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元杂剧《梁山泊李逵负荆》与水浒传的对比 -- 韦孝宽

共:💬25 🌺8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元杂剧《梁山泊李逵负荆》与水浒传的对比

元杂剧《梁山泊李逵负荆》与水浒传的对比

元水浒杂剧为水浒故事的重要来源之一,现存有记载的三十六部,其中二十六部已经散佚,今存者仅十部,分别为康进之的《梁山泊李逵负荆》、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李文蔚的《同乐院燕青博鱼》以及作者不详的《鲁智深喜赏黄花峪》、《争报恩三虎下山》、《大妇小妻还牢末》、《梁山五虎大劫牢》、《梁山七虎闹铜台》、《王矮虎大闹东平府》、《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笔者很想看看这些杂剧,以了解水浒故事发展的脉络,可惜一直未能得见,只能看过一些研究文章所引的片断,非常遗憾。所以上周逛街的时候看到一本元杂剧精选,里面有《梁山泊李逵负荆》,正是水浒传第七十三回“黑旋风乔捉鬼 梁山泊双献头”(明容与堂百回本)故事的出处,马上买下。回去一口气读完,并与水浒传对比一番,颇为些有趣的相同、相似和不同之处,在这里谈谈。

1、故事的对比

宋江在第一折中的道白说自己“因带酒杀了阎婆惜,迭配江州牢城,路经这梁山过,遇见晁盖哥哥,救某上山。后来哥哥三打祝家庄身亡”。这段道白已和水浒传故事非常接近,但也有明显不同,比如剧中的宋江并没有到江州服刑,而晁盖早在打祝家庄时就牺牲了。

本剧故事中和宋江一起被误解的是鲁智深而非水浒传里的柴进,而和李逵一起捉拿冒名者也是鲁智深而非水浒传中的燕青,燕青没有在本剧中出现。

2、人物身份、性格、形象的对比

宋江在第二折中吟诗:“旗帜无非人血染,灯油尽是脑浆熬。鸦衔肝肺扎煞尾,狗啃骷髅抖搜毛”这段诗让人怀疑描写的到底是梁山泊还是《西游记》中的狮陀国,也让第一折中的那句“替天行道救生民”更像是做样子,而且宋江后来还把冒名者挖出心肝下酒(在水浒传中宋江只是对自己的仇人使用这种残忍的报复手法)。可见梁山好汉当时的形象还是比较纯粹的强盗,而能吟出这种诗并且随便用人心肝下酒的宋江,性格比水浒传中谨慎圆滑的宋江显然桀傲不驯得多。本剧中的宋江在被李逵冤枉时冷静辩解但又寸步不让,在证明李逵错了的时候步步紧逼却留有余地,也不太像水浒传里那个宋江。另外,宋江黑矮的外貌特征已经确定(被抢去女儿的酒店掌柜在认人时说:如今这个是黑矮的)。

李逵的鲁莽的性格基调已经确定,但和水浒传相比更丰富一些,比如在下山游玩高兴时会吟首诗,和酒店掌柜的会说些玩笑话,甚至在负荆请罪那段还挺滑头。比如他叫宋江打自己几下,原谅自己,宋江不肯打他只要他的头,他再坚持,宋江说我不打你,他马上装糊涂说谢谢哥哥就想跑。和水浒传中的李逵相比,这个粗中有细的李逵显然更有趣,但水浒传中似乎把这些性格特点放到了鲁智深身上。

鲁智深则不完全是莽和尚的形象,相反倒有些小心眼。真相大白后吴学究让他帮李逵下山捉冒名者,他还因为李逵冤枉自己而生气不肯去,要宋江下令才去。

3、人物姓名、绰号的对比

宋江绰号为“顺天呼保义”,多了“顺天”。

根据笔者能找到的资料,智多星吴用的名字似乎在水浒传中才定型。在最早的水浒故事《大宋宣和遗事》话本中,吴用叫吴加亮,“加亮”后来成了吴用的字,但在话本中则是名,吴用这个名字并没有提过。在包括本剧在内的很多元杂剧中则称为“吴学究”,是绰号代名。

有趣的一点是,鲁智深在剧中还有个称号,那就是——镇关西,出处是李逵在第三折中唱道:“谁不知你是镇关西鲁智深,离五台山才落草”,鲁智深曾在五台山出家也已确定。

李逵在剧中常自称“山儿”,梁山兄弟们也常这样叫他,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4、一些细节的对比

宋江在第一折的道白中说:“杏黄旗上七个字:替天行道救生民”,梁山泊的口号在元杂剧中已经基本定型,不过当时还是旗上还是七个字,水浒传中改为“替天行道”更简明。旗色杏黄也已定型了。

在《大宋宣和遗事》中,梁山好汉还是36人,第二折中宋江也说过“莫说这三十六个英雄,一个个都是弟兄辈”,可见元杂剧中梁山好汉总数还是三十六人(前面已交代此时晁盖已去世)。但宋江在第一折的道白中说:“某聚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半垓(垓即万亿)来的偻罗”。这里说的是宋江纠集了108个团伙,但也有可能是108条好汉这个说法的来源。

李逵的招牌兵器已经是板斧,但没交待是一把还是两把。

从本剧看,梁山故事在元代有不小的发展,水浒传的结构基础已初步形成。如果大家有其它元水浒杂剧,希望可以交流一下。

元宝推荐:海天,桃李不言, 通宝推:hardpack,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