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翻译】1941-1945苏联空军空地支援的发展一. -- 阿多尼斯

共:💬13 🌺3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翻译】(三)从莫斯科到柏林

苏联的战斗机部队同样担负着近距离对地支援的角色。1942年6月18日,国防人民委员颁布命令,要求战斗机作为昼间攻击/轰炸机,担负对距前线20到30公里内的目标进行攻击的任务。在投下炸弹后,它们必须作为空优战斗机继续留在战场上空,支援地面上苏军的进攻。战斗机普遍装载50到100公斤重的小型炸弹,同时所有空军歼击机团必须对飞行员进行昼间轰炸的训练。苏联空军并不十分严格地区分战场遮断和近距离空中支援,他们将这两者同样定义为“对地面陆军的支援行动”。

从莫斯科到斯大林格勒

莫斯科战役后,苏联空军短时间内成功控制了莫斯科地区的制空权并一直保持到1942年夏。但随后卷土重来的德国空军迅速夺回了空优,除莫斯科地区互有争夺外,南线制空权——从哈尔科夫到克里米亚,全部落入德国空军之手。此时,1941年夏造成的巨大装备和人员损失,以及航空工业东迁造成飞机供应的暂时断档这些后果开始显露,苏联空军一时无力遏制南线“蓝色方案”部署的德国空军的进攻,直到1942年末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为止。,从8月起,形势开始起了变化。第一批新的La-5战斗机下线并装备第8航空集团军的第287歼击机师,这是一种完全能够抗衡Me109的战斗机。根据该师的记录,随后一个月内全师进行了299次空战,击落敌机97架。1942年11月初,随着大搬迁后的航空工业恢复稳定生产,苏联空军开始获得大量的新锐作战飞机。1942年共生产25240架飞机,其中21342架为作战飞机。大量装备的新飞机与全新的指挥和战术方式,让苏联空军在随之而来的战斗中充满了信心。

9月,斯大林格勒市区的防御战开始,德国第6集团军陷入了和死守的苏军逐屋逐屋争夺的巷战中,德国人将之称为“老鼠的战争”。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此时在酝酿着一场大规模的反攻:根据他们的计划,在经过两个月的集结和部署兵力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将发动一场规模巨大的钳形攻势,钳形将在卡拉奇合拢,切断第6集团军从顿河方向撤退的唯一道路。朱可夫认为时间在苏联的一边,第6集团军将不得不继续在斯大林格勒的巷战中持续消耗实力。而且,此时的苏联军队从后方工业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新式武器装备供应,实力进一步增强。苏联空军获得了更多的La-5和Yak-9,以及改进型的Yak-7。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取决于死守的苏军能否坚持到发动反攻的一刻,他们做到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空军的主要任务是近距离空中支援、侦察和短距离轰炸。官方历史是如此描述的:“攻击机和战斗机协同陆军步兵和炮兵猛攻敌军的战线右翼,同时方面军的飞机和远程航空兵轰炸了德军部署在前线后方3到5公里内的地面预备队和炮兵阵地等”。

为了确保战役胜利,苏联空军总司令A.A.诺维科夫此时留在斯大林格勒前线协同指挥,和他一起的还有远程航空兵司令A.YE. 戈洛瓦诺夫。苏军总参谋部希望能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实现良好的空地协同,因此诺维科夫也参与了反攻计划的制定。当他向朱可夫汇报,他的空军尚未做好完全的作战准备时,朱可夫向苏军总参谋部征求意见。11月12日,朱可夫收到总参谋部发来的电报,建议他推迟进攻直到空军做好准备为止。电报中说:“过去和敌人战斗的经验表明,只有在取得制空权的情形下,才可以实施成功的进攻。”

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得益于空军的重要贡献,集中使用的空军作战飞机进行的“空中攻势”为地面部队的进攻扫清通路,两个航空集团军同时空袭后方的德军机场,压制德国空军并夺取制空权。此时苏联在可出动飞机的数量上拥有相对德国空军2到3倍的优势。

起初,冬季恶劣的天气让双方都无法起飞作战。当天气好转后,苏联空军持续出动为地面部队提供战术支援。11月25日到30日间,苏联空军出动5760架次进行空中支援,而德国空军出动的架次还不到这个数字的十分之一。德国空军随后对斯大林格勒包围圈进行绝望的大空运,同样给了苏联空军歼击机部队和高炮部队盛大的表演机会。

