的是英雄,因为他们不是英雄,所以他们需要英雄,无论什么样的时代,都需要英雄的存在,无论什么样的时代,再完美的社会,小民们面对着强者还是处于劣势,他们需要的是英雄,无论这个英雄是敢与对抗权贵的清官,还是敢于挑战强者的勇士,他们都需要,需要一个风风火火,疾恶如仇,做一是一的英雄。人毕竟是脆弱的,所以需要英雄来为自己增添勇气,为自己树立英雄这个榜样,或许他们一辈子都是只能做着小民,但是只要有希望,小民也有成为英雄的一天,而假如将对英雄的梦想都放弃的话,希望就没有了。

所以,读者们需要张飞们来作为自己的英雄,作为自己的梦想。

2006年8月22日星期二 献给张飞们

元宝推荐:铁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