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请版主删除 -- 大将

共:💬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双手刀法源流——马廉真

双手刀法源流——马廉真

双手刀法是中国古典刀法中的一种,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珍品,也是马氏通备武学体系中最精要的内容之一。

马凤图、马英图二位通备先贤,一向视双手刀法为无上珍秘,他们精心探研,倍加呵护,从来不肯轻易授受,以一生心血力保这份武术遗产的纯正与完整。在当代,著名武术家马明达先生谨遵马凤图先生遗教,对之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与整理,做了大量寻根溯源、探隐阐幽的工作,从而使双手刀的历史、理论与技术都得到进一步的推进,进入更高境界。马明达先生关于双手刀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特别是他的长达数万字的《历史上中、日、朝剑刀武艺交流考》一文,是至今为止中国学界关于双手刀历史渊源与技术流变的最有影响的论文,发表以来,受到海内外许多学人的瞩目和推许。

根据马明达先生的研究,双手刀的源头,可一直追溯到兴起于春秋战国的双手长剑和汉代的环手大刀。汉以后,历经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刀剑形制多有变化,但以“长刀”或“长剑”命名的双手刀剑一直是军中重要的装备之一。到唐末五代时,“长剑”曾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兵种,“长剑军”往往是由最骁勇的将领统领的军中主力。可以想见,那时,中国的双手刀剑技术已臻于精纯,达到历史上的最高点。宋、元两代,我国双手刀剑还继续存在,如常见于史书中的“斩马刀”,其实就是一种步战的环首长柄双手刀,北宋曾大量用于军中,以对付契丹、西夏等少数民族的骑兵。直到明、清两代,这种兵器仍被军中所使用。然而,宋、元以降,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我国双手刀剑,无论兵器制作和实用技术,都走向衰微,失去了原有的光辉。特别到了明朝,尽管民间还有“荆楚长剑”在传习,军中也有斩马刀一类长柄刀的一席之地,但整个刀剑技术趋于衰退,制作粗糙,技术萎缩,变成了只图人前“饰观”的虚花武艺,以至许多人都认为古代的剑法早就成了广陵绝响,刀法则“传其佳者绝少”。而与之同时,早在汉魏间就已东传日本的中国双手刀剑,却在日本逐步发展起来,经过日本武士和剑刀制作工匠们的长时间的精心培植,终于形成异军突起、后来居上之势。

马明达先生认为,日本双手刀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双手刀的优良传统,这表现在,首先,遵循“快马轻刀”的正确理念,刀的制作轻巧锋利,精益求精,而且形制趋向制度化,制作工艺也趋向标准定型。这无疑对技术的规范化提供了重要前提。应当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进步。其次,技术上尽量去芜存精,删繁就简,刀法简洁明快,步法灵活轻捷,力求“横行疾斗,飘忽如风”之效。训练中重礼仪,重实战,重传授渊源和师法,重品德修持和武士行为的道德规范。再次,临阵实用中,充分发挥双手刀特有的斩杀效果,最大程度地施展个人技勇,同时又尽量做到多种兵械的互补与配合,形成双手刀与弓箭、与短刀、与长枪,乃至与火器的交相搭配,构成多元技术的合理搭配。

在明代,被称为“倭寇”的日本海盗和武装走私者——其中包括一些追随倭寇的中国海盗,曾经对中国沿海各省进行了长时间的侵扰。被称为“倭刀”的双手刀则是海盗们最主要的兵器之一。相对于久不临战、武备疲敝的明朝军队,倭刀显现出了相当大的杀伤力,使中国军民深受其害。戚继光曾说:“我军长兵不捷,短兵不接,身多两断!”这是感同身受之语,里内蕴含着一个爱国军事家的悲痛与无奈。正因为如此,当时我国不少优秀的军事将领和民间武艺家,通过各种渠道努力学习日本刀法,一时间,朝野间出现了引进日本刀及其实用技术的热潮。形成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观,应该也是一个有着深刻文化含蕴的历史现象。

伟大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是日本刀法的积极引进者。

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在军队中积极推广日本刀法,并且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训练教程,这在他的兵学名著《练兵实纪》中有清晰的记载。在数十之久的戎马生涯中,在御倭、御鞑和万历壬辰援朝等战中,戚继光训练出来的军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显然,学之于敌又用之于敌,正是戚继光的过人之处,这是当时许多墨守成规的军人所做不到的。需要特别指出,戚继光又是第一个将这种“以双手执一刀”的刀法定名为“双手刀”或“双手长刀”、“长倭刀”的人。显然,这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定名,是一个朴素而贴切的定名,因此自戚氏以后一直被严肃的武艺家们所沿用。此外,戚继光于辛酉军阵上得到的“隐流刀法”,是当时日本各家刀法中的精品这一,由他传存下来的《隐流刀谱》,对今天的中日两国双手刀研究者都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民间武艺家群体中,以浙人刘云峰成就最突出。可惜,尽管他的名字令人肃然起敬,而迄今我们对他的生平等近于一无所知。

刘云峰引进的刀法后来被徽州人程冲斗、程子颐叔侄所承袭,二程对之做了某些修正和补益。程冲斗是明代少林棍法的名家,他将某些“长倭刀”法与中国棍法相类比,互为发明,从中悟解到不少东西,这正是这位杰出人物的过人之处。程子颐则将它融入鞭法等武艺中,目的无非是要最大限度地吸收它的优长,用心可嘉,但效果未必就好。总之,二程使之具有了某些中国特色,这中间似乎无可避免地掺入了一些虚花因素,在中国武术总体上趋向虚花的大背景之下,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事情。二程出自有着爱国传统的家族,他们曾集合本族子弟八十余人以武艺特长主动报效国家。同时,二程还汲汲钻研古今战守之道,勤于收集资料、著书立说,对平生所学的兵法武艺等做了详尽的记述,其中包括程冲斗撰写的双手刀谱《单刀法选》等。这是继戚继光之后明代的又一宗双手刀资料,其详尽之处有过于戚氏的《辛酉刀谱》,即使在今天的日本也不多见。

