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中医疗效及副作用的判定标准和程序是什么 -- zm308

共:💬14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西医也有这些顾虑,至少小孩的药量和大人不同

好像用药量和体重或年龄有关,以前俺父母单位医院新来的大学生开药方时写的字一般人都认识,还拿出计算器来,结果大家都说这些人不行,不象个医生。他们中有比俺大几界的职工子弟,聊天时他们解释说用药量是要算的,老医生不用计算器可能是他们比较有经验,表都背出来了。

俺觉得所谓中医千人千方肯定是胡扯,如果相同病症按人开药,那这个中医技术怎么传授?就算跟了老师十年,将来遇到一个老师没医过的病人不抓瞎了?况且如果这样医书怎么写,写了又有什么用?原因俺猜应该是中医对病症的归类理论不细致,诊断手段太简陋,具体病症需要丰富的经验辨别,所以看似相同的病药方却不同,而且导致中医的学习时间大大延长。

上文的方法是目前比较普遍的科学试验方法,其基础不单是西医理论,还有科学研究中普遍接受的概率统计理论,和大工业社会的生产应用紧密联系的,而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显而易见比小农社会更有效率。这也是目前西医比中医更发达的原因,中医历史是比现代西医悠久,但现代西医一百年来付出的人力物力,取得的结果比两千来的中医多的多。中医要想生存发展下去,必须适应这种体系,说什么临床实验不适用于中医的人,俺怀疑根本没学医,可能都不是学理工科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