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说关于中西医之争 -- 水风

共:💬94 🌺10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我说关于中西医之争

最近河里的中西医之争闹得纷纷扬扬,以花间蟑螂和闲看蚂蚁上树、猫元帅、老平和山寺桃花为首的两方是各抒己见,讨论得不亦乐乎。妖道大体上翻了翻双方的观点,准备来做个和事老,请双方都消消火,降降温。(说白了就是拉偏仗)

开张明义,妖道以为,简单粗暴的否定中医是不对的。为什么,[文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之所以目前还会存在,还没有完全的被社会所抛弃,肯定有其固有的原因。

在我们进入具体的事例列举之前,我想先阐述几个注意事项:

首先,没有什么是万能灵药,那种东西,绝对是骗人的。所以也不要指望中医或者西医能够保治百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能因为中医不能治什么,就直接的完全否定。因为西医也有很多病是束手无策的。

其次,所有的事物都有其固有的发展轨迹,作为有着成熟的理论体系和试验验证体系的西医体系,就其科学性上,不是现在的中医所能比拟的。但是,这并不能说西医最终就一定会比中医要先进。中医也是在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发展的。举例来说,京虎子提到的,20世纪早期的中医不懂得传染和隔离的具体机制。但是,在巴斯德的对生物自然发生说进行致命一击的实验之前,在石炭酸的消毒方法发现和应用之前,西医同样对此是一无所知。而这一革命性的发现只不过发生在19世纪8、90年代。现在我们知道了,也会应用了。这可以看作是中医对于西医先进方法和技术的消化吸收,也可以看作是西医对于中医的同化。

再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西医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就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几个重大的发现:疫苗的研制、传染和消毒的概念与应用、抗生素的发现与应用、血型匹配与输血以及几种新型药物的发现。除了这些,今天的西医与19世纪末的西医又有多大的区别呢?看看今天的西医,你会不会相信19世纪末的英国(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公共医院的初生儿死亡率还接近50%,产妇死亡率接近10%,外科手术病人的存活率还不到三成。这就是这些发现的力量。而且,就这些发现而言,绝大多数都是在基础研究中的发现,然后被应用到了临床上。换言之,就是西方医学借鉴了这些其他方面的发现。他们可以借鉴,我们中医自然也可以。除此之外,现代的西医与当时的西医相比,又有哪些进步?

再次,事物发展的轨迹,是从知之甚少的经验累计,到理论发生发展的。中医目前的状态,就具体操作上来说,还是处于经验累积的状态,而且是那种个人经验积累阶段,还没有进化到具体的可以传承的精密的科学化的经验。这也就是整个中医的发展瓶颈。而西医,已经进化到了理论发生发展的状态。回顾西医历史,如果从亚历士多德开始算起,那么直到哈维发现血液循环为止,以前的西医,不仅仅就操作上,就是理论上也是巫医不分(比如说,众所周知的放血疗法)。从哈维开始,直到巴斯德和石炭酸,在接近300多年的时间里面,在治疗成效上,并没有显著的进步,而这期间,整个血液循环、以及人体各种器官的功能被一点点地挖掘出来。整个理论大厦在一点点的构建。西医花了400年的时间,才到了今天这种比较系统化的理论阶段,那么我们中医,从玄而又玄的抽象理念,转化为可以为大家理解的具体理论,要花多少年?所以大家不要指望中医会一举而就。不要因为中医没有什么突破,就要嚷嚷着要坚决的取消。

最后,对于中医的态度,实际上就是如同猫元帅所说的,是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问题。但是我不认同猫元帅关于谁的国力强盛,谁就是科学这个说法(这个就扯远了)。无论如何,我们有着我们自己的文化和传统,这才是我们的根本。不要指望我们用了刀叉、学会了喝星巴克就是欧美人了。我们在骨子里面有自己的东西。中医也是这里面的一部分。中华的传统文化中,包容是占有了主要地位的。而这种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实际上还是舶来货。是从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中国人追寻救国真理,而从俄国传来的。我在骨子里,还是一个中国人。所以我坚决反对这种简单粗暴的对待自己文化传承的做法。

中医有治不了的病,尤其是各种急症。这在大家已经是共识,西医也有治不了的病。先不说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这些复杂的重症,就是感冒、过敏,西医也治不了,但是没有提出要取消西医,不是么?

希望大家看事情的时候,不要戴着有色眼镜,也不要先入为主。大家谈论中西医,谈论科学,我满眼望去,都是数落中医的坏处,各种案例几百条是有。我要找出西医的1000件无能或者出事的案例,也是很简单。但是这不是讨论问题的正确态度。我们是要讨论中西医的比较,讨论中医有无存在的必要,而不是翻中西医的烂污不是?至于中医药的效果,那具体的事例是一把一把的。但是同时,因为庸医的存在,不仅仅是产生各种不良后果,医死人的事例也时有发生。但是这不能作为否定中医的一个论据,先不说国内的西医一年有多少医疗事故,美国一年给医死的人也绝对不止三位数。

我的观点是,目前,还没有人能够提出足够强有力的证据证明中医确实病入膏肓,无救了,我们就暂且的按照西医的套路来救一救。

那么要如何去做,很简单,一切事物都要与时俱进。

既然现在西医是主流,那么我们就按照西为中用的做法,按照科学的套路来进行中医研究。科学么,不就是先提出假设,然后分析,然后进行试验验证,再对假设进行修正,直到实验结果与假设相吻合。中医也完全可以发表论文,比如说《关于黄连素对于急性肠炎所引起的腹泻的治疗作用》《龙胆泄肝丸对于肾脏的毒害作用的机理讨论》。设立足够的对照组,做出来的东西,我们一样可以发表。不要说国际上不承认,金鸡纳霜最初也只不过是树皮。我们可以一点点的分离某种药物的各种有效成分,做个动物实验,慢慢来,肯定会找得到的。如果我们中医也从此开始应用科学性的定量手段来研究治病的效果,并将所有的案例加以规范化,使之可以被所有的从业者共享,那么是必将大大加快我们的中医培养步伐,也可以逐步的揭示中医的各种理论的物质基础,使之于现代的西方科学逐渐融合。这就是中医西化的套路。

说实话,我对于老祖宗那套玄而又玄的理论,很是不感冒。那套理论,与其说是经验的总结,不如说是思辨的结果。就是硬生生地把五行理论、三焦理论等往中医上套。可以暂时放到一旁,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药物上,就是暂时不讨论中医理论,而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中药的应用和主要药效成分的分离提取上。就是前人所谓的“去医存药”。

同样,中医师的培养,也要逐步摸索出适合新时代的方法来。一个好的中医师,按照传统,从学徒开始,要背三年汤头,做三年药房、然后是十年的学徒,跟着老中医手把手的干,这才有个处方权。现在虽然4年就毕业了,但是实际上工作了跟着老大夫,能够基本上摸着门道,也要到40,等自己成名,最早也要快50了,这在人浮于事的今天,实在是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说到底,中医的发展还是要依靠自身出成果来吸引人,靠我们几个来摆好是不够的。

以上。

关键词(Tags): #中西医之争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