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工分制”的惨痛回忆 -- 嘎嘎

共:💬118 🌺123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那个年代基建的确搞了不少

现在农村基建搞不起来是因为投资回收周期太长,无论从地方政府还是农民自身角度考虑都不如进城打工划算。

我觉得:

只要农民有权利并能够流动,显然留在农村不是很划算的选择;农村人力和财力资本一旦能够流动,农村的经济是一定会萎缩的。

比如说:OCEF的中:监察纪录 提到:

小福的家在山里边,从下车的地方去他家要走一个半小时。

他家所在的地方叫九干地,这里只有六户人家,还没有修通能够通向外面的能够走车的路。

只要必须考虑成本,显然这六户人家(人口不多?)搬出山外比修一条通到那里的路要划算,除非那条路有其他的价值。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件事的优先级也会很低。如果一定要动手修路,最节约的方案也是用工业力量和专业人士,用最短的时间修出路来。让这六户人家自己修路,管理和维护的成本肯定更高。

我觉得,改革开放以来对农村基本保障体系和基本投入的忽视,要考虑工业化、城市化的背景。人口能够流动的前提下,农村经济和人口是注定要萎缩的。广泛的福利保障和基本建设,要靠工业化的手段,靠城市对农村的反哺来保证。从前公社的思路恐怕不能用于现在的情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