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侃侃二战中的反潜武器- 第一篇:深水炸弹 -- 龙骑兵

共:💬105 🌺24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补充一些德国柴油机潜航通风管的情况

schnorchel是个很有创意的设计,概念诞生于意大利,真正成型于荷兰,发扬于德国,光大于英国。节选一部分当年的一篇文章。准备登这篇文章的杂志还没倒闭,所以不贴全文,不许鄙视我哈

……

以当时的技术而言,实现潜艇的完全潜航作战是不现实的,AIP技术在43年仍不过是个概念而已。唯一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潜艇暴露在水面上的面积从而避过雷达探测。柴油机潜航通风管,是一根从潜艇后部伸出水面的垂直金属管,让潜艇在潜望镜深度航行时,通过这个通风管获得空气来运转柴油机。这样,潜艇将在获得柴油机推进动力时,自身仅有几英尺高的通风管和潜望镜露出水面。不仅水面上的反潜舰只无法在远距离上发现这么小的目标,雷达也无从探测这么小的金属部分。1943年夏季,U-58号潜艇首度安装这一潜航通风管,随后自1944年春起,大批德国海军潜艇纷纷安装了这一装置。

……

两级共6艘装备柴油机潜航通风管的荷兰潜艇在大战时期活跃于各个战场。O-19和O-20号在1939年服役后就驻守荷属东印度群岛,到1941年12月7日以前主要执行海域巡逻任务。这种任务并没有什么机会试验柴油机潜航通风管,而O-20号潜艇的艇员们甚至还没有来得及接受使用这一装置的训练。不过这支潜艇小分队的指挥官在仔细考虑后,为安全起见禁止两艘潜艇在作战时使用这一装置。

1941年12月19日,O-20号潜艇于马来亚海岸外遭日本驱逐舰浦波号的深水炸弹攻击而被迫上浮,除7人外其他艇员逃离了重伤的潜艇,并在第二天被另一艘日本驱逐舰捞起。而沉没的O-20号残骸在海底静静躺了半个多世纪后,于2002年6月被一群搜寻它的荷兰潜水家们在印度尼西亚东部港口查亚普拉东北约35公里处的海底发现。

O-19号在1942年3月荷属东印度陷落前及时离开,之后除了返回盟国基地补给的时间外,一直留在远东作战。可以确认的是O-19号至少使用过一次它的柴油机潜航通风管,在1942年3月从爪哇前往锡兰,穿越sape海峡时。但是在1943年一次在英国基地修整时,根据英国皇家海军的要求拆除了这套装置。O-19号活跃于从锡兰到爪哇的航线上,执行布雷和寻机破交的任务。在1944年下半年,锡兰到爪哇航线上的盟国潜艇纷纷调往澳大利亚,因为此时印度洋和荷属东印度群岛西部已经没有多少有价值的目标了。在1945年7月8日,O-19号在执行从菲律宾到澳大利亚的运输任务时,于南中国海的ladd暗礁处搁浅。由于无法修复,艇员们炸掉了潜艇并登上了来支援他们的美国潜艇鳕鱼号。

在K级潜艇于42年初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战斗中大量损失,而其他老旧潜艇在撤往澳大利亚和锡兰后纷纷除役的情形下,4艘O-21级潜艇承担起荷兰潜艇作战的中坚力量。1940年11月,O-22号潜艇在挪威外海的北海海域沉没,估计因为碰触水雷。而其他三艘在大战期间持续作战,隶属于基地在苏格兰敦提的英国皇家海军第9潜艇支队。这支潜艇支队是英国皇家海军里的“外籍军团”,包括英国,荷兰,自由法国,波兰流亡政府,挪威等国的潜艇,每天的作战通报是用5种语言发布的。由于这些大型潜艇并不太适合在北海的浅海作战,自1941年3月起,三艘O-21级潜艇被调往直布罗陀的英国皇家海军第8潜艇支队,负责东大西洋和西地中海的警戒。1942年,这三艘潜艇被配属驻科伦坡的英国皇家海军第4潜艇支队。1945年中,他们再度被调回第8潜艇支队,但此时第8潜艇支队已经改驻西澳大利亚。三艘O-21级潜艇在战争期间表现出色,其中O-21号潜艇于1941年11月29日,在返回直布罗陀的途中击沉了德国潜艇U-95号。

