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翻译】1941-1945苏联空军空地支援的发展一. -- 阿多尼斯

共:💬13 🌺3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翻译】(六)参谋工作与后勤的完善

具体指挥和参谋工作的完善

苏联历史学者们对卫国战争中苏军的“诸军兵种合成”作战的效力给予高度评价。更符合实际情形的是:根据这一在战前发展的作战理论指导的卫国战争初期的作战效果并不好。原因归结为通讯和指挥系统效率低下、战线不停的变动、方面军下的航空兵司令部和陆军司令部相距遥远、作战计划和行动命令常在传递中延误等。但在战争的中后期,“诸军兵种合成”理论应用得十分有效。因为在指挥结构上,总参谋部建立了航空集团军和预备航空军,“空中攻势”成为每次战役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技术上,广泛应用无线电进行空中指挥和管制,空地协同的通讯和指挥系统也发展成熟,空军和陆军军官们合作紧密共同制定战术行动和作战方案。所有这一切大大加强了“诸军兵种合成”理论的实际应用。

航空部队中的参谋工作在战争中得到显著的提升,如前所述,方面军中航空集团军一级的参谋工作与苏军总参谋部的参谋工作联系紧密,后者对空军作战计划的意见通常由总参谋部,比如华西列夫斯基的代表与各个军事主官,如朱可夫,以及苏联空军总司令诺维科夫的代表们会商。对战役中所有目标的详细作战计划由总参谋部、方面军、航空集团军合作完成,而具体的执行计划则由航空师和航空团一级的参谋们具体完成。

苏联空军航空团一级的参谋工作进步显著。这一系统是这样工作的:从更高一级指挥官处得到作战命令后,团长和参谋们一起研究命令并准备具体的作战方案。每个团的参谋部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侦察部门,通讯部门以及团副参谋长直接领导的行动策划部门。行动策划部门仔细研究根据航空侦察、雷达数据和其他情报来源获得的情报,制定出详细的行动方案并分发给各大队队长,有时还分发到小队队长。战争初期,由于战场形势的快速变化,航空团参谋们极少有时间仔细策划行动并执行。在中后期,随着情报工作和通讯能力的进步,战场形势进一步清晰,参谋们得以策划周密详尽的作战行动并付诸实行。

苏联学者认为,飞行大队是最佳的战术编制:既有实力独立完成复杂的战术任务,又利于指挥和管制。即使大队不得不打散为2机编队,完善的地面指挥也能有效地协助完成任务。每个2机编队有自己确定的目标,但如果战场条件出现意料之外的变化,编队长机有决定是否转为进攻备选目标的权力。当每个大队升空后,它们由地面通过无线电和雷达指挥。苏制RUS-1“大黄”和RUS-2“多面堡”雷达可以探测到100公里外的目标。无线电通讯则是由各个机场和司令部的无线电站负责,在战争后期,苏军飞机全面配备了RSI-3,RSI-4,RSI-6无线电台,可以进行双向无线电通讯。地面接收和中转站通常设在战线后方10到15公里远的地方。Mikryukov上将回忆,由于通讯和指挥系统的完善,击落每架德军飞机所需的架次由1943年的155架次下降到1945年的53架次。当然,他并没有指出同时期苏军飞机质量和飞行员素质持续提升,而德国飞行员质量却急剧下滑。

后勤和地勤的长足进步

苏联空军空地支援以及夺取制空权能力大幅提升的背后,是默默工作的苏联航空地勤系统。航空基地地勤营(BAO)——是苏联空军的基本地勤单位,每个营负责两个单引擎飞机航空团或者一个双引擎飞机航空团的地勤工作。地勤营利用卡车、火车或者航空运输维持足够的机动能力,因为在战争后期,各个航空团随着大规模的战役攻势持续向前快速推进。对飞机的修理和维护由移动飞机维修基地(PARB)和移动飞机维修站(PARM)进行,后者通常随被配属的航空团一起行动。

到1943年中期时,苏联的航空后勤和地勤单位已经建立了成熟的组织和工作结构。1943年发布的新地勤维护手册里,定义了苏联航空维修部门的工作任务:他们被要求根据气候条件和机种实施标准程序的维护和检修,在战场上收集损坏的飞机并运回后方,跟随各个航空单位从一个战场转移到另一个战场,以及在野战条件下维护航空武器和航空专用设备等。

根据情况的不同,检修的程序也不一样。在前线机场,维修单位只维修一般的损伤和更换零配件,严重损伤的飞机则被运回后方甚至飞机制造厂进行大修。到1943年中期,克服重重困难,在苏联地勤维修单位的奋力工作下,苏联空军飞机的停飞数量减少到14.8%。而到1943年7月,飞机的停飞数量更下降到9.6%,这一数字在3月时还高达22%。1943年3月,PARB和PARM共检修了12352架次飞机,4月则是13594架次,5月则是17277架次。1943年的头9个月里,他们共检修了62867台引擎和6829台推进装置。

这其中并非没有问题。在如此大数量的工作成绩下,很多维护和检修工作并不能满足质量要求。一方面是野战机场条件简陋和设备缺乏,另一方面是苏联空军并没有足够合格的地勤维修人员。PARB的技术军官里只有9.6%受过高等引擎维修训练,这一数量在PARM里只有3%。战争末期苏联大量增加了培训合格地勤技术人员的技术课程,在1945年7月时超过1000名技术军官和空军机械士从这一课程毕业,地勤工作的质量在后期产生了飞跃性进展。

战争后期,随着空军行动架次的大幅度增加以及战役的快速进展,导致很多航空师要在一个月内转场4到6次,航空团甚至达到10次。为了保证足够的妥善率,空军对机械士的需求空前强烈。在很多新建的机场,地勤人手十分缺乏,一名空军机械士要照管2到3架单引擎飞机,确保每架保持每天数个架次的出动率。在战争期间,苏联共建设了8545个机场,其中5531个是黏土跑道的野战机场,占65%。这些机场的跑道通常是由不熟练的陆军士兵和征集的当地居民在几天内平整出来的。

在严酷的战场条件和气候条件下,苏联空军地勤单位工作出色,保证了苏联空军拥有极高的出动率,提供大量的近距离空中支援架次。E.F.Longinov上将指出,这些工作保证了苏联空军共出动3808136作战架次,供应696268吨炸弹,以及1628059吨航空油料。

关键词(Tags): #苏联空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