苏方声称,从1942年11月19日到1943年2月3日,德国一共损失3100架飞机,其中2000架于斯大林格勒损失。这些战果主要由对德军机场的空袭创造的。仅在1943年1月9日对salsk机场的空袭中,就摧毁了72架德国飞机。从1942年11月24日到1943年1月31日的斯大林格勒空运期间,德军确认损失266架Ju-52,165架He-111,42架Ju-86,9架Fw-200,1架Ju-290——共计483架运输机。更糟的是,德国空军在东线所向披靡的神话也就此终结。

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苏联空军在质量上的飞跃远比在数量上的飞跃重要的多。根据S.I.RUDENKO空军元帅的回忆,1942年7月时,苏联空军的飞机中只有约三分之一是新型的;而到1942年11月19日——大反攻的前夕,新型飞机的比率达到74%,战斗机中新式飞机比率更达到97%。比方说,第16航空集团军的125架战斗机中,只有9架是老式的LaGG-3。空军超过80%的架次用于对地支援任务,不过战斗机仍主要担负保持制空权的任务,在中高空掩护IL-2攻击机实施低空攻击。

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结束标志着卫国战争开始以来,苏军终于重夺战争主动权。此时,苏联空军开始拥有对德国空军持续的数量优势,并逐步夺回制空权。得益于后方源源不断地军工生产,苏联空军将每个团战机数量由平均22架飞机扩充至32架。自战争开始到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苏联共生产了41000架飞机,培训了90000名飞行员和41224名空勤人员,可以满足组建超过570个航空团的需要。到此时为止,苏联空军共出动850000架次,其中66%属于近距离空中支援。和德国空军长期的激烈较量使苏联空军获益良多:开始使用德国空军战术改进的、由两个双机编队组成的4机编队作为基本行动编制,并将德国空军的各级战术编制修改为适应苏联情况的编制;缴获的德国飞机上的技术也应用于苏联战斗机的研发。正如一位历史学者所言:“这段时间苏联空军实力的恢复和爆炸性增长与1941年夏的灾难性损失同样令人瞩目。”

从库尔斯克到柏林

1943年夏的库尔斯克会战,成为了苏德空军在战役规模上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较量,此后德国空军再也没有过尝试夺回东线制空权的努力。苏联情报部门正确地探知了德军“堡垒”作战的情报,苏军在库尔斯克地域内密布步兵、火炮、装甲部队和层层防御阵地,并从苏军总参谋部获得大量的空军预备队支援。总参谋部为库尔斯克会战调遣了数个航空集团军、2个国土防空军航空师、以及部分远程航空兵,共计3000余架作战飞机。此时,德国空军在东线全部数量的三分之二约2000架飞机也集中在库尔斯克,包括1200架轰炸机、600架战斗机、100架俯冲轰炸机和150架侦察/联络飞机。

库尔斯克会战虽然以世界最大规模的坦克战闻名于世,双方空军在此的大规模较量同样引人瞩目。苏德空军全力投入制空权的争夺中,希望在夺取制空权后实施有效的近距离空中支援。此时的苏联空军在各个方面都上了一个台阶,持续提升的无线电通讯能力让飞机间的配合以及空地协同更为有效,同时还设立了专门的无线电通讯网络用于空地协同作战;攻击机的前进管制站设立在前沿陆军指挥官的司令部内,有效指挥对陆军的近距离支援;苏联攻击机群和轰炸机群开始以30到40架的大机群行动,不仅提升了每次出动的轰炸效率,同时也让战斗机护航更加容易;新的武器装备,包括IL-2武装的37MM重型机炮、RS-82火箭弹和PTAB反坦克炸弹同样提升了对地攻击能力。

尽管德国新式的Me-109G和Fw-190A仍对苏联空军的La-5FN和Yak-9有一定的优势,但这一差距越来越小。苏联空军不仅在数量上全面压倒德国空军,更麻烦的是,由于各条战线的战斗让飞机供应严重不足,库尔斯克的德国空军不得不继续依赖旧式飞机如Ju-87进行近距离空中支援。当盟军于意大利登陆后,德军终止库尔斯克作战,苏联空军开始掌握东线的制空权,东线的德国空军自此一蹶不振。

