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说海军的几艘“非专业试验舰” -- 博扬

共:💬17 🌺15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国造驱逐舰的开山之作——105舰

从装备研发的角度来说,105“济南”号驱逐舰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作为第一艘国产导弹驱逐舰,以及051型驱逐舰的首舰,她曾承担了这型舰艇绝大部分的试验科目,为之后的中国第一代中型水面舰艇研发奠定了基础。

105舰的基本数据如下:全长132米,宽12.8米,吃水6.04米(含声呐罩),标准排水量2844吨,满载排水量3536吨,全舰由903钢焊接制造,动力为2台453型蒸气轮机,最高设计航速达36节(事实上051型舰曾有过37.8节的最高航速记录),以18节航速航行航程达1400海里,全舰编制325人。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由七院开始进行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的论证与预研工作,六十年代中期,为满足某型洲际导弹试验海上护航、警戒的需要,中央军委正式批准研制中型导弹驱逐舰,七院701所承担总体设计任务。1968年6月,总体设计方案通过了审批,首舰105舰旋即在当时的大连红旗造船厂(现在的大连造船厂)开工,工程牵涉到22个省市,10多个工业部门所属的工厂和研究所,所需新材料732项,配套设备1240项。可以说,105舰的建造过程本身,就是中国船舶大型系统工程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试验。

1970年,105舰下水,并于次年年底完成试行,1971年12月31日,105“济南”号导弹驱逐舰正式加入海军北海舰队战斗序列,首任舰长刘子庚。而“济南”舰最初的主要任务,就是充分进行海上试验,对该舰的总体性能、适航性及武器系统海上精度与射击效能作鉴定性试验,为051后继舰改进和提高提供科学依据,这样105舰就成了海军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按照已经公开的史料,由于工业、科研基础薄弱,105舰最初的试验并不是非常顺利,或者说是险象环生更为恰当一些:满负荷高速转向试验中,在加大舵角时,由于震动太大,舰尾舵机电源突然被震脱,造成舵失灵,军舰随即如脱缰的野马一样失去了控制。在千钧一发之际,刘长庚舰长将全速前进拉到全速后退,军舰才终于稳住,而当时离前面一座岛礁只有一链的距离;舰炮齐射试验中,冲击波竟震碎了舰桥的玻璃!;12小时航渡试验中,制锚器销子被海浪打断,一吨多中的铁锚被抛上了甲板;此外,105舰还曾一度面临这螺旋桨腐蚀的问题……。就这样,在一次又次的试验中,051型舰的种种设计问题被暴露了出来,又一一被科研人员与舰艇官兵一同解决了——我们绝不应忘记:正是这些艰辛,乃至于生死考验,使得后来人无需再重复同样的“故事”,而他们又都发生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代,还要记住,当时105舰的生活设施水平,是按照当时农村的一般标准来配置的,在这样一个环境的衬托下,上面所有的成功,在今天看来都只有拿“奇迹”这个词来形容,而105舰上所寄托,除了一支海军走向强大的希望,更是那个时代的人们近乎完美的精神风貌。最终,在105舰上解决了上百个难题,排除了上千项弱点,于1975年正式完成了051型舰的量产定型。

之后,105舰又陆续参加了“海鹰”舰-舰导弹全系统定型试验,76式主炮大改试验,7222导弹发射器定型试验等试验科目。在1984年4月,105舰参加了代号580的运载火箭试验护航任务,而这也是051型驱逐舰的首次公开亮相。1987年底,为了验证舰载直升机的搭载和使用,105舰又一次作为试验平台接受了改装。改装内容主要是拆除了舰尾的主、副炮,深弹发射器等设备,加装了直升机起降甲板、各种助降设备以及机库等设施,当时所搭载的只是通用型直-9改进机,并不具备海上作战能力。也许是处于保密考虑,舰载型直-9曾一度使用民用机涂装,并标有“中国民航”的字样。1988年12月,中国舰载机首次着舰试验成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