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七十万魂不还乡 – 萨所见日方史料中在中国阵亡人 -- 萨苏

共:💬46 🌺13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读卖新闻统计是参战三十六万

据其说明,实际豫湘桂是一个“惨胜”,日军的后备力量已经枯竭,连身高一米四至一米五之间的士兵都大量参战了,中国军队当时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主力部队全面接战。衡阳日军打下来,却没有快乐,还有“两支亚洲军队自相残杀的痛苦”之说,因为日本主要面临的军事压力来自美国,和中国军队的战斗已经不能挽回战局,双方的伤亡都对大局没有意义。而此战对中国来说属于生存之战,日军垂死挣扎全力以赴,国民政府确有连重庆也守不住的危险,连蒋介石当时都去四川上游的宜宾视察了,准备后撤(这一点他很坚决,就是不投降,相信抗战必胜,不过,他挡不住美国失望换马,事实这也差点发生)所以也确实是全力反抗,双方的胜负只在伯仲间,日方认为,如果将缅甸的中国新军调回,只怕日军要大败。所以这次战役,日军是以军事史上“非正常”的代价获得胜利的,因为他们抱着打通大陆交通线,为日本求一线生存的目的,是不惜任何代价的。在这种情况下,损失三分之一的兵员(其中不少是因为日本国力不支,医疗,补给不济而死)也属合理。

说日军属于惨胜的一个证据就是此战后,面对大大削弱的国军,日军竟然无力保持自己的胜利果实,只好自动撤毁南段走廊,收缩战线,放弃南方海口占领区和桂林,柳州等重地北退,“大陆交通线”虽胜而依旧无法使用,战役目的没有达到,是为中国所谓桂柳追击作战胜利。

对日军损失的判断,常常给中国军队带来误算,日前深泽一战的考证中,参战的老战士就十分懊丧地对我提到,如果当时八路军指挥员知道城中日军只剩六人,是绝对不会撤走的。若长衡会战确知日军损失,只怕国军也会一拼到底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