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OCEF基金“求学路,助学行”图片展 -- 瘦形胖子

共:💬112 🌺28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图片展(7)义工含冰的四川凉山州美姑县的监察纪录(续2)

接下来的是我们的监察员在访探中的一些个人杂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带着我家访的孩子们。

彝族是一个特别好客的民族,尽管自己很穷,也一定要把自己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款待贵客。

一般的彝族家里,最好的东西就是猪和鸡了。按照彝家的习俗,招待客人一定要是四只腿的,如一头猪或是两只鸡。在马边的时候,我曾亲眼看到一只极可爱的小黑猪在瞬间变成我们盘子里的菜。太让人伤心了!这次我就吸取了经验教训,从成都带了一些甜点去应付午饭(当地人都是一天两顿,只有我要吃午饭的)。

但问题又出来了,第一天,我们每走出一家门,那家的孩子就抱了一只鸡出来。我让孩子把鸡抱回来,同去的老师却告诉我,彝家的风俗是送出来的礼物是绝对不能拿回去的,如果我不要,那鸡就会被扔在水沟里,不会有人吃的,而且如果我拒绝了,送出礼物的那家人将永远在当地抬不起头来……左右为难……

那一天最后的结果就是我和几个老师在前面走,后面跟着十几个孩子,一人手中抱着一只鸡。我感觉自己特别像一个“鸡贩子”。

我很想给钱给孩子们,老师们说这样不行会伤人。

最后的处理结果就是在我走的那天早上,我和老师按当地的市价将鸡折成钱,然后买了酒、糖和面条给每个送鸡给我们的孩子们。买那些东西也是当地老师的主意,酒是给父亲的,彝胞爱喝酒,糖是给孩子们的,面条是给家里的(据说在当地,吃面条和过节差不多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曹老师是外地去的汉人。

我问他为什么甘愿在这个穷地方呆一辈子,为什么不去城市里打工?于是,曹老师给我讲了一件事。他说他刚刚来的时候就后悔了,然后就想找关系调走,可是一上讲台讲课呀,学生就不停地鼓掌,然后他就一口气上了一天的课,然后就爱上了这群孩子。

一次他去家访,那时正在玉米快成熟的季节,走到山上,看到几个孩子只在吃玉米杆,他也觉得特别口渴,就找了孩子们要了一截吃了。第二天早上,他刚刚起床打开门,就发现门口放满了玉米杆。他说他当场就感动得不行了,就决定在要这里一辈子再也不走了。

这样的故事,我只在小说和电视里看过,听了之后很吃惊,然后就找钟校长辨真伪。

钟校长说当然是真的,那些学生还经常帮老师去山下的河里提水;如果孩子们看到老师的脏衣服放在外面,还会来帮老师洗衣服。钟校长紧接着叹了一口气,说,这里这么穷,如果不是孩子们乖,谁愿意留下呀,就是孩子们太乖了,才觉得不管怎么样都值得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0岁的高中预科生。

阿合同学是我们资助的一个孩子的哥哥,他是我在那里家访里遇到的受教育最多的人。阿合金体去年从美姑初中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美姑高中,但因为没有钱而留在家里务农。由于当地山高,那里的孩子都十岁才上小学,所以阿合金体今年已经二十岁了。由于该出力气的年龄他都在上学,因此现在突然不上学了,他反而已经不适应农村的劳作。

对于我的家访,他很高兴,他保证,如果他能重新回到学校,一定在入学一个月后就进入班上的前五名,并在三年后考上一所好大学。

但是我们的基金会在美姑还没有高中项目的资助点,所以短时间内,基金会是没有可能帮助这孩子了。

(在图片展发稿之前,我们得知,基金会的几个义工决定私人捐助阿合同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吉觉家的两个女人。

吉觉家本来不是我的家访对像,只是因为她们家住在一个村小的旁边,村小的老师子姑一定要监察员去她们家看看。吉觉家现在只有四口人,婆媳俩加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这家的男人都因为前几年的山体滑坡死了。

吉觉家比美姑的其他家庭还要穷,屋子里空空的,连电灯都没有。据介绍,这家有两个

孩子,一个15岁,一个17岁,大的一个在凉山卫校上学,每年的学费3000元,小的个在美姑县城上初一,每期需要生活费用300元。这样大的一笔开支在当地相当于天文数字,据说都是婆媳俩向别人借高利贷借的。

据当地的老师讲,她们为了让孩子读书,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

面对我,两个老人很安详,也没有向提出任何要求。

(同样的,我们已经有义工决定捐助这个家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特波觉村支书的心愿。

第一天家访的地方据说是美姑最常见的村。在那里,我的感觉就是去了非英语国家的国外(因为在英语国家,我还能听懂只言片语),我觉得很孤独,如果没有翻译,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当然他们也听不懂我在说什么。

我总是好奇地看着他们,追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及收入来源;他们也是大群人围着我,像看外星人一样地观看这个着装打扮奇奇怪怪、手上拿着DV对着他们猛拍的女人。

第二天家访去的特波觉村,当地老师介绍说这是美姑县最富裕、学习氛围最浓的村。我们资助的41个孩子中,有26个是这个村的。

这个村给我感觉和第一天完全不一样,这里的房子很漂亮(当然是政府的形象工程),屋里也很干净,虽然屋子里什么也没有(第一天那两个村屋子里实在和猪圈没有多少区别)。村子里很少看到坐在地上喝酒、晒太阳的年轻人,也没有人来围观我。村里还有一些经济作物如花椒、核桃等。

在家访的时候,好多家长能听懂我说话,有的居然能用汉语和我交流。我总是很惊奇,那些家长总是告诉我因为他们是小学毕业生。对于孩子的教育,他们很在乎,总是在追问我他们的孩子上中学后OCEF是否还能给予资助。

这个村的支书上过初中,特别能干。据同去的老师介绍,这个村只要上过学、能认字和听说汉话的人都在外面打工(打工挣钱虽少,却比在山上种玉米土豆靠天吃饭好很多),文盲就在支书的带领下种干果。所以这个村的经济状况比其他村都好,治安状况也特别好,没有人一个人吸毒。(大凉山靠近云南,吸毒的人比较多)

在来美姑县之前,对于知识改变命运的含义,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至少要读到大学毕业才有点作用。现在才明白,多读几年与少读几年书是有本质区别的。多读了书,就有可能走出大山,就有可能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

读书一定是有用的。

在我临走前,村支书说他有一个心愿,希望能找到一些种植干果,如核桃、花椒、山楂、板栗之类的农业技术书,因为当地缺水,这些可能是当地唯一能种植的经济作物了。

我当时一口答应下来了,只是后来才发现自己对农业是一窍不通的,所以的,不得不在论坛里向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求教,能有人推荐几本,或捐几本。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