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1950年除夕的较量——志愿军飞渡临津江(一) -- 李根

共:💬56 🌺297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1950年除夕的较量——志愿军飞渡临津江(六)

  39军发起攻击后1个小时,韩国第1步兵师第12团就开始向师部报告“顶不住了”,该团向二线阵地撤退和收容溃兵的行动尚未完成,其二线阵地的两翼又被志愿军突破,只能再次撤退,到其团部再次与师部恢复联系时,团指挥所已经无法掌握防御前沿的情况,只能说:“四周到处是中国人的锣、鼓、喇叭和号”。而新兵较少的第11步兵团,由于右翼暴露,随后也不得不向后仓皇退却,但该团还能进行有组织的撤退并与师预备队第15步兵团汇合后继续顽抗。第1师预备队第15步兵团展开后,立即就开始收容第12团的溃兵,该团再次向师部打电话要求炮兵支援,但炮声还未响起,志愿军116师已经冲进了第15团的防御阵地。该团团长事后沮丧的说:“我们虽然得到了105毫米榴弹炮的支援,但是敌人已经逼近到离阵地50米,炮火支援已经失去了意义,阵地上很快进入了肉搏战。”午夜之前,第一步兵师的两道防御阵地已经被全部突破,无可奈何的白善烨只有命令师预备队15团依托预备阵地的高地收容溃兵并固守。由于之前有一定的准备时间,因此该师15团展开后,对志愿军的攻势造成了一定威胁。志愿军116师347团2营进至食岘里南侧公路附近时,开始遭到于义洞西侧高地敌团预备队火力拦阻,2营立即展开攻击,但因地形开阔,数次冲击均被敌击退,为了迅速发展进攻,不为敌个别阵地所阻,347团根据师的指示,命令2营改变方向,经马智里以南向东迂回。此时,应该说韩国军队的二线部队一定程度上是在努力按美军意图作战:晚间面临志愿军进攻时应收缩防线、固守要点,以待战役预备队进行反击。但此时,韩国第1师仍然没有得到渴望已久的援兵:美第1军不但没有投入部队反击,而且连炮兵火力也很不充分。以美军部署比较靠前的化学迫击炮第二营为例,在12月一个月的战斗中(包括对临津江方向的火力支援),总共只执行了32次射击任务,发射炮弹777发(其中照明弹33发)。

  由于缺少火力支援又不擅长夜战的韩国军队只是固守要点,未能在一线阵地突破后组织有效地钳制行动,347团2营绕过于义洞西侧高地后,顺利地沿马智里南侧、180高地、向210.9高地、大村方向发展进攻。与此同时347团1营在3营左翼进入战斗,协同3营向180高地发起攻击,一举攻克该高地,歼灭敌人一部。346团1营协同347团攻击马智里之敌时,该团2营向235高地、340高地发展进攻。为了迅速扩张战果,团令第二梯队3营迅速投入战斗,进至340高地经一个小时激战歼灭敌一个连。1月1 日4时许,348团进至廉安里、马智里、药井地域,并以一部兵力向汶山方向警戒。6时许,347团主力进占卢坡洞、士林及其以南高地。346团主力占领雪于里、新村以北地区。至此,经过13小时激战,116师突入敌防御纵深约10公里,歼敌约千人,胜利达成突破临津江任务,而116师迅速突破临津江,为军二梯队打开了向纵深推进的通道,彻底避免了顿兵临津江南岸滩头、遭敌火力重创的危险局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116师之后,39军117师也顺利渡过临津江,迅速向东豆川以南穿插。美军将领经常在回忆录中抱怨,天气严重影响了自己的行动,但是对于装备简陋、补给缺乏的志愿军来说,天气造成的困难更大:入朝两个多月来的连续征战,使不少志愿军官兵的棉袄衣服早已破烂,个别人甚至在鞋子开裂后只能用绳子捆绑。加上入朝后后勤供应一直跟不上,不但营养极差导致战士的体力严重削弱,甚至被敌人认为是擅长夜战的部队中,竟有不少战士患了夜盲症!这个风雪交加新年之夜中,志愿军部队在连续的渡江、攀崖、强攻敌阵时,阻挡他们的不仅仅是敌人火力和地雷阵、鹿砦、铁丝网。在攀缘陡峭的雪山深谷时,战士从江水里趟过又冻硬的鞋底象钢板一样滑,不断有人失足滑落到积雪的深沟里,冷风裹着雪片迎面扑打而来,鞋袜被雪水渍湿了并冻结在一起,汗水又逐渐把衣服上的雪粒溶化,经寒风一吹,衣服上结了一层冰壳,有如身着冰雪的铠甲。随着夜的延深,气候越来越冷,在大年夜的鞭炮声一样密集的枪声中,志愿军以顽强的毅力疾速攻击前进,尽管他们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地被冻僵而仆倒在地,但部队疾进的脚步却丝毫没有停顿!

