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蒋百里——《速决与持久》 -- 大洋芋

共:💬39 🌺4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对于持久战,毛蒋二人的看法有同有不同

两者相同的看法,包括以空间换时间,等待有利国际时机等,但具体来看,在怎样战胜日本方面,也颇有不同之处。

毛泽东的看法偏重哲学,说服力强,文章写得挥洒自如,战术上尤其注重全民抗战,其意图在于让日军陷入人民的汪洋大海,泯灭前后方概念,最后淹死数量上处于劣势,只能困守交通线的日军。

蒋百里的看法偏重军事,文章写得象论文报告,可执行性高。他的意图强调将日军拉到湖南的中国第二地理棱线对峙,利用漫长的补给线弥补中日兵器训练资源方面的差距。“胜也罢,负也罢,就是不同他讲和”,将日军拖死在遥远的前线。

国民政府方面对于蒋百里的意见是重视的,西安事变前,已经在川边开始修筑国防工事,准备作为湖南方面的备用阵地。

从国府的政治局限说,它是不大容易接受发动群众的概念的,蒋百里考虑的,就是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的做法。

谁正确呢?

我的看法不好验证。因为中国对日本是战略上的胜利,而不是战术上的胜利。日军投降时我国重要城市还大都在沦陷区内。

国民政府军的确在湖南湖北一带扎住了脚跟,终于和日军打成了对峙,但其内部的腐朽,却造成它始终不能良好地准备反攻,实现从相持到反击的转变。

共产党方面,发动群众起到了积极的抗战效果,但东北义勇军的失败,冀中根据地的丧失,说明全面抗战也不是万能的。

相对来说还是共产党厉害些,毕竟人家在敌后能站住脚。

国民党最终的失败的原因之一,倒是军人太多地变成了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吧。

跑题了跑题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