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献给那些声音 -- 红拂拂

共:💬1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献给那些声音

献给那些声音

----一个生于70年代末的人记忆中的配音演员

作为一个出生于70年代末期的人,真是不幸:当我能看得懂译制片的时候,邱岳峰死了,毕克老了,李梓退了,于鼎快瞎了。我们贪婪的追逐着上译场黄金时代最后的一缕阳光,无奈的看着原声片和蹩脚的央视配音慢慢泛滥进译制片的世界。

即使你从来没听说过上面那些名字,但是你不可能没听过他们的声音。对很多人来说,那些声音早已经合电影中的人物合为一体。

现在,和我一起回忆那些声音吧

一提起配音,大家首推上译场。但是殊不知建国后配音最早最多的应属长春译制片厂 。早期的长春,感觉有点像个草台班子,因为大家都没受过什么专业训练,翻译能力有限,再加上能配的都是苏联和朝鲜片子,经常会有几个大茬子味儿的冒出来。比如《钦差大臣》,等等。

后来长春出了几个好片子,比如《卖花姑娘》,《人证》,等等。孙熬和向隽殊是现在很多人唯一能回忆的起来的人。如果你出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相信你已经不记得《人证》里面的八杉公子,但是你一定记得《女奴》里面的伊佐拉。孙熬在我们那个年代已经不大配音了,但是他的名字经常在配音指导和特约配音嘉宾里出现。

珠江译制片厂

提起配音,不说珠译厂真是罪过。珠译厂的简肇强给我们带来了大导茂和霍元甲。姚锡娟配过幸子。而且这两位都因为他们的工作得过大奖。不过我也就知道这些了 :P

上译场。

邱岳峰是所有喜欢看译制片的人心目中永恒的名字。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基本上不太能记得他的声音(当然很可能听到过)。 听着我哥和他的同学们谈论《简爱》里面的罗切斯特,《追捕》里的唐塔,《佐罗》里面的上校,等等,等等,脑海里只是一个模糊的声音。7岁的时候,有天晚上电视台播了一个纪念邱岳峰的片子,当时我住在北京美术馆对过的胡同里。那晚万人空巷。他配过的录音剪辑在胡同上空缭绕着。可见多少人喜欢他。后来,在我上初中的时候,一度北京电视台播放建国以后所有国产动画片大展播。我惊喜的发现邱岳峰的声音出现在很多很多的动画片里。有我们熟悉的《大闹天宫》里面的孙猴子,还有《狐狸打猎人》,更多的是建国初期的一些简单朴实的小短篇,而且多是一个人唱独角戏:旁白和所有的人物都由他一个人担当。在中国动画片发展早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很多旁白普通话都不标准:织吃诗龇呲司分不清楚,而邱岳峰的普通话非常标准, 略带儿话音,听起来耳目一新。

毕克,乔榛,丁建华,刘广宁,还有童自荣,大家都很熟悉,但是让我再说两句。毕克前些年去世了,但是在那以前一直还在配音,我能随手捡来的恐怕是《围城》里的旁白。毕克是我妈心目中永远的成熟男人(估计根高仓健有关)。我对毕克的印象则是阿凡提

“沙子一屋子金子一袋子”。呵呵

乔榛和童自荣则代表了早期中国广大妇女心目中的两类白马王子形象:正值儒雅的格利高利派克型和风流倜傥的阿兰德龙型。我国刚开始同步引进美国大片的时候,乔榛给施瓦辛格配过(真实的谎言)。感觉怪怪 的。太熟悉了,未必是件好事。

大家听过童自荣唱歌吗?在阿凡提里他配过一个年轻活泼的歌手,给了几嗓子“来来来来来”也很好听!估计他如果当初不是去了上戏,而去唱歌,也能成功。

丁建华一直还很活跃。不过相信大家最忘不了的,就是茜希。

刘广宁在我心里,则是永远的奥杰塔(天鹅湖)。那一声肝肠寸断的“奇科菲尔德王子殿下。。。”

尚华的名字已经被《虎口脱险》里面的指挥斯坦尼斯拉斯深深刻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脑海里。他的声音用北京话来说,就是“劲儿劲儿的”。我现在还坚持认为,法国演员路易德菲乃的声音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没有别的可能。所以他的片子,不是尚华配的,我不看。

于鼎。为什么大家总忘了提起他?于鼎就是《虎口脱险》里的那个油漆匠。“我要当我的油漆匠,我要圆刷子。。这个你不懂”于鼎经常在动画片里给老熊配音,恐怕和他的声音憨厚,略带苍老有关。

曹蕾。曹蕾是《希希公主》里的王后,她的声音有点神经质,于是配了无数的狠毒的女巫,王后

程晓桦。声音尖锐,所以老是在动画片里给狐狸配音。记不记得《老狼请客》?“哎有我的狼大哥阿”呵呵,也配过一些美女角色,比如《虎口脱险》里那个金发美眉

翁振新。《虎口脱险》里的肥猪纳粹头子。

盖文源。贝尔蒙多专业户(王中王,欢喜冤家)。不过我对他印象最深的海是在虎口脱险。他配一个“浮士德“剧组的歌剧演员,只有一句台词:“一路平安”。声如洪钟,可见功力非凡

施融:施融的声音才是真正的奶油小生。他和童自荣的区别是:童自荣配主角小白

脸,他配配角小白脸。我记住他是因为希茜公主里面的弗兰西国王。现在大家一提那部片子,绝口不提施融,只念叨丁建华。原因是这位很有才华的演员在六四前后去了美国之音。而且换了名字。记得第一次在美国之音的反华新闻里听到他的声音,百感交集。

上译场近年来也出了些新人:狄霏霏,沈小芊什么的。其中沈小芊非常有希望成为新一代的配音艺术大师。他的声音有点像邱岳峰。配音界声音像邱岳峰的很有几个:李扬,马小宁,等等。但是沈小芊决不是单纯的模仿。他对角色的驾驭能力远在众生之上。看过《上帝发疯了》吗?他就是那个勇敢机智的导游。

另外,周野芒,张欢,奚慧华, 姚培华等人也是不错的不属于上译场的上海配音演员。他们的水平在《成长的烦恼》里可窥一斑。

好了,回头再说几句央视的。央视好配音演员也是有的。但是跟上海的比起来,好像抬正经八百了一些,很专业,但是不够艺术。比如,有一个版本的《红与黑》,居然是赵忠祥配的于连。虽然那时候他还没 进新闻联播呢,但是听上去还是令人不寒而栗。那个版本我从来没有能坚持看完过。 不过有几个不错的:

封锡均:大胖子,声音好听。据说是实验话剧院的。演戏为多,配音较少,但是他配的经典版福尔摩丝无人能及。

郑建初: 性感成熟女性的声音。比如广播剧《北京人在纽约》里的阿春

其他像董浩叔叔,刘纯燕什么的,可以和上海的有一拼。

这里还想提一个人,说完了我就闭嘴。

孙悦斌。孙悦斌代表了新一代的帅哥的声音。沉稳,深情,酷。不同于乔榛的儒雅,也没有童自荣的轻浮。他配过一个日本片子《阿香》里面阿香的丈夫,还配过《威尼斯商人》里面的巴萨尼奥。在正大综艺里面,曾经有一个栏目叫茶博士,一个小洋妞和三个大老爷们逗贫嘴。他就是那个带着眼镜,高高瘦瘦,文质彬彬但又不停冒傻气的586。呵呵

说完了,希望那些记得这些声音的人,记住这些名字,也希望那些没听过这些声音的人,听一听他们的声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