  作为作战经验丰富的指挥官,白善烨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危险:江岸防线的崩溃已经是不可挽回了,目前唯一的希望就是利用二线防线中尚能控制的高地进行反击,迟滞志愿军的正面突击。志愿军此时已经开始的纵深穿插,是对韩军的最大威胁,这有可能导致第1师与第6 师的联系被彻底割裂,尽管还不清楚志愿军的战役决心,但接下来志愿军肯定会利用纵深突破的战果,对韩国第1师或第6师进行迂回包抄;能延缓志愿军攻击势头的最佳方案,无疑是对其前锋的侧翼实施反击。为此,白善烨做不得不于凌晨调整兵力,以第15团副团长率团补充队在295高地附近,以第12团第3营营长率该营余部及搜索连、工兵连在180高地附近陆续向117师第一梯队部队组织了五次反击。从战术上说,这样的反击对防御者来说是必要的,但事实上本来就畏惧夜战的韩国士兵在脱离了工事掩护后,进攻组织得十分混乱,反倒在志愿军的轻机枪、手榴弹火力和白刃战中一哄而散。这些反击由于是在混乱中仓促组织、陆续进行的,也未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因此实际效果不明显,反而使得战斗力保存较好的第1步兵师第15团也很快丧失了反击能力。

  117师前卫团接连粉碎敌沿途五次反击后,于1日5时许突入敌纵深约15公里,迂回到湘水里、仙岩里地区,割裂了韩国第1师与第6师的联系。但是由于地形不明,并且受第1步兵师残余部队反击的干扰,117师未能很快切断东豆川里至议政府的公路(40军119师对此公路也未给予足够重视),以致于受志愿军40军攻击的韩国第6师相当一部分兵力得以沿此公路逃脱。此时,39军115师也在116师348团的策应下顺利渡过临津江,胜利完成配合第50军渡江的任务。

  到1951年第一个黎明到来的时候,韩国第1步兵师在临津江南岸9公里纵深的防线已经基本不复存在,白善烨准将的司令部也开始由新山里向汉城方向撤退,但是由于白昼的到来,美军战机的空袭强度不断提高,志愿军进攻的脚步在1月1日白天有所放慢。对那些大多是在一个月前才被补充到部队的韩国士兵来说,这使他们得到了一个宝贵的逃命机会:在一个个被寒夜冻得青紫的脸上挂着惊慌失措的神情,大多数士兵扔掉了手中的武器,一些没有乘坐汽车的士兵们拖着疲惫的双腿向南步行,也有些士兵不知从哪里抢来了牛车、驴车,挥舞树棍、皮带驱赶着牲畜载着这些败兵逃走,客观的说,这些没有领导、没有秩序、没有武器的士兵,更象一群背井离乡的难民。

  1月1日,在志愿军强大攻势的打击下,韩军步兵第15团最后一些死守的高地也开始动摇,第1师为避免被全歼,开始向汉城方向溃败。志愿军利用敌军防线上被打开的通道,迅速向南穿插。1月2日,韩国军队的防御全线崩溃,美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这样回忆到韩国军队的溃退:

