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哈军工曾经的岁月二十 -- 大驿土猴

共:💬22 🌺4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哈军工曾经的岁月二十

哈军工曾经的岁月二十

预科第二学期的军事课相对而言要比第一学期舒服多了,基本上不再需要泥猴子似的钻来爬去,把军装撕扯得像叫花子的百衲衣一样了。这是因为大家都“升官”了——这学期的战术课主要学习连排一级的战术指挥,每人发了一个画夹子模样的野外绘图板,一个一米来长皮筒样子的图囊,里面卷成一卷的都是战术课上要用到的万分之一大比例尺军用地图,还有东德产的蔡司望远镜和捷克出产带阻尼液的四用指北针,都是价格不菲的好东西。猴爸爸他们以班为单位组成了一个连的指挥班子,大家轮流扮演正副连长、排长和指导员等等角色,正儿八经的开始纸上谈兵。

与班组战术比较,连排的进攻、防御正面和纵深都加大了不少,兵器配置的方式也多了,课堂上听着教员结合经典战例把各种攻防战术演绎得精彩纷呈、花样迭出,猴爸爸他们指点江山的胃口都被高高地吊了起来,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恨不得立马摆开战场跟谁试巴试巴。

终于盼到可以进行野外集团作业了,能够实地演练一回所学内容,让大家都兴奋得够呛。头一次野外实习,没挑太远的场地,就在马家沟河南边的拉拉屯附近划出了一片战场。一辆嘎斯-150把二排送到了地头,排长给每个班发了一张标好了想定条件的地图,让大家自己去勘察现场,绘出作战图,限时两个小时。

猴爸爸他们赶紧各自分工,四散开来去看地形。大比例尺的军用地图内容虽然相当详尽,连坟包、水井、居民房门向哪儿开都一一标明,但是有些地理条件还是要实地观察才能够掌握的,比如河岸边坡是否松软啦、草丛高矮能否藏人啦、哪儿是沙土地哪里碎石多等等都要亲眼去看,然后补充标注到地图上。由于要保持在“敌人”射程之外观察,大家只有站得远远的用望远镜细看,足足转了有一个小时,才把“敌营”周边的地理情况摸清了。

然后就是制定作战计划了。一伙秀才一个比一个主意多,有的主张稳妥,有的强调出奇,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争得面红耳赤。好不容易抓阄当上主官的“连长”下定了作战决心,划出了进攻方向,大家赶快制定计划细节,比如分配各单位的作战任务和配属人员,确定各阶段战斗目标和发展方向,安排各部的通讯方式和联络层次,规划步炮协同和其他配合单位的协调方法等等,一系列细化的进攻方案都要安排妥当。忙忙活活绘好作战图,看看时间……刚刚好。

排长把交上来的作战图一字排开,全排面对地图在草地上盘腿坐好,由四班开始,各位“主官”开始装模作样发布命令。首先“连长”宣布作战计划并讲解了形成作战决心的理由,然后“副连长”分派各单位战斗任务,“指导员”进行战前鼓动,“副指导员”安排后勤保障,各位“排长”和“副排长”也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并且汇报了下属班组的编成和作战方案。

三个班轮流表演了一番之后,就开始了相互的点评。五、六班先对四班群起而攻之,不管错误大小,一概揪出来狠批,面对着四班的百般狡辩,大家引经据典把他们驳了个体无完肤,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他们所谓周密细致的作战计划其实比个漏洞百出的电影剧本强不到哪儿去,而他们那磕磕巴巴、前言不搭后语的任务分派和宣传鼓动也是一点革命战士的豪迈气概都没有,更谈不上职业军人的应有素质了……批别人的时候虽然痛快淋漓,不过很快自己的计划也遭到人家的狂轰乱炸,禁不住暗自后悔怎么就犯了这么多如此低级的错误呢?!

