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谁还记得暴风雪.(1)热带沙漠中的暴风雪 -- 懒鹤

共:💬22 🌺2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红色帝国的暴风雪

1988年11月15日莫斯科时间清晨6时,前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首次发射升空,47分钟后进入距地面250千米的圆形轨道。它绕地球飞行两圈,在太空遨游3小时后,按预定计划于9时25分安全返航,准确降落在离发射地点12千米外的混凝土跑道上,完成了一次无人驾驶的试验飞行。

70年代初,美国制定了研制航天飞机的计划,并将其列为载人航天的首要项目。美国人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一种更经济的轨道运输工具以取代飞船和运载火箭,但前苏联当局则将这一新型航天器视为未来美国搭载核武器的工具,并于1976年决定发展类似的航天器作为对这种“威胁”的回应。苏联人将其取名为“暴风雪(Buran)”。当年米高扬设计局从事螺旋计划的部分技术人员,以及来自莫尔尼亚、米亚西舍夫等设计局的一些工程师也被调去从事“暴风雪”计划。“暴风雪”的主体由新成立的莫尔尼亚联合体全权负责研发。

与“暴风雪”一起研制的是重型运载火箭“能源号(Energia)”。它可以用来发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也可以单独作为运载火箭使用,这与美国航天飞机设计不同,主要是出自苏联没有开发大型固体火箭经验的考虑。这个设计是由能源联合体的负责人Valentin Glushko提出的。“暴风雪”号自身没有主推进引擎,只有两个小型引擎供调整轨道姿态用,起飞时它可以看作是“能源号”火箭的载荷。很多人认为,这一设计实际上要优于美国的航天飞机,因为如此做法将降低航天飞机的事故率,并可提高其搭载的有效载荷。但在“暴风雪”与能源火箭对接并运送到发射台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水平运输的方式,这显然没有美国的垂直运输来得方便。

点看全图

最初的设计(有些还早“暴风雪”计划)有几种,分别由米高扬、米亚西舍夫、切诺梅等设计局提出,各方案差别非常大,其中包括改良螺旋号飞船,使其可以用质子火箭发射的方案。其中一种设计甚至没有机翼结构,这是为了使其更适合高速大迎角飞行;最后的着陆则通过降落伞调整。但最终苏联人还是采用了三角翼的设计。

拜科努尔发射场为“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和“能源号”火箭建造了3座发射台,但3号发射台从未使用过。

“暴风雪”号的设计要求是可使用100次以上,能够将30吨有效载荷送入200 km高、倾角50.7°的地球轨道;标准机组成员4人,包括正副驾驶员各一,另有2名从事舱外活动和其他领域研究的宇航员。在“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上要能够进行复杂的军事研究。抵抗敌对国家的军事活动也是“暴风雪”号的设计任务之一。同时研制“暴风雪”号的目的还有研究美国的航天技术以增强苏联的实力。

另外,安东诺夫设计局还为解决“暴风雪”号的运输问题专门设计了安-225“梦幻(Mryia)”大型运输机。安-225于1985年开始设计,1989年首次背负“暴风雪”号飞行,是目前已有的体积最大、载重能力最强的飞机,迄今只生产了2架。它的原形是安-124,但采用的是双垂直尾翼设计,运载能力比安-124提高了50%。

点看全图

最初,“暴风雪”承担的角色是航天武器和空间站(尤其是日后的和平号空间站)运输工具。航天飞机的建造工作在1980年开始,第一架全尺寸航天飞机模型完成于1984年。据信前苏联共建造了数架航天飞机,这是为了解决他们计算机模拟技术薄弱而作的。他们在不同的机身上安置了不同的电子设备,采用了不同的设计以作测试用。其中供太空飞行用的几架编号分别为OK-1K1、OK-2K1、OK-1K2、OK-2K2和OK-3K2(后两架似未完工),其他都是仅供地面试验的,有些机身还不是完整的。

飞行测试始于1983年,但最开始只是用小型比例模型作试验。首架全尺寸模型在试飞24次后报废了;最后一次飞行测试是在1988年春。参加测试的模型多用“宇宙****”为编号。

1985年,“暴风雪”号的机翼运抵拜科努尔。同年还进行了“能源号”火箭的第一次点火测试,但在点火后2.58 s,系统检测到引擎涡轮出了故障;随后的测试还发现了液氦泄露等问题。第二次测试是成功的,引擎运行了390 s。为保证有充足的冷却水做测试,附近的城市不得不停水10天。

而“暴风雪”计划的弊病也逐渐暴露出来:几乎所有的研制进度都没有达到最初的要求。别的不论,单是“暴风雪”号的零件运输也成了大问题:人手不足,经验不够。苏联政府召集了大量工人前往拜科努尔,使这里为航天飞机准备的211设施工作人员从600人骤增到1 800人。1986年5月,刚刚组装好的“暴风雪”号开始进行电子系统的测试。8~9月开始进行“能源号”火箭的发射试验。

在“暴风雪”号真正上天之前,苏联共进行了140余次飞行试验,其中包括近70次自动着陆试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