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汽车质量的一个谜思 -- 晨枫

共:💬102 🌺7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汽车质量的一个谜思

不知道这应该算科学技术还是工业管理,觉得还是应该算产品管理,所以发到这里了,要是版主觉得不合适,请转到合适的版面去。

葡萄兄说到日本、德国汽车的比较,想起一个人们对汽车质量的普遍谜思:德国汽车钢板厚,到了使用年限还能用,所以质量好。

德国汽车的钢板是不是比日本汽车厚,这个不知道,没有数据。不讲钢材品种,不讲工艺过程,光讲钢板厚薄,这其实没有太大意义。其实人们所看重的,还是碰撞安全性,或者“一分钱买一份货”的物有所值心理,钢板薄了就觉得偷工减料,亏了。碰撞安全性是有标准的。按照美国NHTSA和欧洲的对等机构(也是NHS什么的,名字一下子记不起来了)的测试,日本汽车和德国同类汽车的碰撞安全性相当。在公路交通事故中,日本汽车也不比德国汽车更不安全。这些都是有数据可查的。我懒,只是凭印象。如果有需要,保险公司的公开数据应该查得到的。那么在安全性相当的情况下,钢板厚是不是更好?钢板厚,重量大,性能下降,耗油增加,有什么好?关键不是钢板是不是厚,而是钢板需要有多厚。达不到需要的厚度当然不好,超过了也没有什么好。有意思的是,美国汽车的碰撞安全性一点不比日本汽车好,老夏的租来的Oldsmobile Achieva和前面的Jaguar轻轻一碰就稀里哗啦,就是例子。不过好像中国人都指责日本汽车,很少有人同样指责美国汽车,不知道为什么。

奔驰和富豪(Volvo)有开到100万甚至2百万公里的例子,丰田、本田在20万公里内很少趴窝的,但30万公里以上就凤毛麟角了,1百万、2百万的没有听说过,因为所有机件到25-30万公里时都“同时”挂了。超过使用年限还能用是不是质量好的表现?也不见得。使用年限指机械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开始全面跌落至制造厂家许可的界限,使用年限一到,机械故障的发生点和发生时机、频率变得不可预测。超过年限就不应该继续使用,否则要么年限没有算对,要么设计过当(overengineering)。年限没有算对是厂家吃亏,设计过当(尤其是不均匀的设计过当)则是大家吃亏。超过使用年限的汽车如果不是“全面崩溃”而是零零星星地出毛病,对用户就是一个难题。超过使用年限的特征之一,就是毛病变得不可预测,可大可小,随时可以出现。这样,继续修就是一个无底洞,但不修而报废,确实还有不少部件还是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一同报废就是浪费。这浪费最后还是转嫁到用户身上的,因为设计过当造成的成本最后是转嫁到用户头上的,厂家是不会自己“吃进”的。所以,到了使用年限,所有系统一齐崩溃,这是设计和制造的最高境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浪费,真正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关键词(Tags): #马驰原野#班门弄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