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读《理解媒介》(一) -- 游·鱼之乐

共:💬7 🌺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读《理解媒介》(二)

文字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作为信息流动和信息感知的模式,文字帮助语言定型,并在真正意义上产生了民族的概念,提供了一个如何把个体凝聚成一股强大力量的不同模式(相对于口头语);而另一面,由此产生的读写文化却把个人从传统的群体中解脱出来,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喃喃自语的新模式。无论拼音文字还是象形文字都具有这种巨大的功效,但由于两者具有的不同特质而对社会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却是大大不同的。

相对于象形文字的形音义的统一性,拼音文字的形、音、义是分离的,拼音文字具有线性、同一性等特点,强调逻辑思维,由此产生了西方人以分割、线形、逻辑的观点看问题的习惯。当然,去争论到底是分割、线形、逻辑的观点在先还是拼音文字在先是毫无益处的,这是一个类似于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麦克卢汉想表达的是,当西方人选择了拼音文字之后,拼音文字这种感知模式对西方人的思维习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般说来,就是 信息感知模式与信息处理模式 具有很强的相互关联、相会作用。

众所周知,美国文化是一个及其重视读写的书面文化,美国人的书都较厚、美国人读书也较快。相比较而言,中国人更注重口头语文化。麦克卢汉把重视口头语的文化称为部落文化,而把更重视书面的文化称为非部落文化。这种划分并非绝对的,相对于美国文化,欧洲大陆的文化就可划为部落文化。

这点从文字上也可看出端倪。比如,法文、德文的名词词性都有阴阳(或说男女)之分,英文却没有此分别。英文的词语属性更加单一些,更加符合以分割、线形、逻辑的观点看问题的习惯。而阴阳之分实际上是给名词添加了一个属性,这个属性实质上是反映的是一种传统的传承,一种古老声音的回响。汉字则更甚,汉字是立体架构的,包含更多,更丰满的信息。换句话说,汉字是高清晰度的,英文是低清晰度的。很多时候,汉字用一个词所能表达的意思,英语则需要几个词(也就是几个属性)。所以,汉字更容易玩出言外之意。这也是为什么英文文章总是比汉文要长,不过,这却培育了美国人广泛的读写能力,形成了极强的书面文化。

在麦克卢汉的词汇里里,拼音文字是冷的,而象形文字是热的。

媒介被划分为两类:冷媒介和热媒介。热媒介是高清晰度的,给人较完整的信息,人的参与程度低;而冷媒介是低清晰度的,是“马赛克”式的,需要人去填充信息,人的参与程度高。要注意的是,人的参与是指人与媒介交互时的参与,而非之后的参与。比如电台里播了一段演说词,你听后立即上街参加游行。这种参与就不是 参与程度高,反而恰恰证明了 参与程度低。因为当听电台广播时并不需要你填充多少信息,你很难边听边思考,你只是在 反应 罢了。也就是说,热媒介是反应型的、有排斥性,冷媒介则有包容性。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为什么书面文化倾向于独立思考,而部落文化更有群体特征。

这篇最后,归纳一下常见媒介的冷热性质,

热媒介:收音机、电影、照片、报纸

冷媒介:电话、 电视、漫画、书籍

关键词(Tags): #理解媒介#麦克卢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