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关于“工分制”的惨痛回忆 -- 嘎嘎
共:💬118 🌺123 🌵4
现在农村基建搞不起来是因为投资回收周期太长,无论从地方政府还是农民自身角度考虑都不如进城打工划算。
我觉得:
只要农民有权利并能够流动,显然留在农村不是很划算的选择;农村人力和财力资本一旦能够流动,农村的经济是一定会萎缩的。
比如说:OCEF的中:监察纪录 提到:
小福的家在山里边,从下车的地方去他家要走一个半小时。
他家所在的地方叫九干地,这里只有六户人家,还没有修通能够通向外面的能够走车的路。
只要必须考虑成本,显然这六户人家(人口不多?)搬出山外比修一条通到那里的路要划算,除非那条路有其他的价值。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件事的优先级也会很低。如果一定要动手修路,最节约的方案也是用工业力量和专业人士,用最短的时间修出路来。让这六户人家自己修路,管理和维护的成本肯定更高。
我觉得,改革开放以来对农村基本保障体系和基本投入的忽视,要考虑工业化、城市化的背景。人口能够流动的前提下,农村经济和人口是注定要萎缩的。广泛的福利保障和基本建设,要靠工业化的手段,靠城市对农村的反哺来保证。从前公社的思路恐怕不能用于现在的情形。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大规模生产需要很强的质量控制体系 1 电子狼 字206 2006-11-06 18:08:00
😄发了:))) 嘎嘎 字149 2006-11-07 10:42:27
🙂剩余劳动力可以去搞基建 1 大洋芋 字84 2006-11-06 18:31:01
🙂公社化做得太急了,其实当时互助组还是比较有搞头的 1 大洋芋 字110 2006-11-06 17:54:31
🙂没经历过那种苦日子... 1 猫者 字95 2006-11-06 17: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