  我驱车从北面出了汉城,看到了一幅令人沮丧的景象。朝鲜士兵(指韩国军队——引者注)乘着一辆辆卡车,正川流不息地向南涌去。他们没有秩序,没有武器,也没有领导,完全就是败退。有些士兵是靠步行或是征用来的各色车辆逃到这里。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逃得离中国军队越远越好,为此他们甚至扔掉了自己的步枪、手枪以及所有的大炮、迫击炮、机枪和其他武器。

  在这里,李奇微似乎把战线崩溃的全部责任都推到了韩国军队的身上,但是从12月 31日夜到1月1日上午这段关键的时间,韩国第1步兵师尚有能力并试图以固守预备阵地的某些据点、发起侧翼反击等行动迟滞志愿军的前进。但在这段时间中,美军的地面部队并没有迅速给韩军太多的支援,也没有充分利用侦察手段和火力、机动性的优势向一些孤军深入的志愿军前锋部队发起反击——既然美军不经过大的战斗就撤退是“诱敌深入”,那么过分苛责韩国人的溃败,也实在不够公允。“盟军军队被弄得头昏眼花”、“美第8集团军部队成群结队地退却”,当时法新社的战地报道,也从另一个方面诠释了一些问题。其后韩国第1步兵师在1月1日向汉城方向迅速溃败后,把英军第27旅、美军第24师、25师暴露在志愿军的攻击之下,自然也是在所难免的了。当然,在韩国第1步兵师于1月1日完全溃败后,再发起反击无疑是更加错误的,因此李奇微不得不命令二线的英美军队迅速向汉城方向撤退。

  利用敌人正面防御崩溃的机会,39军随即令116师于当晚出发,抓住议政府之敌,并向汉城方向追击。汪洋遂令346团向议政府方向攻击前进,347团向釜谷里进攻,切断议政府至高阳公路,以阻击南逃之敌。这时,美军部署的尴尬之处又表现了出来:处于二线的英美军队,既未能向一线的韩国军队提供太多支援,也未能更及时地向后撤退,一些后卫部队在朝鲜山区的山道上被徒步穿插的志愿军“粘”住。

  3日3时30分,347团1营和2营7连经长途奔袭,进抵釜谷里时,发现从议政府退下来的英军第29旅皇家来复枪团第1营约400余人已占领釜谷里及其周围高地,随 347团行动的师参谋长薛剑强立即命令前卫1营攻击釜谷里,3营7连攻击釜谷里以东及东南高地。1营在团参谋长王如庸指挥下跑步进入战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釜谷里,发扬116师猛打猛冲猛追的传统战斗作风,一举将敌逐出,英军仓皇向西南逃窜,1营以3连衔尾追击,主力守备釜谷里。3营7连在连长厉凤堂、指导员张鼎、副连长王凤江各率1个排同时向东、东南3个高地发起冲击,以凌厉的攻势相继攻占3个高地。但是3营9连对日迎峰、1营2连对郁岱里两处的攻击却都未得手,与守军形成对峙。 8时许,西南高阳方向之敌向釜谷里发起反击,3营7连阵地首当其冲,战斗极为激烈。战至11时,连长、指导员、副连长都已牺牲,司号员郑起主动代理指挥,接连击退敌多次冲击。最后全连仅剩7人,弹药也所剩无几,面对冲上来的敌军,把仅存的爆破筒和手榴弹投出后,郑起机智地吹响冲锋号,激扬的号声在山谷中回响,敌不明就里以为志愿军要发起反击,为之气夺胆丧,掉头鼠窜。116师7连的阵地就这样近乎奇迹的守住了,这使116师完全控制了釜谷里,并切断了敌由议政府南逃之路——事实上,最后被切断了退路的敌人,也差不多就是在临津江畔防御最顽强的敌人,这一点对“联合国军”方面来说,也颇有讽刺意味。

  釜谷里一战,116师毙伤英军第29旅皇家来复枪团300余人,生俘60余人,缴获坦克、装甲车、汽车40余辆,还缴获该团团旗(这面绣有绿色老虎图案的团旗现保存在北京军事博物馆),这也是116师突破临津江之后,在战役向纵深发展时又取得的一个辉煌胜利,但116师也为此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师参谋长薛剑强不幸牺牲,347团团政委任奇智、团参谋长王如庸负伤。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