随着新式战机和新指挥系统的应用,空军战术也有了新的提升。1943年后,苏联空军空中支援作战的方式越来越复杂和成熟。在地面进攻的准备阶段,空军首先出动清扫敌军坚固的防御点,每个机群由25到60架攻击机组成,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以数个波次低空掠袭德军据点,在德国空军战斗机反应过来并赶到前撤回苏军战线。空中支援任务分成两种:“支援”(通常指为军以上进攻集中大量飞机实施高强度空袭)和“任务”(为军以下战斗部队如坦克师和旅配属空中支援分队)。在小的“任务”中各个空军分队指挥官有高度的自由选择目标和决定攻击时间。

苏联空军对地支援的一个特点是:每个航空团划分支配空域,大量部署执行游猎和巡逻任务的飞机(从德国空军学来的经验之一)。战争后期,无线电和雷达的广泛应用让苏联空军对空域的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德国空军战斗机主力调回本土抗击战略轰炸后,在东线仅存的力量也被清扫出天空。

但是,这种作战方式在后期慢慢减少。到1945年时,由于进攻持续向纵深目标进展,空军仅靠对靠近前线的目标进行近距离空中支援已经不能满足作战需要,必须深入后方实施战场遮断。当苏联空军配合陆军的攻势,对陆军火炮攻击范围外的目标进行空袭、发挥“飞行炮兵”的作用时,必须依赖和地面指挥官之间的良好合作。虽然在配合快速挺进的苏军装甲机动纵队时有一些实时情报传递和交流的问题,苏联空军仍很好地完成了作为苏军大纵深攻势的一部分的任务:当地面装甲突击力量包围德军后切断德军突围或获得增援的可能,尤其是在1944到1945年间的一系列大纵深攻势中。1941年到1943年间惨重损失换来的经验教训,以及这段时间持续的兵力和装备增长、指挥和战术的改革,造就了苏联空军44年后的成功。

库尔斯克会战后,德国国防军主力退过第聂伯河,而德国空军此时已无法提供有效的空中掩护。北非和地中海、以及本土的防空战大量抽走东线德国空军的主力,让德国空军持续衰弱。1944年6月时,苏联空军作战序列内共拥有13500架飞机,这个数字在1945年1月上升到15000架,而1943年时平均每月保有数量不过8500架。苏联空军不仅在数量上,在质量上也进行着大幅地提升。Yak-9在1944年发展出低空战斗轰炸的改型,炸弹垂直悬挂在飞行员背后的垂直弹舱内。Pe-2则换装1200马力的M-105PF发动机,使之在面对Me-109G时也能不落下风。足以抗衡Me-109G和Fw190、最高时速400英里的Yak-3在1943年中期也取代了Yak-1的生产。而1944年中进入量产的La-7,则是为对付Fw190量身订做的。

1945年1月,红军的装甲洪流攻入波兰,开始朝向柏林的最终进军。由于缺乏作战飞机、合格的飞行员、以及燃油和各种航空石油制品,德国空军直到战争结束也无力挑战苏联空军的制空权。4月,7500架苏军飞机投入了对柏林的最终战役。尽管苏联方面宣称在战役中摧毁和击落1132架德军飞机的真实度有待继续考证,但苏军的制空权是无可否认的。苏联空军在这场“从斯大林格勒到柏林”(借崔可夫之语一用)的艰苦卓绝的战争中进行的空地战术支援作战,对于最终胜利具有无可估量的重要性。苏联空军将近距离空中支援作为它的核心任务,并将这一任务贯彻到它的每一个单位中——战斗机部队、攻击机部队、轰炸机部队等。苏德双方都使用战术轰炸机进行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但苏联空军对此尤其偏好,特别是在战争后期的大纵深攻势中。虽然用战术轰炸机实施近距离空中支援不是件合算的事情,但战术轰炸机对德军的坚固地面防御猛烈攻击后,伴随的陆军装甲突击和步兵进攻轻易撕开了防线,实施大纵深突击。即使是远程航空兵,作为最高统帅部理论上实施远程轰炸的力量,大部分时候也是在做近距离空中支援的工作。事实上,当时苏联空军定义的“远程轰炸”,通常是对深入敌方战线几十公里内的目标的轰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