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工分制”的惨痛回忆 -- 嘎嘎

共:💬118 🌺123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请教。

请教。

所有问题都从你的贴子(包括谈副业的贴子)里叙述的情况而产生,这些贴子都在这里,所以不赘述了。

1、分出“生产队”应是58年、59年的事,那么你“那未曾谋面的祖父因此不幸去世”,大约在60年前后吧。你祖父倒了,好比家里顶梁柱倒了,你父亲、你叔叔却能进中学上学,好象给人的印象,当时你祖父的家里境况不错,否则怎么能同时供两个中学生上学?

(农村来的网友定能理解两个农家孩子上中学的含义)

2、你父亲66年毕业后回即到家乡的中学教书,按正常年龄推算,他一定要工作几年才会娶妻结婚,那么你和弟弟出生大约在70年代初了,等到你们小哥俩5、6岁,那时差不多文革快结束或已经结束了,这时你们才放牛?放牛时,放牛娃一般做什么?

3、你父亲教书的学校离家远么?为什么“我妈求爹爹告奶奶地终于获得了养两头猪的任务”?真是闻所未闻呢,小猪居然是生产对提供的(生产队也是化钱去买来吧),小猪死了怎么办,陪吗?生病了?最后的生猪重量达标是多少?如何换算成工分?为什么不让个体养猪?……

4、在文革结束前生产队有没有“副业”,例如你举例的种蘑菇、养蚕等,换句话说,这些副业开始的时间?既然种中药材是集体化的,跟种水稻、油菜一样,那总有人担负这些活儿,这活儿工分另算?

5、“父亲一年到头从牙缝缝里省下的工资还不足60块,咱家要应付的“倒找款”倒有140多”。这么说来,你母亲辛勤劳动一年挣不到(140-60=80块)钱,可是按照有种蘑菇、养蚕、种中药材等副业,加上农业,整个生产队的经济规模好象不小,但效益仍很差。然而当时农业(主业,加不加副业?),却也能供两个孩子上中学什么,不有点自相矛盾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