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中)二十三、迁都 10:平毁上京 -- 1001n

共:💬9 🌺3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中)二十三、迁都 10:平毁上京

 

二十三、平毁上京
 

  前面我们说过,迁都的成龙配套工程,有“物质文明建设”方面的,也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迁陵,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项;而这第二项,可就怎么看怎么不象“建设”了——难道,“拆毁”也能算建设?

  当然算,只不过要看对象是什么……

  在正式迁都的贞元元年(1153年),也就是刚宣布完“六京制”不久,完颜亮又发布了一道诏令,

    削上京之号,止称会宁府。称为国中者以违制论。

  由此,不再是都城的上京,彻底被开除出国家队,变成了与路平级的“府”;也由此,“六京制”如昙花一现般地,还没来得及绽放就歇菜了……

  看到这里,我们又不禁想起了前文多次提到的“两京一体”,所谓上京和迁都后的中都,大家一碗水端平。这话出自完颜亮的诏书,完全是正式的官方说法——可又有谁能说,诏书就不能再来一道、官方说法就不能与时俱进呢……?

  干掉上京“京城”名号的目的,当然是为了从根本上打击不利于皇权稳固的宗室势力。而这一“迁”一“改”,实际也正是完颜亮的一个政治宣言:大金已经进入完颜亮的时代了,忘了你们那些莫名其妙的精神依赖吧……

  毫无疑问,这对于那些习惯趴在“祖宗荣光”的铁饭碗上吃世袭饭、自身又庸碌不堪的完颜宗族来说,确实是个巨大的心理打击。

  但是,让他们绝望的事情并没有结束;在大房山皇陵全面竣工之后大约一年,也就是在正隆二年(1157年),完颜亮来了更彻底的一手——他命令吏部郎中萧彦良带队,赶赴已经不再风光的上京,

    尽毁宫殿、宗庙、诸大族邸及储庆寺,夷其址,耕垦之。

  够狠啊够狠——生怕萧彦良等人手下留情,拆得马马虎虎再剩点儿断壁残垣什么的,干脆就以种庄稼的方式来进行验收……这个完颜亮啊……

  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旧都固然已经被荒废了,但是那些宫殿建筑,总归是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吧?它们又没招谁惹谁,留在那里又何妨呢?多几处古迹,有什么不好?最最起码,留给子孙们,还能拉动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嘛。

  但是,完颜亮显然不这么看。于他而言,想修起点儿宫殿房屋什么的,还不是自己一句话的事儿;而留着这些玩意儿,总归是不稳定因素——而现在所竭力“建设”的、甚至不惜以平毁上京来“经营”的,也正是人心的“不再北望”!

  如果说,“削上京之号”对宗室们是个巨大的心理打击的话,那么彻底摧毁上京,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是晴天霹雳了——在完颜亮的操作下,事情,还就真能做得这么毫无后路的绝!

  平心而论,完颜亮来这么一手,遗老遗少和直接利益集团的舆论能饶的了他?在位的时候没人敢“畅所欲言”,可那以后呢?回看史册,为什么偏偏是他、而不是别人被泼了那么多脏水,这其中,果真就没有值得思量的地方吗?

  ……

  而在“尽毁宫殿、宗庙、诸大族邸及储庆寺,夷其址,耕垦之”这句话中,倒是有一小段八卦;反正咱们这文章也是打着完颜亮的幌子介绍金朝的随笔,就扯开聊聊吧:)

  在被拆毁的对象中,宫殿、宗庙、诸大族邸什么的,那都是给贵人们住的——无非是死人和活人的区别;而到了“储庆寺”,可就有意思了。

  一座庙,拆就拆了呗,还值得在如此寸字寸金的史料里专门点一下名?

  那么反过来说,既然被点了名,这储庆寺也是来头不小吧?

