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分田到户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 -- 听枫

共:💬230 🌺136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只知道唯物主义,这才是科学的出发点。

不过马列主义对于生产关系说法应该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才是才是生产关系的本质方面,不知道你怎么理解别人的说法,到你这就变成了分配关系。也正因为如此,资社之争的核心也集中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不知道您的所谓“政治经济学中所有流派的共识”是从哪里获得的。

意识对物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教育对于社会都存在巨大的反作用,但是这个反作用不能仅仅限于停留在意识、生产关系和教育本身或内部。如此教育仅能培养出来一大批师范学生、生产关系仅能是资源的再分配、意识则是依然停留在空洞的说教。

说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对战争活动有指导作用,也不是说大家人手一册选集天天学夜夜背,靠精神的作用就能不战而胜。如果共产党的军队仅仅停留在这里,依然使用大刀长矛、小米步枪和强大的敌人肉搏死拼,这不是毛泽东思想而是义和团的落后思想。共产党军事上的胜利也是建立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武器装备改善自己的物质条件,最终通过战争物质条件的不断提升最终战胜敌人。比如通过战争缴获,通过自己兵工厂升级换代,通过大生产运动等等。如果仅仅象改革家们那样的只知道瞎掰,什么“事在人为”,“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什么“承包提高了积极性导致粮食的增产”,说来说去不还是唯心论的种种变态,共产党的军队真是这样,恐怕早就步义和团的后尘了。

建国后共产党也不是说实行公有制就自发促进生产,自发地建立起来自主工业体系了。可是靠工农力量通过各种客观的改造世界的活动,改变物质条件和生产工具,并通过系列的五年计划才逐步建立起来的。而灾年之后之所以中国能从根本上扭转旱涝对农业的威胁,也是通过公社化后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这种客观物质行为最终改变了自然物质条件实现的,要知道这可是在没有工业提供支持条件下完成的壮举。

改革后,您倒是说说离开了工业积累完成后的能量释放和对农业的支持,有什么是因为分田承包所造成 ,有什么事因单干积极性所导致的?来自工业的这种支持恰恰是集体经济运用的最充分,而且没有中间的断层。分田恰恰一段长时期内使得中国农村农业不能和农业机械工业发展形成良性的循环,而是很长时期之后才回到小农机的水平,而大型农机具因为农业改革的落后小农经济而根本无法升级。

同时本来可以种庄稼的平畴却要人为条块分割成无数的小井田。早些年我还真一度认为农民对边角料土地的开发确实能提高总体产量,但是综合考虑之后却发现这根本经不起推敲,那分田承包导致对集体经济纯属土地浪费土陇足以把这点贡献抵消掉。你们没有农村的经历,也许根本不知道被围在一块田地中间已经成熟收割期但是由于四周人家的庄稼还没于成熟或者没时间忙此处农田以至于干巴巴地等别人收割后有了进车道的窘境吧。而且一块大的田地分割的不同农户互相没有任何协调也不管对别人的影响,于是又高挺得高粱有低矮的豆子,本来就不算大一块地竟然千奇百怪地种了许多种作物。要是你自家的地在种高粱作物家的阳面那算幸运了,如果相反在背面那你会有住的矮层公寓楼南面不远突然戳起一个二三十层的高层建筑的感觉。

农村的生态看来我们整天唱赞歌或通过走马观花胡天的人的人一点直观认识都不具备。

您说的那套歪论其荒谬是显然的,只要轻轻外推到解放前漫长的中国农耕历史,比照以下当年集所有权和使用权于一身的自耕农,怎么这么大的推动反作用历经千年也没让人察觉出来呢?别跟我说当年的农业之所以产量不高是因为碰到邓小平这种明主和改革开放英明政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