等到大家互相蹂躏了一个来小时,排长站出来当和事佬,公正客观地对三个计划作了番讲评,着重指出了各个计划中闪光的部分,终于让大家都找回了一些自信心,开始有吃午饭的心情了。午饭比较简单,食堂送来了十大保温桶的稀饭和包子,就着萝卜干咸菜学员们围着送饭的卡车淅沥呼噜站着就吃完了。

下午排长给出了新的“敌情”变化,于是各班按照战斗发展的情况调整部署,依据新的判断修改进攻方案,之后又是新一轮的相互指责,在别人的方案里挑毛病,为自己的计划作辩护,直到排长阶段讲评之后再发布新的“敌情”进展,就这么一轮一轮把一场进攻战斗的各个阶段都走上一遍,最后以惨胜结束。

那时哈军工预科的学生队干部多是从西南步校调来的老兵油子,个个实战经验、作战理论都装满了一肚子,带着一帮菜鸟野外实习初级战术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整个演练过程中不但对学员们临时制定的作战计划讲评中肯、一针见血,而且随后给出的战况变化也能够兼顾学生们不同的战斗方案,推演中随时变化的敌我伤亡和武器消耗的情况也都安排得合情合理,对攻防节奏、利害转换控制得恰到好处,可见那时候部队基层干部指挥功底之扎实,打了几十年仗的中国军人们战术素养之高,在当时放眼世界也是罕逢敌手的。一堂六小时的战术课指导下来,就像围棋大师与学徒下辅导棋一样,让猴爸爸他们得益良多,感觉如醍醐灌顶,回味无穷。

在这之后,每个星期都会拉出去操练一天,除了系统演练各种式样的进攻和防御战斗之外,还着重练习了制定隐蔽行军计划,尤其是规划夜间行军方案和在行进间进行攻击或防守的形态转换。虽说都是实地察看之后的纸上推演作业,但猴爸爸觉得这比打打杀杀的战技训练还要有意思,而且这种复杂的攻防互动,也比游戏一样的班组战斗要刺激多了。

当然,第二学期的军事课可不都是如此不见烟火不出汗的舒服课,课表里还有连排级重武器的射击课,包括五三式重机枪、五四式高射机枪、五三式82迫击炮、五六式75无后座力炮还有五六式的40火箭筒,全部都是响动惊人的大家伙。可学员们经过了上学期几千发空包弹的熏陶,别说是重机枪,就是子弹如胡萝卜一般大小的高射机枪也提不起大家的兴趣了,所有人都朝思暮想地盼着早日放上几炮。

其实迫击炮除了学习间接瞄准和根据弹道、射程调整炮弹的发射药包比较麻烦外,射击起来相当简单,把炮弹从炮口塞进去就成了,发射的声音也不太大,虽然炮弹可以炸出个二十来米高的烟火柱,但在千米之外看去也没多大的视觉冲击,让期盼已久的猴爸爸不禁有些失望。不过担任辅助教学任务的二系配属部队的军士们作的迫击炮射击表演却实实在在镇了大家一回:军士们把迫击炮的炮架和瞄准镜全部卸掉,左手托住光秃秃的炮管,右手伸直,跳眼法测距之后,手指压在炮口上横竖一比,接过炮弹就打。千米之外的目标旗不是被一炮炸飞,就是歪歪斜斜只剩一个光杆,弹无虚发简直神乎其技。

这是炮神赵章程少将的独创绝招,是中国军人挖掘现有武器潜力颇具代表性的绝世之作。这种发炮技术第一次在军中普及是在朝鲜战争时期:因为五次战役期间大部分火炮跟不上部队的运动速度,所以相对轻便的迫击炮就成了支援武器中独挑大梁的重火力,而把迫击炮玩得出神入化的赵章程也就被军委紧急任命为志愿军炮兵第二司令员,入朝培训志愿军的炮手们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迫击炮的威力。徒步行军时迫击炮都是分拆成几个部分由多人分别背负的,这样在美军持续不断的空袭之下,常常出现因部分零件损坏缺失而整炮无法操作的情况,逼得志愿军战士们不得不经常把迫击炮弹掰掉保险当手榴弹使唤。而小巧脆弱的瞄准镜,也特别容易坏,出点小毛病炮就打不准,好不容易送到前线的炮弹常常就这么白白浪费了。倒是炮筒和炮座厚重结实,最不容易出问题。于是赵章程把他在红军时期就摸索出来的目视瞄准无炮架发射技术整理出来开班轮训、广授门徒,让志愿军的炮手们仅凭炮筒炮座就能够保证准确的近距离火力支援,一下子解决了战斗中的大问题。哈军工二系配属教学的部队人员都是从志愿军三兵团炮手中选优而来,全是得了赵少将的真传的,牛刀小试,让猴爸爸他们看得咂舌不已。

