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财政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发布采购汽车必须是外国品牌的 -- 大大的熊

共:💬49 🌺8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金融时报》:中国汽车制造商利用民族主义

英国《金融时报》 2006-11-22

  当你向西方汽车制造商提出如下问题——中国企业是否会紧随日本丰田公司和韩国现代公司而成为全球汽车制造商——时,答案是非常肯定的。可是,当你问到中国哪家企业和何时将成为全球汽车制造商时,答案通常是:不清楚。

  过去几年,不少中国企业都推出了自主品牌的各款新车,匆匆进入本国汽车市场。令许多业内人士感到吃惊的是,中国品牌的汽车如今已名列前茅,在中国占据近27%的市场份额。

  很快又有两款新车将进入市场。它们是中国汽车厂商并购英国破产的罗孚公司的产物。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最近推出一款名为“荣威”的新车。明年初,南京汽车公司将推出一款类似的新车。

  中国本国的一些企业一直在挖掘中国消费者处于休眠状态的民族主义情绪。许多中国消费者都渴望看到中国企业强大起来。

  然而,中国汽车厂商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应对激烈的竞争。大约20家中国企业分享着中国27%的市场份额。只有为数不多的新款车能够生存下来。

  两种不同的战略正在中国企业中萌生。大多数厂家都是通过低价和小型车进入市场。最典型的是奇瑞汽车。“奇瑞”已经成为中国产轿车的主要品牌。

  在面对国外众多著名品牌时,许多中国厂商认为,他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尽可能地通过降低成本来参与竞争。

  英国的里卡多工程咨询公司驻华代表斯蒂芬·克拉克说:“他们正在摸索我们研制汽车的方法,以尽快制造出他们自己的车来。”

  不过,上汽采取的却是另一种战略,其产品已经接近于市场的高端,新推出的“荣威”轿车的价格估计在三万美元左右,能与别克君威和本田雅阁一拼。

  通用汽车公司前经理、现负责上汽公司国际业务的墨斐说:“如果你希望出售低价车,许多人都可以这样做。”他说,过去两年,中国的廉价车或许一直能形成一种冲击,不过一些消费者网站显示,不少消费者对这种汽车的质量不太满意。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低成本战略是有局限性的,因为中国市场著名品牌汽车所占的分量正变得越来越大。许多消费者已经不是第一次买车了,因此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同样,中国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要求意味着他们不会出大价钱购买不那么可靠的产品。

  美国一家汽车咨询公司鲍尔公司驻华办事处的迈克尔·邓恩说:“消费者都不希望付钱。但在中国,迫使商品降价几乎成为一种公民义务。这就是说,档次较低的品牌将在这个市场上消失。”

  在存在这两种相对立的战略的同时还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经营模式。“奇瑞”和“吉利”只依赖于经营自己的品牌,因此很难找到产品的研发资金。

  另一方面,上汽是为数不多的与跨国公司多年合资的国有企业之一。得益于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合作,它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装配厂。这意味着它拥有较雄厚的资金实力。但是,其面临的风险是,它在研制自主品牌车方面缺少紧迫性。

  由于国内的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中国企业对于向海外扩张变得越来越谨慎。长城公司和江铃公司已经开始将汽车出口到欧洲,一些汽车品牌还准备在明年1月举行的底特律汽车展上亮相。但是,奇瑞公司在2009年之前不会推出针对美国市场的车型,吉利公司也推迟了它的出口计划。

  上汽公司还设想明年以“罗孚”为原型的汽车销往英国。不过,墨斐表示,它只有学会如何在国内市场上运作并做好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工作之后,才会走向海外。

  他说:“我们最大的成功机会是在中国。走向海外,你需要提供当地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但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这种程度。”(作者:杰夫·戴尔)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