因为O-21级潜艇上的柴油潜航通风管根据英国皇家海军的要求早早被拆除,而O-20号于战争初期损失,实际战争期间装备柴油机潜航通风管的荷兰作战潜艇仅有O-19号一艘。但O-19在实际作战中也极少使用这一装置,而且在1943年后也将之完全拆除。因此实际战争中大规模使用柴油机潜航通风管的,只有德国海军一家。自1944年2月VIIC型潜艇U-264号将这一装置投入实际使用后,德国海军在潜艇上大量应用了这一装置。

当德国对西欧的征服战役结束后,德国海军开始细细研究他们所缴获的荷兰海军装备,包括缴获的荷兰驱逐舰gerard callenburgh和O-25、O-26、O-27号潜艇。这些军舰分别被赋予德国海军的编号ZH-1,UD-3,UD-4和UD-5。一名德国海军工程师尤里希.加布勒仔细研究了UD-4号潜艇上的这一装置,并给予德国海军自己的意见。因此在1941年末德国海军下令从这些荷兰潜艇上拆除柴油机潜航通风管。和英国皇家海军的意见类似,德国海军认为这种装置并不适合在西欧沿海的海域里使用,唯一有用的是在高海况上浮时通气用。但德国海军潜艇上有自己的一套类似装置,因此不需要这种荷兰技术。

但自1943年起,潜艇损失数量的急剧上升迫使德国海军重新考虑柴油机潜航通风管的价值。海军工程师赫尔姆斯.沃尔特,自1933年起就开始研究潜艇垂直通风管,于1943年3月写信给德国海军上将邓尼茨,希望能考虑装备柴油机潜航通风管。邓尼茨同意了他的建议,沃尔特的研究小组在海军的支持下全面改进了荷兰技术的柴油机潜航通风管,以适应大西洋海域作战。他们采用了荷兰式进气管的浮球阀门技术,这样当海浪有可能涌进进气管时阀门会自动关闭。但他们使用整个潜艇内空间作为阀门暂时关闭时柴油机所需空气来源。同时德国人也找上了当年为意大利海军设计潜航通风管的皮瑞克勒.费伦提少校,虽然他早已退役并作为民间船舶工程师工作了很久。听说德国人在找他后,皮瑞克勒.费伦提先生立刻辞去工作,隐姓埋名回老家躲了起来。

1943年8月,作为试验艇的U-58号潜艇安装了这一装置并测试成功。由于这种临时加上的通风管不合VII型和IX型潜艇的设计,因此只能以折叠的方式安装。德国海军在使用这种装置时遇到了和荷兰皇家海军同样的问题,包括水下最大航速只有6节,柴油机工作的剧烈震动让潜望镜无法使用(更不必说听音器),以及柴油机在进气管忽然关闭而使用内部空气时造成的艇内气压瞬时变化。当潜艇在使用潜航通风管航行时,它是又瞎又聋的。而且在水下航行的时间延长又增加了如生活垃圾无法抛出的问题。因此尽管柴油机潜航通风管让潜艇提高了避过打击的概率,但并不受德国艇长们的欢迎。

1944年起为潜艇配备了这一装置,令德国海军在大西洋破交战中提高了潜艇的生存率,尤其在为露在外面的金属通气管包裹上雷达吸收层后,大大减低了被发现的概率。英国皇家海军战史的作者在提及装备柴油机潜航通风管的德国潜艇时说到:

“当德国潜艇浮在水面时,海岸防卫司令部可以在雷达指引下用反潜巡逻机实施及时和致命的打击。但当他们采用柴油机潜航通气管,而能在水下待更久的时间时,大大降低了反潜巡逻机的效率。雷达对露出水面的通气管的探测难度,远大于对浮在水面上的潜艇艇身的探测难度。我们高度关注敌人的这一技术改进,因为这有可能将他们自大西洋破交战失败的边缘拯救回来。”

不过这项技术并不足以让德国夺回大西洋破交战的主动权。但对这一技术的关注,让英国皇家海军相应改变战术,并最终在自己的潜艇上应用了这一技术。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