要说打起来比较震撼的还是无后座力炮。那东西一放起来两头喷火,炮尾焰可以窜出去二十来米远比炮口焰还要大,一炮射出炮尾六十度夹角三十米之内飞沙走石、尘烟四起、声势惊人,没点心理准备都会以为是不是炮弹炸膛了?!火箭筒发射起来也是同样的原理,虽然动静没有无后坐力炮大,但是打上一发,耳朵也要嗡嗡叫上半天,这份刺激叫人回想起来都觉得惊心动魄。顺便说句题外话,都说老美拍的战争片场面真实,其实也常犯一些常识性错误。前两天电视上放《黑鹰坠落》,猴爸爸就说那个老黑用RPG火箭筒仰射直升机的镜头纯属瞎掰,真要那么干,打中打不中另说,只是地面反射的尾喷焰就能把射手变成烤鸡。火箭弹的初速相对于直升机一秒钟十几米的爬升率根本没优势,非得要拿RPG把直升机给揍下来,不但发射的榴弹要改成近炸引信,发射点也要挖出个足够大的深坑或者让射手站在楼顶上背对楼下才不算是自杀性的攻击,就这么着还得要直升机飞到百米之内才能打一回试试,限制条件太多而效果不见得多好,但凡有只大口径机枪的都不会动这种心思发展这么麻烦的战术。电影里一架架直升机被四处横飞的火箭弹打得满地乱滚,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视觉效果而演绎出来的假招子?如果真实战例中确实是用火箭筒打下直升机的,那也是遇上直升机低空悬停时近距离小角度在开阔空间里赶巧打上了一次,属于瞎猫碰上死耗子,决不可能像电影里一样对着四处盘旋的直升机操起RPG抬头就打,还一打一个准,除非索马里的黑老大们都是神灵附体的不死之身,不然决没有这么神奇的绝技。

第二学期军事课里最劳累的科目要算武装泅渡了,先不说最后累成啥样,一开始的游泳课就让多数人心里直打怵。那时候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会正规的游泳,能仗着一身狗刨式的本事在水里扑腾出去就叫懂水性了。猴爸爸他们排里多一半都是下水就沉底的旱鸭子,听说一个月后的游泳考核要蛙泳、爬泳、仰泳、侧泳四种姿势规定时间内游够一千米,都觉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游泳教员是沈阳军区调来的,曾经是全军的游泳冠军,国家一级运动员,不但身材彪悍,而且作风凶猛。一开始让每人在肚皮底下垫个小马扎,趴在陆地上把蛙泳姿势练标准了,然后能在水里漂起来的直接赶进四米深的跳水池里贴着泳池边上游圈,还漂不起来的每人抱一块有两个洗衣板大小的软木到竞速池里体会水性。竞速池里水深放到一米五,踮着脚尖站好了挺直脖子能喘气,但是一动起来脚就探不到底了,那块软木的浮力根本不够让人漂起来的,只能当成救命稻草在憋不住时猛压到水下好把头抬出水面来赶快换口气。每节课都要游满四十五分钟,下了水就别想下课前再爬上来,就是挂在池子边上时间长点都不行,教员会直接把他们踹进水里去。就这么连呛带灌没过两节课都学会了换气漂浮,一个礼拜下来蛙泳就都过关了,看来人还真的都是给逼出来的。

