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增长的几个要素 -- flyingcatgm

共:💬52 🌺3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没多大争论。

2、文革前大化肥厂不多,除了解放前留下来的南京永利宁外我所知道的就是六十年代建成的上海吴泾,浙江衢州。

  七十年代一下进口了十三套大化肥成套设备,全部建成应该是七十年代末期。

3、良种应该在六十年代就有推广,那时的报刊经常提到,记得经常见到的稻种有老来青(收割时杆还是青的)、还有矮杆稻(不易倒伏)、马牙(?玉米)至于良和推广的程度不太清楚,实际产量南方三季稻最高亩产可达两千多斤。真正的大面积粮食高产应该还是七八十年代杂交稻、高产玉米的推广。棉花的高产好象也是八十年代。

4、包产到户后至少乡以下的水利工程是基本没法建了。

  我认为最主要的是2、3,1次之,4有倒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