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游走墨西哥(全) -- 神游

共:💬375 🌺60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游走墨西哥 - Chichen Itza (上)

玛雅是个小姑娘

从前啊,就是公元前3000年那个时候,中美洲生活着一对老夫妇,名字叫做奥尔梅克(Olmec),人们都叫他们“橡皮人”。他们辛辛苦苦地种玉米和豆子,河水涨了的时候也打鱼。就这样过了1000年,老夫妇有了第一个孩子,是个儿子。老夫妇高兴极了,给儿子取名叫做“迪奥狄华肯(Teotihuacan)”。又是500年过去了,老夫妇又有了第二个儿子“萨波特克(Zapotec)”。两个儿子慢慢长大,老夫妇也慢慢地老了。又是500年之后,第三个孩子出世了,这一次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儿,老夫妇给叫宝贝女儿“玛雅(Maya)”。玛雅出生不久老夫妇就去世了。三个儿女各自都成了家,在老夫妇开垦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各自都有了很多的儿孙。儿孙们不断地外出开创他们新的家园,老大家向西南,老二家向西,小妹妹玛雅一家向东。终于,他们在整个中美洲扎根、开花、结果,有时相亲相爱,有时兵戎相见。他们牢记着祖上的教导,说是有一天,白色的天神会从海上来接他们,送他们到一个快乐幸福的地方。生活就这样不紧不慢地向前走着,直到有一天,白色的“天神”从海上来了。他们欣喜地迎接“天神”的到来,拿出玉米饼来款待“天神”。可是万万没想到,吃过了玉米饼的“天神”从身上拿出了刀枪,毫不留情地杀他们、赶他们。等他们明白这些白色的“天神”并不是他们等待的救世主时已经太晚了。老夫妇的子孙们流离失所,隐姓埋名地在各地顽强地生存下来。

豆包儿特别喜欢导游讲的这个故事,尽管她知道故事里的时间和考古文献里的记载有很大出入,各个文明之间的关系也不象“母与子”那么简单,可是那又怎么样呢?她就是喜欢这个故事。据说在中南美洲,有记载的文明有一百多个,名字都是欧洲殖民者入侵后给起的,其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很多假说无法考证,豆包儿简单的头脑实在无法记住那许多东西,这个故事使那些干巴巴的文字有了生命力,让豆包儿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热闹的大家庭的家谱。

按照导游的说法,Chichen Itza应该是玛雅的第四代子孙的杰作,为的是祭祀雨神。后来Chichen Itza被他们好战的表兄弟托而特克(Toltec)人占了去,带羽毛的蛇神也代替了雨神。

进入Chichen Itza的时候,导游说:“你们运气真好,今天天气不热。”

此时气温足有100多华氏度,大家个个汗流浃背,豆包儿不由得想到,假如他们运气不那么好呢?

第一眼看到Chichen Itza的金字塔时,豆包儿就觉得这个金字塔和埃及吉萨的金字塔相比别具特色。吉萨金字塔更古朴庄严,给人一种苍凉厚重的感觉,而这里的金字塔更漂亮一些,或者是因为建筑的年代晚了很多,这个金字塔外部装饰保留得更完整,或者是因为金字塔周围的广场上绿草如茵,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导游说:“玛雅人欣赏宽阔扁平的前额,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会给他们带上一个头套,让他们的头骨长成一定的形状。他们还喜欢敲掉自己的牙齿,换上玉石或金牙齿。其实呢,就是显示自己的财富。想想看,我咧嘴冲姑娘一笑,露出八颗金牙,那是什么感觉?”说着真的咧了咧嘴,豆包儿冲口而出:“毛骨悚然!”导游嘿嘿一笑,“其实现在的人也一样,不过就是改买宝马了。”

“另外斗眼儿是一种美丽的象征……”

“为啥啊?为啥啊?”豆包儿又忍不住了,问道,这个审美标准也太让人难以理解了。

“因为斗眼儿可以看到世界的另一侧,这样多么聪明啊!”导游大概觉得豆包儿实在是少见多怪,“所以玛雅父母会把珠子用线穿起来吊在幼儿的额前,训练他们斗眼儿。”

豆包儿正在费力地想象着标准玛雅美女的样子,一个玛雅小姑娘来到豆包儿面前,问豆包儿买不买她的手绢。每次到一个地方,最先学会的当地语言总是:“谢谢,我不要。”因为总会有一些小贩来兜售纪念品。如果卖东西的是孩子,豆包儿这么说完,心里总有一些愧疚,好象自己欠了他们什么,这次又是如此。

小姑娘穿着玛雅传统的白色绣花裙子,微黑的皮肤,大大的眼睛,腼腆而秀气(绝不是传说中的玛雅美女)。她听了豆包儿的拒绝,并不走开,而是怯怯地小声儿说:“那我给你们唱个歌好不好?”

这么美丽迷人的小姑娘要给你唱首歌,你怎么可能拒绝呢?于是找了个树荫,大家坐下来,听小姑娘用玛雅语言唱歌。小女孩的声音很小,还很有些害羞,豆包儿虽然听不懂她唱些什么,心里却对她有了很多的怜爱。

也许玛雅确实是欧洲殖民者给一个古老的文明起的新名字,但豆包儿更愿意相信,玛雅就是这个小姑娘。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