  ——还别说,储庆寺还真不是一般的寺。不仅如此,在我们这一系列的文章中,储庆寺至少就出现过三回,不过都是一笔带过。人家繁华的时候咱们都不提,如今轮到拆庙了,我们再来聊聊它吧,呵呵。

  在前文中,我们讲金熙宗的时候,提到:  

    “刚满月即被封为太子、受到金熙宗无限宠爱的完颜济安,仅仅在人间逗留了九个月,便因病夭折了。在宝贝儿子病重的时候,金熙宗想尽了一切办法,所做所为确实让人相当感动:他亲自去了佛寺焚香,哭着为自己的孩子祷告……”

  这里的“佛寺”,是储庆寺;

    “金熙宗强捺伤痛,亲自护送夭折的幼子到乌只黑水下葬,之后又命令手下为完颜济安塑像。像成以后,他又和悼后去了储庆寺,亲自将塑像安置好……”

  这里直接点出了“储庆寺”的大名;

    “皇统九年(公元1149年)十二月九日的夜晚,就这样在一些人的浑然无觉和另一些人的兴奋等待中,来临了。……当天,代国公主为她自己刚被杀掉的母后——悼后——做佛事,住进了庙里。……”

  这里的“庙”,依然是储庆寺!

  ——这事就邪乎了,怎么跟“寺”字沾个边儿就是储庆寺啊?合着大金的整个上京,当年就这一座庙?

  当然不是。

  实际上,佛教对大金的影响极重;不说庙本身,就连人名都大受影响——在前两节讲“猛安南迁”时,已经提到了身为猛安的完颜和尚,此外还有完颜陈和尚、奥屯丑和尚(不是跟河里的兄弟过不去啊,hoho~)、耶律弥勒、完颜僧寿、耶律佛顶——如此百花齐放的名字,也够让人眼花缭乱的……

  而在这等影响下,上京又岂会只有一座庙?至少在金太宗的天会元年,就已经有了上京庆元寺“僧献佛骨”的记载;至于曾为大辽故地、接受佛教更早的燕京,干脆就是“兰若(梵语汉译,意为寺庙)相望,大者三十有六”……

  回到上京来说,“储庆寺地位最重”却是无疑的。我们说,凡事都有个理由,它又凭什么呢?

  很简单,看名字——可是“储庆”寺,这怎么看,都不象平常佛寺的名字啊?

  原来,这里的“储”,正是皇储、储君的意思;“庆”,就是庆祝——十六岁即位的金熙宗,上听整整八年,才终于有了自己的儿子;欣喜若狂之余,他专门在上京兴建了为这位小太子祈福的皇家寺院,而它,正是储庆寺!

  准确一点讲,储庆寺是在太子完颜济安满月后,由海惠大师主持,在紧挨着上京宫殿的地方兴建起来的。一时间,真是佛法庄严,信众群集,以至被夸张地记为“普度僧尼千万”。然后,在太子迅速病危和夭折时,金熙宗和悼后又两次亲自赶到储庆寺,先祈福后追悼;可以说,这储庆寺已经完全成为皇家佛事指定单位了。

  而在迎“瑞像”(产自印度的释迦牟尼檀木雕像)时,上京更是万人空巷,全跑到了储庆寺,在供奉瑞像的积庆阁中顶礼膜拜;其中不光是普通官民,就连完颜宗族中的诸位重臣王室,也是照拜不误。顺便说一句,这储庆寺迎瑞像一事,幕后的操纵人,正是那位后来被金熙宗亲自砍掉的悼后,呵呵。

  有金一代,对佛教基本上是非常尊崇的,以至后来朝野佞佛成风,以至后来金世宗、金章宗都对佛教的普及(建寺及剃度)下了限制令;尽管如此,类似这回“完颜亮亲自下令平毁储庆寺”的事件,也还是相当罕见的。

  想想后来,在大金后期的乱世时代,变了味儿的“佛教普及”再也无法被抑制了;不仅不抑制,朝廷甚至开始依靠出卖“度牒、师号、紫衣、寺额”来弥补财政亏空了,还真是一蟹不如一蟹啊。

  至于完颜亮对待佛教的真实态度,我们后文中也会专门提到,这里就先略过吧。

  回到储庆寺这个话题,在完颜亮的命令下,这座壮观的大寺迅速被平毁,昔日善男信女盈门的盛景终于也成了历史;但是,这还并不是故事的结尾。

  2005年10月,在原来的上京、今天的黑龙江阿城市,一个重修储庆寺的大型项目正式开工了。按计划介绍,这项“必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内涵最为丰富的金源文化旅游景观”、投资人民币预计达七到八个亿的“储庆寺复建”工程,将“成为人流物流都极为快捷,商机无限盎然,游人不断的旅游圣地”!

