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哈军工曾经的岁月之一 -- 大驿土猴

共:💬199 🌺78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引自《哈军工》实践性教学环节与基地_2

经过许多个紧张战斗的日日夜夜,第一具1.5米开口单回路式风洞(编为一号风洞)于1954年11月20日建成,试车成功;第二具1.5米闭口单回路式风洞(编为二号风洞)于1954年12月30日建成,试车成功。两具风洞的性能,均达到并超过了设计的指标。

1955年1月18日,空军工程系举行空气动力学实验室开幕典礼。刘居英副院长代表院党委前往祝贺,当场宣读陈赓院长兼政委给予马明德教授和实验员邓士贻、技工吴相亭、姜延栋、黄振远、张志敏、实习工厂钳工车间副主任左雪农、钳工张旗中的嘉奖令。

在建设第一、二号风洞的同时,超音速风洞的研制工作也在空气动力学教授会主任岳劼毅教授的主持下开始,真空箱的安装工作于1954年12月中旬完成,立即在教学中发挥了作用。

空军工程系的航空发动机实验室、炮兵工程系的炮兵兵器实验室、海军工程系的水力实验室和蒸气透平实验室、装甲兵工程系的车场和实物教室、工兵工程系的工程电器实验室等大型、先进实验室,也都是自力更生建设起来的。各系专业教授会和院基础课教援会涌现出了许多自己动手,设计、制造、安装实验设备和教具的教师和实验工作人员,如炮兵工程系教授会副主任许哨子教授、实验室主任樊祖培、实验室组长李德贞(女)、助教李大椿、技术员鲁仲秋、技术工人陈国宣;海军工程系教师蒋楠祥、实验室负责人范声尧、实验员卢经友;空军工程系实验员崔玉明;机械工艺教授会助教贺孝先;物理教授会实验员张玉彬等。各系都召开了自力更生建设实验室的经验交流会和先进人物表彰会,举办了自制的仪器、设备、模型、教具展览。在教授、专家们的指点下,在建设实验室的过程中,一支能够熟练操作、维修实验设备并指导学员做实验的教学辅助人员队伍很快成长壮大起来了。

实习工厂的基础是华东军区司令部军事科学研究室的26名工人和14部机床。1953年夏开始兴建厂房,1954年1月开始安装设备。干部、工人全凭手和肩,使用极简单的工具,在天寒地冻中一个月就安装好168台机床;两个多月就以师带徒把56名复员战士培训成能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技工。师傅为革命拼命教技术,徒工为革命拼命学技术,师、徒为的是一个目标——赶上学员生产实习的需要。1954年5月,7000平方米的厂房建成,成立了机工、钳工、铸工、锻工、木工5个车间和电焊、模型、热处理3个室。在6月1日举行试车典礼时,陈赓院长参加剪彩,发表了简短而热情的即席讲话,说“工厂能在很短的时间胜利建成,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至1957年,实习工厂的机床增加到220台,热加工设备有100多台,动力总额为1000千瓦,职工300人。

1953年5月29日,首席顾问奥列霍夫向陈赓建议在哈尔滨郊区建立野外作业场,目的是为各系(主要是炮兵、工兵、装甲兵三个工程系)的专业教育和全院军事教育解决野外演习和作业场地问题。省、市人民政府将哈尔滨市郊柞树林当年日本的双榆树飞机场及其周围地区划拨给军事工程学院使用。1954年7月11日野营场建成并举行首批学员入营仪式。陈赓在讲话中指出:“野营教育是学院整个教育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最接近实战的环境中使课堂理论学习与实际紧密结合、使军事工程技术与战术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此后,每年暑假都有计划地安排学员到野营场进行各兵种战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训练,课目有步炮兵器射击、爆破、伪装、诸兵种兵器使用原则、师团营长在攻防作战中的指挥原则、地形测绘、工程测量、架设舟桥、操作工程机械和机场建筑机械、军用电工作业、野战筑城、坦克见习、汽车驾驶等。通过实际作业,巩固所学的专业技术和战术知识,并进行严格的军事生活锻炼。1956年参加野营训练的学员有57个班、1100人,1957年参加野营训练的学员有62个班、1423人。各专科、各课程的野营训练时间不等,多者一个月,少者几日,一般在两周左右。野营训练的地区以野营场为中心,随实际作业的需要而向其他地区扩展。1956年暑期野营训练时,曾在距野营场110公里的珠儿山地区设置江河进攻作业场;1957年的野营训练地区曾扩展到阿城、阿什河、沙曼屯等处。

各系还在原第二高级步兵学校练习团的基础上,建立了各自的练习分队。空军工程系有飞行大队,附设在哈尔滨第一航空学校;炮兵工程系有炮兵连;海军工程系原拟设一支小舰队,后来只设舢板队,还有一艘登陆舰及其停泊场;装甲兵工程系有坦克营;工兵工程系有工兵连。

学院还以各军兵种的作战部队、机场、军港、要塞、实验基地和国防工厂作为院外实践性教学基地。第一期学员1954年基本结束院内的实验作业和生产实习(教学实习),从1955年2月开始,陆续到70多个工厂、部队进行生产实习和部队见习。1957年6月7日至8月7日,另有68个班的1369名学员到天津市和江苏、山东、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6省的工厂、驻军部队进行生产实习和部队见习。空军工程系的学员一般要到空军部队见习两次,一次是到飞行大队参加飞行日、机械日等活动,了解空军部队的工作状况和工作制度,体验飞行生活;一次是到飞行大队代职。炮兵工程系的学员要到炮兵部队的基层单位代职,参加各种火炮的实弹射击。海军工程系的学员一般都要进行舰上实习,参观海军基地和海岸作战设施。工兵工程系的学员要到工程兵部队代职,参加各种工程作业,还到朝鲜战场参观过坑道。装甲兵工程系的学员要在院内坦克营学习战车的驾驶、维修。1957年春,第一期学员开始进行毕业设计,教师先到部队、工厂搜集资料,拟制课题,进行试作和验证;学员也去搜集资料,进行毕业实习。炮兵工程系的炮兵射击指挥仪专业两个毕业班40多名学员,1957年春在大连练习高炮实弹射击后,要到昆明光学仪器厂收集毕业设计资料,当时北京、昆明间不通火车,专科主任姚云峰打电话给学院驻京办事处主任许鸣真,请他设法弄军用飞机送学员到昆明去。许鸣真说:军委有个精神,除去西藏外,去任何其他地方都不准乘飞机。然而去昆明进行毕业设计是教育计划的规定,要变得经院长批准。于是,姚云峰直接打电话到总参谋部请示陈院长(此时陈赓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第二天,三架军用飞机就在大连机场降落,送学员到达昆明。一个月后,又有三架飞机去昆明接学员回到北京。

苏联顾问团十分重视学员的生产实习和部队见习,一再强调:学院不能满足于已有的院外实习和见习基地,要不断扩大对外联系,进一步密切和各军兵种部队的协作关系。1955年4月12日,首席顾问奥列霍夫对副院长刘居英说:“学院与各有关兵种在业务上的联系虽已开始加强,但还不够,这是一个可能造成巨大损失的严重缺点。”他说:“学院同其他军事院校、地方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工厂企业等在业务上的联系,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