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復興基地時期海軍歷次重要戰役 -- ct

共:💬18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美国精锐军队:3000大兵一丝不挂行军

前一段时间看见网友们讨论飞机和坦克是不是该装空调的问题,我不禁想起以前在一本书中看到的一个二战期间缅北战场的真实故事。

  那是在1944年2月中旬,从印度东北部反攻缅北的中国驻印军新38师和新22师已攻入胡康河谷,正在向胡康河谷的中心城镇孟关进军,走在新22师侧翼的是一支美军,这就是著名的加拉哈德部队。

  加拉哈德部队的番号是5307混合团,辖3个营,是专门为敌后奇袭而训练编制成的一支近3000人的部队,指挥官梅利尔准将年仅39岁,是美国陆军中最年轻也是最能干的将领之一。据随军的合众社记者修立德报告:这支部队是美国陆军中最坚强也是最粗野的步兵,他们都是陆军部为“特别危险和需要自我牺牲精神的战斗”招募的志厦兵,其中许多人参加加过所罗门群岛或新几内亚作战,并进行过为时3个月的丛林战训练。美国人骄傲地宣称,加拉哈德部队的一个人能顶得上中国军队的10个人!

  我们知道,中国驻印军也是由美国教官训练出来的,装备精良,是当时中国军队最优秀的精英。而与这样一支美军部队一起执行任务,中国军队上下都不免有些神秘感,不知这些啃面包、喝牛奶的师兄们水平究竟如何?大鼻子、白皮肤的洋人打起仗来真的比中国人凶吗?果然,还没有等到打仗,美国佬在路上就有了惊人之举。

  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中美部队穿行在缅北的亚热带丛林中。此时正是缅甸的旱季,2月的气温虽不是一年中最热的,但也是烈日炎炎。丛林里密不透风,士兵们迈着像灌了铅一般沉重的双腿,踏着尖兵用砍刀开辟出的道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着。人人浑身是汗流浃背,头上的钢盔早已戴不住了,许多人解开衣扣,摘下军帽当扇子煽风,而背上的行囊和武器也显得越来越沉重。尽管如此,中国士兵一如既往地默默忍受着,因为对于已经经历了7年抗战的他们来说,这些艰难困苦早已是家常便饭了,所以当他们看到美军士兵的举动时感到大吃一惊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美国大兵们早已脱掉了军上装,光着膀子,军容风纪自然已经顾不上了。有一个美国兵看来是嫌背上背着的行囊过于沉重,想来想去,军人以完成任务为第一,白猫黑猫,捉住老鼠才是好猫,按时走到目的地才是硬道理,于是干脆断然地将行囊弃之道旁。这一来就像是推动了多米诺牌,只听到一片唰唰的连锁反应,美军完成了第一次轻装,路边多了许多包包。行囊里装的是生活必需品和军用口粮,可他们都不要了,那天当地的土人一定大发了洋财。

  美国大兵很快又发现身上汗水浸透的衣服、裤子也已令人不可忍受,纷纷寻求解脱,于是他们很快就几乎是一丝不挂,那些衣物自然也捐献给土著人了。唯一舍不得丢掉的就是脚上穿的军靴,要知道在丛林里这就是人的命根啊。

  接下来发生的事更让中国士兵们目瞪口呆,只见美国大兵又开始扔东西了,这回扔的是枪支弹药!美国军官没有干涉,因为他们自己早已是两手空空。新22师后卫部队的一些中国士兵心地善良,看见这么多精良的武器装备被弃之道旁不免有些心痛,有心学雷锋替老美扛上几只,然而一来自己早已是精疲力竭,二来美国兵见了这些东西就像见了蛇蝎纷纷摆手表示不要,不得不又扔下了。中国的将军们不禁有些后悔:早知如此,应该从国内再空运几千名徒手官兵来拣枪,……。

  等到了目的地,大部分美军都已是手无寸铁,赤条条无牵挂。然而美国人一点也不慌张,只见通信官拿起电台的话筒(还好没有将这个东东扔了),哇拉哇拉地叫了一通,不一会来了运输机,运来的是服装、给养、武器弹药——路上丢弃的一切又补充上了。

  那么这些少爷兵打仗如何?中国军人在后面的战斗中鄙夷地发现:大名鼎鼎的加拉哈德部队在遭到日军猛烈攻击时往往惊惶失措,弃阵而逃;而事后他们又会一点也不脸红地找中国人要缴获日军的战利品,作为宣传用。

  不知网友们看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想?

  本文引用的事实可参考:方知今著,《中国远征军——血战滇、缅、印纪实》,北京:作家出版社,199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