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水煮男女(完) -- 晨枫

共:💬211 🌺43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十四、授人以渔

中国家长通常在对子女教育严加要求上没有问题,但洋人家长常常有“孩子不乘现在多玩一点,长大了就没有时间玩了”的想法。各人的孩子各带法,但孩子若是现在不在学习上抓紧,长大再抓紧恐怕就晚了,可能永远晚一拍。大器晚成的天才当然是有的,但有多少人把希望寄托在这上面?当然,凡事都不能走极端。把孩子逼得太紧,以至完全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那就适得其反了。

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授人以渔。教育要培养的一是克服困难的自信,二是自学能力。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没有自信不可能成功。自学能力则是在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得以成功的另一个必要条件,但靠学校学习的知识肯定不能管用一辈子,10年都危险。作为父母,能够帮助孩子掌握自信和自学能力,这就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父母曾经是孩子教育最大的要素,其实在学校教育普遍发达的现在,父母依然是孩子教育最主要的要素。学校只能教授知识,做人的道理父母的影响还是最大,尤其是言传身教。比如说,都说学习很重要,父亲一回家就往电视前一坐,除了看球赛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母亲一回家就忙着做饭,收拾完碗筷就万事大吉了,还在辛苦作功课的孩子怎么看待学习呢?这只能是“等我有一天长大了……”唾尤不及的东西,怎么可能有学习兴趣呢?相反,父母以知识为乐趣,家庭中充满求知的气氛,孩子也是有样学样,自然以学习为乐趣。和孩子讨论时,要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智力上平等的讨论对手,而不是教训的对象。不要急于告诉“正确”的答案,而是注重思路和前因后果。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分数都很在乎。这既是好事又可以变成坏事。孩子从小一直保持高分,容易对自己建立自信,也容易对自己建立较高的要求。坏事当让就是唯分数论,其罪恶不用多说了。中国家长对重点学校、重点班之类也非常在乎。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也不大熟悉,但在加拿大,重点学校的优越性并不那么显著。重点学校的教学大纲和一般学校的重点班没有不同,如果是IB,大家都是IB;如果是AP,大家都是AP。教材有统一的要求,证书考试的批分送到统一的地方,老师有统一的资格要求。重点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重视学习,容易在学习上产生良性竞争。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能保证都是良性竞争,而没有恶性竞争的成分。另外,在众多优秀同学中竞争,拔尖的难度大增。对于心理素质不坚强的孩子,容易看不到自己的实际资质,而建立起应有的自信。相反,普通学校的重点班规模小,在学校里是一群“天之骄子”,容易建立自信心。由于“同级”的同学人数少,只要心态摆正,个人之间的交情容易保证良性竞争,而不向恶性竞争的方向退化。当然,这些都不是绝对的,什么事情都有例外,只是“更为可能”而已。

大学的情况不完全一样。同样,中国的情况有点特殊,美国的情况和加拿大也不一样,但加拿大的“一般”大学中没有太野鸡的,一般科目在“最好的”大学和“像样”的大学之间相差不大。只有在一些需要“网络”关系(networking)的专业中,如MBA、工科等,名校的毕业生已经“霸占”了用人单位的要职,有一定的优势。相对来说,名校对于毕业生的作用不如奖学金重要,因为名校的大班课天知道是谁在上,但奖学金却扎扎实实地表明了学生本人的能力和学习、工作态度。奖学金又全国性组织的和学校自己的,如果不是有相当实力,学校没有多少钱发奖学金,而得到全国性奖学金的优秀学生一般不会到太差的学校,所以滥发奖学金的可能并不大。这里,中学重点班就有一个额外的好处。高中校长推荐对学生获得奖学金有很大的帮助,但很多奖学金规定一个高中只能推荐几个,这是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的差别就出来了。事实上,在加拿大,高中成绩并不需要高到天文水平才能入名校,85%以上的基本上什么大学都能进,包括医科、工科等“吃香”系科的预备班,要到第二年(工科)或更后面才谈得上真正读医或工,法律和MBA根本是要大学本科毕业后才谈得上的事,所以高中是不是重点学校,对后来的事没有太大关系。

中国家长还对送孩子学钢琴情有独钟。实事求是地说,大部分孩子没有音乐天分,只有家长在“瞎起劲”。但这不是说学钢琴就一无是处。即使孩子始终对音乐没有兴趣,甚至不想作为业余消遣,坚持把一件艰难漫长的事情做到底,是培养孩子毅力和自律的好事情。就是弹钢琴本身,手眼协调、左右手协调也是开发左右脑的极好训练。再不喜欢音乐的孩子,在拿到奖状和证书的时候,在小朋友面前露一手的时候,也是洋洋自得的,对自信只有好处。坚持把钢琴学到底,对奖学金的申请也有好处,这是个人品格和毅力的一个证明。

元宝推荐:老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