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朱元璋的理想和它的幻灭 -- 萨苏

共:💬100 🌺148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补充一 儒家简史 (弄斧之作,大家手下留情)

说实话,儒家作为一个门派,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孔老二最早的时候所倡导的,简单说来就两个字,忠恕而已。忠,在当时的很大一个程度上,并不是忠于名义上的周朝,或者某个诸侯,而是忠于孔子眼中的所谓社会秩序,说白了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究长幼有别,按照社会地位来排定大家在社会中的地位。恕,就是调和社会矛盾,对此,孔子做了多层次,多方面的分析。包括个人修养、中庸之道在内的许多思想,都是对这个调和社会矛盾的具体解释和实际应用。

这个说法,在后来的历朝历代里面,无疑是非常地符合统治者的利益的。这也就成了后来儒家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或者说主流的社会思潮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这里所说的统治者,是一个集团,而不是简单的一个人,或者所谓的皇帝这一家人,而是指所有的社会上层建筑上面的人。而这些人,除了皇帝一家之外,历经了贵族、士族到后来的以才学取势的所谓儒家的知识分子的演变。而这些人的演变过程,既是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也同时受到了历史上的各个重要事件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了统治阶层内部的管理方式,以及最高统治者、即皇帝的个人行为的影响。

但是,应该看到,孔子的这些学说,即使在当时的影响力也是很有限的,不要说没有一个诸侯国真正的实行这种学说,就是在自己的门徒里面,也产生了很多的流派和不同的思想解释。而作为纪载孔子思想的主要著作的《论语》,实际上就是这若干个流派不断斗争,并最终由子由和孔鲤为代表的主流派不断的研讨、妥协所得出的一个总结。我对于断章取义的《论语》,一向感到很迷惑。因为这种没有上下文的东西,最容易拼凑出自己想要得东西来。在看到了进来的若干篇对于论语产生和后孔子的儒家学派的研究的几篇论文之后,感到豁然开朗。论语,其实不是孔子的一个个人语录,而是由其后人和学派弟子,对于儒家着一个学派所作的一个阐述。这个阐述,是由孔子的语录剪裁而成的,也就是说,去掉了那些后辈子弟们认为不代表儒家思想的所谓非主流的行为和语录之后,对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和个人修养等若干大的方面,所作的一个全面的总结性回顾。这个论语,我们更应该看作是所谓的儒家弟子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看做孔子的个人语录。而这,也就是儒家作为一个学派正式登场亮相的宣言。其后,包括大学中庸等一批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的进一步阐述解释儒家思想的著作,作为论语这本主要著作的一个有益的和必要的补充出现了。从而宣告了儒家在学术上和思想上第一次作为一个独立学派的出现。

但是,这仅仅是儒家学派自身完善的第一步。到了汉朝,因为政治气候(儒家立为国教)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儒家如何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不仅仅在庙堂上,更在学术界里面,由儒家开始了第二轮大规模的解释和改造过程。其间的学术代表作包括若干本对于经书解释的传的出现,和或真或假的古文经书的再发现。但是应当看到,这次儒家作为国教的确立,以及学者们对于儒家的再阐述,对于后世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朝代在经过了战乱之后,依然会选择儒家作为国教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已经习惯了。

汉朝过后的几百年间,虽然有着或多或少的修改和改进,儒家学说几乎没有什么大的长进。直到宋朝的程朱理学出现,才给这个古老的学说带来了新鲜的血液。程朱理学、(咳咳,妖道一知半解的,不敢做太多的评论,但是说到这里了,还是顺便提一提)实际上并不是儒家学说的一次自我更新,而更应该看作是哲学和儒家的一个交叉发展。程朱理学在一方面抽象化了儒家的概念,使得儒家的学术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同时也提高了理解的难度,带来了许多方面的困惑。

而明朝的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无疑是对于这种抽象化了的儒家理论的一个现实化的改进。这个可以看作是儒家学说的最后一个大飞跃。自此之后,因为政治气候和各种原因,各种所谓的大儒,能够做到的,仅仅是继承而已,而发扬却也再也提不到了。

关键词(Tags): #儒家元宝推荐:四月一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