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翻译】1941-1945苏联空军空地支援的发展一. -- 阿多尼斯

共:💬13 🌺3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翻译】(二)卫国战争初期的惨败和恢复

在战争前夕,远程航空兵(DBA)由最高统帅部直接指挥,方面军司令员指挥方面军航空兵,集团军航空兵由集团军司令员指挥。同时,苏联空军还包括国土防空军(PVO)和海军航空兵(VMF)。国土防空军的司令员指挥四个航空队,拥有独立编制,在1941年11月设立国土防空军司令部。1940年的改革中,旅的编制从苏联空军中取消,改为组建师级架构的部队,每个师有3到4个航空团,大部分师只有一种飞机(战斗机,攻击机,战术轰炸机)。

从和德国的对东欧势力范围划分的协议,以及对波罗的海三国的占领使苏联空军获得了新的国外基地。1941年夏在这些新领土修建空军基地的工作进入高峰期,直到被德军于6月22日发起的进攻打断为止。自1941年2月起,苏联空军大规模扩充航空团的数量,为可预见的战争(虽然比预计的要快)做准备。大量扩充的编制和新部署的飞机数量令原有的后勤和地勤系统不堪重负,整个后勤系统开始艰难的重组。同时一种新的地勤单位——航空基地地勤营,也开始组建。相对于固定的机场地勤单位而言,这些新建地勤营拥有相当的机动能力,可跟随野战部队推进。和苏联空军的指挥系统变革一样,当苏德战争爆发时,这些对后勤和地勤系统的改革还在进行当中。

巴巴罗萨行动发动时,各个空军单位处在一种茫然无措的状态。苏联空军只有名义上的统一指挥,各个单位的实际指挥权属于各个方面军和集团军司令员,这些陆军将领此时不是焦头烂额地组织撤退和稳定防线;就是部队已经被德军的铁拳打垮,丧失了指挥,无人顾及空军的命运。相对而言,德国空军的组织结构在运作上相当有效。1941年6月时,德国空军为北方、中央、南方三个集团军群各配属一个航空队,航空队内空军行动统一由各航空队司令部指挥。德国空军共动用了2000余架作战飞机,以及1270架运输和联络飞机,1000架芬兰、罗马尼亚等国的战机,总计约4300架,和苏联空军开战时估计德国空军数量的5000架相去不远。

Raymond Garthoff—— 一名研究苏联军队战时历史的学者,在比较苏联开战前拥有的飞机数量和42年初拥有的飞机数量,以及这段时间的总损失和产量后,估计在战争爆发时,苏联在欧洲部分部署了约8000架飞机。但是,其中只有约22%是新式飞机,其他都是老旧的I-15、I-16等。这些老旧的飞机根本无法对付Me109F这种当时世界第一流的战斗机。即使是在不列颠空战中损失惨重的Ju-87此时在东线也表现优异。

贯彻了闪电战的精髓,德国空军以快速和出其不意地猛烈空袭令苏联空军在战争的头几天损失惨重。大量的飞机被摧毁在机场,而避过了第一波打击侥幸升空的飞机也很快成为Me109F的战绩。一架德国战术轰炸机一天出动6个架次,而俯冲轰炸机和战斗机则高达8个架次。66个苏联机场被毁,超过1500架飞机被炸毁或击落。苏联和德国在战争中的损失永远是带有强烈政治意味的争论话题(向乐此不疲者们致敬),但普遍共识是苏联确实在战争初期损失惨重。

低效的防空、二流的飞机、训练和经验不足的飞行员、以及最重要的——指挥和控制系统的混乱无序,让苏联空军在战争初期根本不能抗衡德国空军。德国第二航空队的指挥官——空军元帅凯塞林做出的报告里提到:德国空军在开战两天后就掌握了东线作战方向上的大部制空权。苏联的V.戈尔巴乔夫中将也承认:尽管苏联空军一直英勇作战,但在7月初德国空军就掌握了制空权。他同时又说明:这不表示德国空军已经摧毁了苏联空军,苏联空军依旧能从漫长的战线上德国空军无法连续控制的空域小规模突入,攻击德国陆军的行军纵队和集合点。虽然大量的苏联飞机在开战时就被炸毁在机场,但这也迫使许多丧失了战斗力的航空团以最快速度将大量飞行员撤回后方,为重振苏联空军保存了有生力量。正如一名历史学者所说:“德国空军能够在东线战场任何一处选定的地域夺取并保持制空权;从另一方面而言,这也说明由于飞机和人员的捉襟见肘,他们无力持续控制整个东线战场的制空权。”

