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三国随章侃 第七十九章 豆萁 -- 沉睡的天空

共:💬92 🌺16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三国随章侃 第八十六章 名将终有隐退时(上)

汗哦,大家其实不用当上下集看,因为本来没上下的,字数限制的关系,所以搞出了一个上下

与黄忠在演义中关系颇近的魏延:其实演义中将他和黄忠放在一切也颇有道理,因为和黄忠一样,他也是属于被刘备破格越级提拔的将领,他最出名的一刻当是突然取代大热门张飞被刘备任为汉中太守。并有那句:“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

为大王吞之。”的名言。之后诸葛亮执政时期,也多为重用,并有大破郭淮的战绩,还向诸葛亮提出著名的偷袭关中计划,后来诸葛亮死时与杨仪相争,被杀,死前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演义中对其形象颇多诋毁,最莫名的便是他与诸葛亮的关系,事实上他虽然有因为诸葛亮不采纳他偷袭关中的计划而叹恨,但是诸葛亮也继刘备后一直重用于他。根本不可能出现演义中的一开始就要斩杀魏延,日后对魏延颇多限制的场面,更别提那个莫名其妙的踩灭本命灯故事了。

张郃:魏延其实准确的来说并非是早期的名将,他出道太迟,虽然一下被提拔高位,但是从战史上来说和关羽张飞张辽等人都不是一批的,所以虽然活得挺长,但是真要说早期名将又活的长又一直在战斗前线的还要算张郃。从袁绍曹操争夺的群雄争霸时代他就是袁绍手下的大将了,后来投降曹操,一直跟随曹操征战四方,其将略为颇为了得,但是直到其他名将一一去世,张郃才真正大放光彩,得以在西面独挡一面,尤其是破街亭一战,可谓其一生的闪光点,诸葛亮北伐屡屡失败,在早期和他有莫大关系。但是在与诸葛亮战中,被流箭所伤,之后死。演义对他的记载和史书中有一些差别,比如和黄忠的交手没有记载过,而后与诸葛亮很长一段时间张郃乃是主将,没司马懿的戏份,但是总体来说不大。

徐晃:起初为杨奉手下,后来投降曹操,。随从作战,多立战功,但是最光辉的一刻还是在危机时刻,终于能独立统军救援樊城,破关羽军的那一战。之后曹丕即位时为右将军,在太和元年死,当然不是在攻打孟达的时候被射死的了。演义杜撰了他的死。

周瑜:他不用多说了,与孙策交好,在见袁术无能后,投奔孙策,风流倜傥,号为周郎,在孙策死后又辅佐孙权,在赤壁大战中率领江东主力与刘备军一起击败曹操,一战成就天下名,但是之后不久便病死,死前为偏将军,演义中因为诸葛亮的关系对他的形象多有诋毁,但是只要和诸葛亮不斗智,倒还算符合史实。

吕蒙:吕蒙出道甚早,一路积功而进,其有勇有谋,可称得上一代名将,其征战喜用诈术,往往不正面交锋,一击破敌,但也不乏强攻之勇。偷袭荆州一战乃是他的成名之作,在之后不久便死去。演义中将他的死归因于关羽追魂,其他倒是没有太多的修改。(孙权任用的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三人,除鲁肃因为没有大的征战外其他三人都是颇有才干的名将,尤其得益于孙权本身才能不足的关系,他们得以发挥,至于陆逊的资历太浅,前两者在孙策时代便就参与军事,陆逊要等到孙权时代,所以不属于前代的名将了。)

于禁:原为鲍信属下,后来鲍信死后归于曹操,备得信用,治军极其严厉,执法如山,曹军中多有畏惧者,在对战袁绍大军中第一个求战,在外姓中最受重用,但是在建安二十四年被关羽击败擒拿,投降,之后又被东吴得到,后回到曹魏,此时曹操已死,曹丕在位,明宽恕实嘲讽之,于禁羞恼而加,病死。其在被俘前为左将军,与演义中记载相差无多。

