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南方山区经历 -- 十八亩段

共:💬105 🌺47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看过一个焦点访谈

在此之前,我们去福建的山区考察过一趟。虽然不是说的一个地方,但是情况基本上是差不多。在那个焦点访谈里面,一个农民说他有10亩地。共370多块,每块地只有很小一点点,最大的一块地,有两分多一点的样子。那里的山可以算得上是穷山,绝大部分是石头,只有很小的这里那里的,是耕田。即使是耕田,土层也很薄。种不了水稻,只能种玉米和甘薯。上山下上的路很差,可以说几乎没有路,就是在裸露的石山上爬。在这种地方,不要说挑担子,就是空着手走路,有时候都很困难。这里只能用背的。据说云贵高原那里很多地方也是这个样子。

另外一个例子,是福建的茶厂,茶场是在半山腰,有些茶农在山脚下有种的地,有些就完全是依靠茶场过活。有茶的时候采茶,没茶的时候采蘑菇、挖中药、挖笋,弄些山里的野味过活。在那里,茶叶,就是主要的农产品和经济来源。大的茶场,是整个山头都给种了茶树,小的茶场,有些就是个人承包了山林,在这里那里开辟出来小茶厂。这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里,包括茶场里面,都是山高林密,很多地方,人是在挤出一条路来。挑担子,是绝对行不通的。同样的情况在很多封山育林的地方都有所见。居民们或者在自家的院子里或者山脚下种少许的粮食,主要还是依靠山里的茶叶、蘑菇什么的为生。在这些地方、背也是主要的手段。

一般需要背的地方,都是路况极差的地方。在这里的粮食长势也绝对好不到哪里去,所以单位产量肯定也就不高。因此,在这些地方,背并不是一种浪费的手段。

以十八亩段给出的收稻情景,可以知道,每个壮劳力不过挑200余斤。即使加上老幼妇女,按照每个人挑100斤算,也就是说每家每户的稻子,也就是千斤顶天了。这种情况下,挑自然是种比较合理的选择。反过来看妖道的家乡,因为精耕细作已经是传统了。平均的小麦亩产在900斤左右(我绝对不是唬你们,我们那里的小麦亩产,在80年代,就是那么高)。按照每家2亩地算,也有1800斤的粮食,如果没有去麸,那么就有两千斤。加上麦秸(这是要收拾回去烧火的),实际上,每家需要弄回家的就有四千斤左右。要用挑的,恐怕要个个累得吐血。但是我们有胶轮大车,两车就搞回家了。

但是,我并不是说,背一定要比挑负重少。云贵地区的马帮,穷苦人家买不起马的,只好自己背着走。因为全是羊肠小道,下沟爬崖的,挑是不行了。所以基本都是背。据说好的背夫,背的烟草或者盐巴,可以到150斤。比起十八亩段所说的挑200斤走20里山路,这些人虽然背的少,但是往往需要每天在山中跋涉6、70里地,不间歇的单程的路途往往超过500里地。让人不得不佩服人类的吃苦耐劳。同样的情形也见于西北地区。

说到最后,还是那句话,实际情况决定要采用的手段。无论是背、还是挑都是由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传统所决定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