直到12月,苏联空军持续与对德国空军发生战斗,试图夺回制空权,但均以失败告终。远程航空兵对德军的空袭缺乏护航,深入轰炸德军战线后方的机场和物资储存点的中型轰炸机群在Me109F的截击下无力还手。远程航空兵对敌后目标轰炸不仅效果微弱而且损失惨重,让本就对战略轰炸并不重视的苏联空军高层到战争末期才重新提起对战略轰炸的兴趣。同时,地面陆军艰苦作战的形势,也迫使苏联空军暂时放弃自己原本为陆军的军或师进攻夺取制空权和轰炸敌军后方的任务,全力投入近距离空中支援。对于苏联空军远程轰炸行动的失败,V.罗米斯特洛夫总结道,这是因为自西班牙内战获得的教训指导下的苏联空军,“始终受到在战术空军架构下行动的限制。”

到6月末,德国空军高层自信满满地认为:他们已经取得了苏联战场上的绝对制空权,短时间内不可能受到挑战。由于陆军在地面上持续快速推进,德国空军决定将主要力量转入近距离空中支援。到莫斯科战役时,德国空军约60%的出击架次用于配合陆军进攻的直接对地攻击,对苏联后方目标的轰炸相应减少。德国空军的战术轰炸机如He-111、Ju-88、Do-17等也大量投入直接对地攻击,而非原本的战术轰炸用途。

当苏联军队拼死抵抗、逐步退让、用空间换取时间时,苏联空军也在组织结构和作战方式上进行着艰难的重组。由于战争形势极度不利,苏联空军将有限的兵力资源从争夺制空权投入到了全力对地攻击。此时苏联空军尚未从开战初期的重大打击中恢复过来,整个秋天苏联空军的进攻都软弱无力。但是从好的方面看,惨痛的损失迫使苏联空军迅速抛弃原有的旧式指挥结构和老旧的作战飞机(在战争初期后也所剩无几),痛下决心重整空军的指挥体系和武器装备以及后勤体系。不仅是苏联空军,整个苏军都在经历着一场脱胎换骨的洗礼。国防委员会任命了新的空军高级司令员,总参谋部建立了独立的空军预备队,并建立了更加有效和合理的后勤维护体系,足以和德国飞机抗衡的苏联新式飞机源源不断下线,大量空勤人员也在训练中。这一切,都是为了从德军手中重新夺回战争的主动权。

当德国空军全力以赴支援陆军的装甲矛头突进时,苏联的重工业开始了一场规模庞大的搬迁:从德国空军打击范围下的西部转移到东部的乌拉尔山脉。这场规模庞大并在搬迁后迅速恢复生产的工业转移,充分显示了苏联政府高效的动员能力和筹划能力,遗憾的是详细过程却少有记载。无论如何,苏军从打击下快速恢复过来,苏联庞大的国土和国力承受住了领土和工农业、装备和人员的巨大损失,并一直坚持到秋末。连绵的秋雨让道路泥泞不堪,德国陆军的装甲部队在泥泞和苏军的节节抵抗下推进速度大为减缓。

直到莫斯科战役前,德国空军已经在前一段时间的过度使用中耗尽了力量。严寒的天气让飞机难以在简陋的野战机场出动,同时后勤维护体系已不堪重负。此时苏联空军却拥有优势:苏联空军长期在俄罗斯的严寒下已经拥有一整套严寒天气下的作战方式和相关训练,飞机上也有相应的设备;同时不停地撤退让他们也可以撤到设备完好的后方永备机场基地。而且,部署在莫斯科地区的国土防空军的截击机群也可以进行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自11月中旬到12月5日,莫斯科地域的苏联空军出动15000架次,同期德国空军仅出动3500架次。

从12月5日到25日,苏军在莫斯科城下的大规模反击让筋疲力尽的德军不得不撤退。反击时苏联空军集中了约1200架飞机,包括从远东调来的预备队和国土防空军的战斗机,以及远程航空兵的轰炸机。而此时为了支援北非,大量德国空军飞机被希特勒命令调往地中海,德国空军本身也在前一段时间的对地支援任务中消耗严重。苏联空军此时可出动的战机数达到了德国空军可出动数的两倍,并在战争开始以来首次拥有局部地区的暂时制空权,尽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德国空军主动后退。