乐进:在曹操帐中多有战功,最显眼的是在攻打乌巢一战时斩袁将淳于琼,倒是在屯守合肥时参与了破孙权一战,但是出击的乃是张辽李典部。建安二十三年死,死前为右将军,因为没有特色,演义也将他放了一马。

马超:他的战功多是在自己为一方诸侯时,二度而起,对阵曹操大军,也有胜机,确实为勇将,之后归于刘备,虽然有出征汉中,但是没有太显眼的表现。在章武二年的时候就病死了,但是在演义里为了实现诸葛亮的平五路计策,而延命数年。

赵云:其实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这四人相比,统率征战的机会少得多,官位也差了许多,在生前是为镇军将军,建兴七年死,赵云虽然有长坂救刘禅之功,但是在战绩上最出色的倒是在汉中一战时守营一战,被刘备誉之为“子龙一身都是胆”。总体上的战绩并不出色,但是颇有传说色彩,而且个人品德相当不错,在演义中大肆美化。

太史慈:以胆色见壮,北海突围至刘备处求救,与孙策单骑战,又有神射才能,刘繇不能用,归于孙策,得以独任一方,不过其实没有表现什么统率才能的机会,在建安十一年就死去,为此演义刻意将其续命数年,经历了赤壁大战,在攻打张辽时才死,一样,是射死的。与他一样的有甘宁,甘宁勇猛至极,以数百人夜袭曹营,又身先士卒破皖城,但是在将略上差了许多,他在演义中被安排射死自然也和史实不一样。其实太史慈和甘宁的战绩并不是特别突出,但是因为演义的关系,他们的名气颇大,这样的还有曹军中的许褚典韦更是如此,演义中特别偏好这种有个人武勇的人。

其实当时还有许多如李典霍峻文聘等人都是颇有水准的将领,但是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上述列举的也不全是真正的名将,许多只是名气大而已。其实想成为名将也不容易,要成为名将至少要有独立带领军打仗的机会,我们仔细看无论是哪一方阵营中一些将领一开始都没有独立太出色的战绩,很多是有战功而已,为什么呢?这一方面是信任关系,若是亲信将领,如曹仁这样的嫡系,那带兵机会大得多,往往能督众将,而其他将领机会便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诸侯征战,早期如曹操刘备等人都是自己带兵的多,将领只是随从而已,这样即便打胜了也不能完全表现自己的作战能力,就好象张辽若没有合肥那一战,便只怕和乐进等人差不多,多有战功而已,这一点周瑜吕蒙等人得了便宜,若是孙权军事能力与他兄长一般,那一定主动带兵,周瑜他们就没那么容易得到带领大军的机会了。这也有兵力的关系,本身诸侯兵力不强,自然要集中于主将也就是诸侯身上,其他人便是带兵也就是少数而已,而少数兵是很难打出有名的胜利战役的,象合肥那样的事可遇不可求啊。也好象关羽张飞,他们早期的表现不好,关羽到了曹操那还有所表现,张飞便默默无闻,为何?不是他们能力问题,而是刘备自己便流离失所,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能带领的兵力可想而知。此外,还有排序的问题,就好象假如夏侯渊不死,张郃就没有机会带领汉中曹军残部,张郃之后能大放光彩,和那些老将一个个死去有着很大关系。

(实际上官位也是一样的道理,比较信任的将领自然位高权重,比如曹魏中曹家将领往往能得到更多机会更多的官位,自己的主公升官自己也水涨船高,比如周瑜最高才是偏将军,关羽生前只是前将军,他们都是最受信用的将军,不是主公小气,而是孙权那时自己也没什么好官职,刘备那时也才只是汉中王大司马而已,这点曹操就占了便宜,有皇帝在手好封官啊,所以臣下希望主公称帝也不是没有道理,至少自己的官位可以往上挪一挪了。还有要活得长,只要坚持着活着,等到主公发达了,其他老将都死了,你就有出头的机会了。)

说到这里,我们就在下一章说说“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事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