  这倒也还没什么,毕竟靠古迹——虽然“真的古迹”已经不存在了——来发展经济,也算件好事。问题是,介绍中咋突然冒出来个“万佛塔”呢?储庆寺里,有过这名字的塔么?

  而且,万佛塔——这名字越看越不对头啊……

  果然,后面就有了关于万佛塔的详细说明:

  “福位外型尺寸:

  (1)单人型:369mm*295mm*280mm

  (2)双人型:695mm*295mm*280mm

  ……

   项目的经济效益

  1.宝塔预计投资额:4000万元人民币

  2.福位综合成本:400元/位

  3.市场平均销售价:8000元/位

  4.预计销售收入:8亿元人民币

  ……

  ……万佛塔"可容纳亡灵骨灰10万余,……”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

  另一件,则是发生在“储庆寺复建工程”动工前一年的2004年7月,以下摘引自外链出处

    “人民网·天津视窗7月4日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与本市共7名犯罪嫌疑人以参与复建一家寺院的名义,采取高达40%至50%的年息在社会上吸收公众存款,这一行为违反了相关的国家金融管理规定。日前,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依法将这7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

    2004年4月,犯罪嫌疑人林某某得知哈尔滨市某地即将开工建设“储庆寺”,便找到同案的犯罪嫌疑人邢某某,二人商议以参与储庆寺复建的名义采取年息40%至50%的高息在社会上吸收公众存款……”

  ——这哈尔滨市某地,指的正是哈尔滨下辖的阿城市。想起来也真够黑色幽默的,要是让完颜亮知道了,还不得郁闷死:我不是明明把那个庙给拆了吗?怎么几百年后,还会有七个人因为这个破庙折进去?!

  ——好,关于储庆寺的八卦,到此为止吧:)

  回到“平毁上京”一事,有学者认为,其实完颜亮并没有真的这么干;但是多种史料上的记录都言之凿凿,我们也只能说:从他一贯的行事风格看,这也确实应该是他干的,呵呵。

  行篇至此,“迁都成龙配套工程”之“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全部讲完了;而《迁都》,我们也就讲到这里吧。

  总的来看,完颜亮的迁都,的确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改革手笔。

  通过迁都和与之配套的系列改革,打算“居天下之正”的完颜亮不仅带领女真民族走出了封闭落后的金源旧地,向更先进的文明敞开了胸怀;而且还以此手段,对守旧势力进行了沉重的精神打击,再一次地巩固了皇权。

  更为重要的是,从燕京被改名为中都的那一刻起,这座城市就永远跳出了“历代重镇”的局限,而一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之都。无论是后世的元,还是明、清,乃至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在这里定都——这个事实,本身就已经再清晰不过地界定了“完颜亮迁都”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个意义,我个人以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毕竟,它不仅影响了之后的几个朝代,更深刻地影响了我们今天的十三亿中国人,而且,这个影响注定还要一代一代地延伸下去。

  现在,如果结合起本章《改制》等几篇一起来看的话,我们也确实应该重新审视一下完颜亮,重新审视这位一直在史册上位居“无道主”“之首”的女真帝王了:

  ——首建一省六部制,借以理顺中央内部组织结构关系;

  ——确定“终金之世守而不敢变焉”的正隆官制;

  ——废除都元帅府、新建枢密院,夺回中央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

  ——废除行台尚书省,取消国中之国;

  ——确立五京十四路的全国地区建制;

  ——首发钱钞;

  ——确定科举程序,并首立相应法规;

  ——参酌削降王爵、省并猛安谋克的内置品级、降低荫封世袭力度;

  ——迁都,并首次以王朝的身份定都北京;

  ——南迁猛安谋克,大大加速女真的汉化过程;

  ……

  实话实说:大金能有后来的繁荣、能出现后来金世宗的大治局面,又怎么可能与“完颜亮改制”、与完颜亮所打下的这些基础分得开呢?

  

  至此,《完颜亮的一生【中】》全部结束。

  再次感谢大家一贯的支持!

  

  

关键词(Tags): #完颜亮#金朝#金代元宝推荐:海天,无斋主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