从装备战术到组织结构的全面改革

1941年末的苏联空军的重大改革,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首先,大量新式飞机的装备促成战术和指挥的相应变化;其次,战争初期的惨败使得改革指挥结构的呼声极为强烈。P.日加列夫中将在战争爆发后不久被任命为红军空军的总司令,也一直对存在的问题无能为力。作为总司令,他只有名义上对空军各个单位的指挥权,而这些单位的实际指挥权分散在各个方面军和集团军司令员手中。因此,他无法组织起足够数量的飞机进行大规模的空中作战。在莫斯科战役中,集中了属于方面军航空兵,集团军航空兵,国土防空军,远程航空兵的作战飞机,彼此间互不统属,大大降低了作战效率。

1942年4月, A.A.诺维科夫将军成为新的空军总司令。5月5日,所有西方方面军以下的作战飞机统一编入第1航空集团军。方面军航空兵、集团军航空兵和军航空兵的指挥权全部被收回,组成一个完全独立的空军编制,远程航空兵仍由苏军总参谋部直接指挥。这种编制成为日后的样板,到战争结束时苏军共先后建立了17个航空集团军共175个航空师(不计算第18远程航空集团军)。

最高统帅部的另一个问题是:他们缺乏足够强大的预备航空兵,能够在各个战场间快速移动,投入并决定性地扭转战场形势和制空权的归属。1941年夏,苏军实验性地建立了几个航空预备集群,每个集群有3到5个航空团,由苏军总参谋部直接指挥,投入到决定性的战场。8月末,第1航空预备集群投入到布良斯克,攻击德军第二装甲集群,另外5个航空预备集群也在随后3个月内投入各个战场。1942年夏,最高统帅部正式组建了作为预备队的航空军,用于临时加强航空集团军和方面军的力量。这些航空军作为统帅部预备队,拥有在相距数百公里的战场间快速投放的能力。整个战争期间,苏军组建了三十个担任预备队的航空军(7个轰炸航空军,11个强击航空军,12个歼击航空军)。

在战争初期,为了全力反击德军的进攻,几乎所有种类的苏联空军飞机都被投入到对陆军的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中,不论是否合适。根据A.V.Reshetnikov上将的回忆,在1941年,远程航空兵74.3%的架次用于“在配合陆军的战斗中攻击敌军的行军纵列和装甲车辆等。”1942年,这一比例仍高达50%。这样的作战付出的代价也十分高昂:1941年末,远程航空兵缩减到7个航空师,每个师仅有2个航空团60架飞机左右,每个团可出动的飞机在10到12架左右。1942年7月3日,苏军总参谋部下令,远程轰炸改在夜晚的高空进行。A.V.Reshetnikov上将说:“这个命令很正确,可惜来晚了。”

就空地战术协同而言,苏联空军起初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教范来实行空地战术协同,各个方面军司令部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来让前线陆军为攻击机指引目标。直到莫斯科战役时,苏军才开始认真研究空地战术协同的种种实践问题。而且,由于合适的攻击机数量不足,苏联空军不得不把武库里的所有飞机拉出来应付1941年的危机,尽管当时苏联空军已经拥有了IL-2。

在西班牙内战和张鼓峰事变中,苏军对波利卡尔波夫R-5Sh攻击机的表现极为不满意,要求航空工业提供一种新的攻击机。IL-2作为满足苏军要求的新武器,到1941年时生产的数量却不多,只占当时飞机总数的2%,不足以挽救战争形势。这种强大的攻击机由伊柳辛设计局设计,可携带600公斤的炸弹和8枚火箭弹,两门20MM ShVAK机炮和两挺7.62MM ShKAS机枪。早期型由于空军的要求去掉了后座机枪手,但随后在前线飞行员的强烈抗议下增加了一名操作一挺UBT 12.7MM机枪的后座机枪手。重达600公斤的装甲让它获得了“飞行坦克”的称号,战争期间共生产了35000架IL-2,它的后继者IL-10更上一层楼,可惜出来的时候战争即将结束。1942年,大量投入使用的IL-2全面胜出德国对地攻击的主力机种Ju-87,而德国设计的Ju-87的后继机Hs-129则问题多多,远不是一架成功的飞机。

关键词(Tags): #苏联空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