泳池里考核通过了,就要到松花江里练本事了。先是只穿一条短裤,腰里系上根两米长的绳子连着一只装了个红色皮球的网兜,大家编好队形来回横渡松花江,几名体育教员四周划着船跟着。等每人都能轻松完成之后,就逐渐增加了难度,开始是穿上全套军装下水,之后再加上步枪、子弹袋和手榴弹袋全副武装地游泳,最后还要学习水中射击和投弹技术,以及利用军裤、雨衣、水壶、背包、工兵锹、扁担、行军锅等等制作简单的漂浮器材的技巧。

武装泅渡的着装是有严格要求的:帽子要反过来戴,帽沿向后把头发全部兜在帽子里防止影响视力;解开领口和第一颗纽扣以利呼吸;翻出衣裤口袋防止兜水;把衣袖和裤腿卷迭到肘、膝关节以上以利动作;子弹袋和手榴弹袋不要扎束过紧以免妨碍呼吸;把袜子塞入鞋里,把鞋底向外鞋尖向上插入腰带以减少阻力;下水前还要给枪上油免得沾水生锈,步枪斜背背后、抢口朝上;最后要揪住衣领往上拉着下水,不然浸透水的衣服紧贴在胸上会喘不上气的。虽然这样的着装已经是上岸作战的最低要求了,但加起来也有二十多斤重,人在水里根本就趴不平,实际上一直是斜着踩水的姿势,游起来阻力大,容易沉,相当累人。

最难学的是水中射击技术。水中射击要求缓慢踩水,吹掉准星上的水珠后迅速据枪,利用身体上浮的瞬间快速瞄准射击。由于身体动荡不定,击发时机也较难把握,想打准很不容易。其实考核时对准确性的要求并不高,用步枪射五十米胸环漂靶,只要三枪不脱靶就可以及格了。看排长们示范时枪枪不离靶心,自己试上一回才知道什么叫看人挑担不吃力了。多数人第一次考核时都没有通过,学院破例允许多次补考,有人考了三四次才过了关。水中投弹相对简单,利用猛力踩水的上冲力,左手压水,右手握弹后引,在胸部出水后利用收腹挥臂的力量高弧线投出手榴弹,然后借助低头下沉的势道一个猛子钻进水里,只要能把手榴弹扔出二十米就可以及格了。唯一让人比较担心的是考核时投的都是实弹,安全保障也只是在岸上目标区的水边上堆出了一条反斜面的沙土矮坡,不过所有人都无惊无险一次通过,没出半点问题。

最有意思的就是制作漂浮器材了,不试不知道,原来手边很多不起眼的东西简单组合就可以变成能够让重机枪、迫击炮之类的大物件浮渡江河的器材。其中最简单也最不可思议的要数长裤“气囊”了:将长裤浸湿后拧干,裤脚扎紧,两手握住裤腰快速挥动兜气后压入水中,再将裤腰口扎紧。就这么个浮囊,居然可以载上四十斤东西漂上五分钟,如果载物轻点漂的时间会更长些。其它还有把空水壶捆到子弹箱上浮运、把裹上雨衣的三四个背包用工兵锹连在一起运载机枪、用扁担把四个行军锅固定在一起做成浮筏运送迫击炮等等巧妙的办法,不一而足。

武装泅渡最后的集体考核在珠儿山江河进攻作业场进行。各预科连队齐装满员,夜间拉动进场,摸黑制作浮渡器材,拂晓以进攻姿态编组泅渡,上岸后快速展开,所有轻重武器一起打响,枪炮轰鸣之中上千人跃进冲锋……那次演习是猴爸爸在哈军工时经历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虽然过程简单而且持续时间也不长,但节奏紧凑、场面宏大,左右望去满眼都是奔腾跳跃的同学战友,激动人心场景让猴爸爸至今难忘。

(上一贴的链接:http://www.cchere.net/article/927765)

关键词(Tags): #哈军工元宝推荐:MacArthur,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