与刘云峰同时传习日本双手刀的还有常熟人石电。石电字敬岩,是明末杰出的民间武艺家,艺综多门,义勇卓绝,平生以枪法享誉东南,“步战唯长刀最胜”。他的弟子昆山吴殳,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史学家、诗人而兼武艺家,又是一位坚守前朝志节的遗民。晚年精心研究武术,纵论古今,多有著述。吴殳以得之于渔阳老人的剑法,与日本双手刀法相融合,重加编定成单刀十八势,写成《单刀图说》一书。吴殳没有说明他的刀法的来路,我们推断,应当是得自于石电,同时又参照了程冲斗的刀谱。细加比较,不难发现吴殳刀法与程氏《单刀法选》有同有异,但同多而异少,其传授应该与刘云峰同出一源。

从戚继光到吴殳的百余年间,我国对日本双手刀的引进,经历了由谨守倭法到融会中日刀法为一体的过程。这当然是进步,也是任何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到了清代,日本刀仍然受到国家的重视,双手刀也仍然是军中的重要装备之一。以现存资料看,清朝的八旗军和绿营军都装备有双手刀,皇太极时代八大王所执用过的长剑,还完好地保存在沈阳故宫博物馆,见物怀古,不禁令人为之神往。雍正曾经命令西南戍边部队操练双手刀,而著名的回族将领、出身武艺世家的哈元生就是这种刀法的积极推行者。当然,一切事物都会因时而变,一成不变是不可能的,传来我国的日本双手刀亦必如此。从大量保存的清代兵器和有关文献来看,在清代,双手刀已演变成多种样式。如,出现了便于马步两用的长柄大刀,其形制基本与日本长刀同,当称为“双手带”或“双手带刀”。“双手带”不但是绿营的重要装备,也是民间武术家和各式各样的人物所乐于执用的兵器。骑步战中出现了双手执用的长剑,而日本式的长柄窄体刀则变成了短柄的“窝刀”,还有长柄环首的大砍刀(旧称鬼头刀),如此等等。式样的驳杂,说明在火器逐渐占先的时代里,冷兵已经走向式微。有人以兵器的多种多样作为武术发达的标志之一,这其实是个错误认识。

当然,清代的武艺家们继续传习着具有日本特色的双手刀法,从而使之一直传存到今天。遗憾的是,由于文献失载,使我们对清代双手刀的分布情况基本上无所了解,对军中或民间最主要的传承系统也不清楚。这方面还有待我们不断深入研究下去,有待新的史料的发现。

经由中国传入朝鲜的双手刀剑是特别值得讲一讲的。

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军阀丰臣秀吉率军入侵朝鲜,企图经由朝鲜侵略中国。朝鲜局势危急,明朝出兵援助,这就是中、朝历史上著名的“壬辰之役”。明朝派去朝鲜的军队中,包括了几支调自淅江、福建、广东的“南兵”,其中有戚继光一手造就的“浙兵”,统军将领如吴惟忠、骆尚志等,都是戚家军的优秀将领,有的是戚继光亲自带出来的,不但人品高尚,又精通武艺和兵法,其中尤以骆尚志最为突出。此外还有出自俞大猷部下的许国威等。

应朝鲜君臣之求,也有鉴于朝鲜久无兵事,军队战斗力太弱,不足以防备日本的入侵。骆尚志、许国威等便依照戚家军练兵的模式,协助朝鲜练兵,并选派军中教习向朝鲜军队传授各种武艺,包括双手刀剑之法。这些武艺深深受到朝鲜军民的珍视,后来在李朝国王的亲自过问下,所有这些武艺被绘为图谱,加上文字解说,刊刻行世,一直传存到今天。其中有的内容中国已经失传,至少是尚未发现有关图文资料保存下来,有些则还保存在今天韩国的花郎道、弓道等民族体育形式中。

明末,军事家茅元仪在辽东得到一部名为《朝鲜势法》古双手长剑谱。据马明达先生考证,这是一部由中国传到朝鲜,再由朝鲜传回中国的中国古剑谱。从剑谱图式、文字等许多方面考察,它应该是元、明时代的东西,是迄今绝无仅有的一份中国双手剑谱,堪称稀世鸿宝。这份剑谱的发现,说明直至明末,我国古老的双手剑法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不绝如缕地保存在民间和军旅之中。遗憾的是,如此珍贵的武艺资源,竟遭到明朝官方的漠视,任其逐步走向泯灭。应该说这是明朝腐败无能的表现之一。

除了这份由“好事者”得自朝鲜的双手剑谱外,朝鲜还为我们保存下来多种双手刀谱,而且刀谱的撰写者遵照戚继光遗教,名字就叫“双手刀谱”。由此可见朝鲜武艺家传授之严,识见之高。有趣的是,这些朝鲜刀谱的内容大多清晰可解,有的地方比之中国刀谱更容易理解和演示。更有趣的是刀谱的不少内容与世传通备双手刀法若合符节,大有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之妙。解读这些珍贵的古典武学文献,找到明清双手刀法的传承渊源及其繁滋衍变的规律,一直是马明达先生潜心研究的大课题,也是中国武术史和武术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我们最近获悉,经过了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马先生的精心之作《中国双手刀法研究》已经基本结稿,目前只待补进若干新近发现的资料后便可交付出版。这是一部内容丰富、考证精审的宏篇钜制,是通备武学体系的基石之作,也是中国双手刀法的总结之作。我们期待着它的早日问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