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老家的蚂蛉(上) -- 夏小饱

共:💬19 🌺2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老家的蚂蛉(下)

像之前说的,逮蚂蛉的时候多是一大伙子鼻涕孩儿一起,这倒不是说它是一项需要众人精诚合作的team work,通常大家都是各抓各的,有组织,无纪律。之所以要拉帮结伙,一是热闹,二是抓到高级品种,像“红辣椒”,“黄毛子”的时候,可以趁着活蹦乱跳向别人显摆一下,否则如锦衣夜行,就没多大意思了。

一般的情况是先说好在谁家的门栋口集合,人到齐了就出发。七八个破衣烂衫的小嘎巴豆子(爹妈出于在他们看来很显然在我们看来不那么显然的原因,这个时候一般不会给新衣服穿),或扛或提或拖着一根根打狗棒一样的蚂蛉网子,活脱一群小丐帮。每个人腰里还要揣几个塑料口袋用来装猎物。有人一口气揣八个,还真当自己是八袋弟子了。到了目的地以后,各自散开,互相都不愿离得太近。因为逮蚂蛉是一锤子买卖,一杆子下去的结果是“树上七只鸟,打死一只鸟,还剩几只鸟?一只都没鸟,全都飞走鸟”,出手一次以后或者去别的地方寻摸,或者等那些缺心眼的蜻蜓飞累了再落回来,都是很需要耐心的,所以两人挨得太近的话,容易惊了别人的目标,另一个鼻涕孩儿这时会很生气,后果会很严重。

说到动手逮蚂蛉就见出各人技术高下了。首先眼神要好,能够迅速发现目标,这并不像在大学校园里找美女那样一目了然。多数蜻蜓都涂着保护色,贴近自然,甲醛含量还不超标。发现目标以后还要能迅速确定其货色等级,因为通常有好几只蜻蜓落在一起,而机会只有一次,这时候如果看走了眼就得不偿失了。目标锁定以后不能急于动手,要气运丹田,足尖点地,迂回靠近,这个时候,一帮鼻涕孩儿们像行为艺术表演一样在草窠子里摆出各式极富创意的pose,非常好看。等到确定猎物已经笼罩在自己的剑气之下,啊不,网套之下,就要瞬间出击,不给敌以喘息机会。不但要稳准狠,还要有技术含量:阴阳把一合,前把为枪,后把为舵,顺势一扫紧跟着腕子一抖,兜底甩起来倒扣在网口上,走马活擒。注意最后这一甩一定要用腕子劲。有不懂的光知道甩膀子,打长拳一样大开大合,好看是好看,不过基本上除了逮一兜子树叶草棍抓不到别的。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们也逐渐创造出了自己的劳动号子,如:

蚂蛉蚂蛉飞、飞,

你妈死在柴火堆;

蚂蛉蚂蛉落、落,

你妈死在柴火垛。

我不知道这是谁编出来的,总之编得恶毒至极,让蜻蜓们无所适从,不论是飞是落都有背上不孝之罪的危险。曾经有人跟我说这几句话写得啰嗦,因为柴火堆和柴火垛指的是同一个东西。没文化,这是典型的同义反复,跟“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是一样的。诗在民间呐。

接着该说说蜻蜓了。

我不知道生物学上把蜻蜓分为几种,但是我们自有我们的分法。有一种最普通的蜻蜓,产量最大,最容易捕捉。我就不形容它什么样了,你闭上眼睛随便一想,能想到的那种就是了。由于它太普通,普通得我们都懒得给它起名,就干脆就只叫蚂蛉。好像跟人打招呼时,有权的称呼局长处长,有钱的称呼老板经理,没权又没钱的老百姓一律统称为哎。

除了这种活得没个性的蜻蜓之外,我能想起来的还有几种:

花丽棒,全身上下黑黄相间,每只翅膀的尖端都有一条黑色条纹。其实每只蜻蜓的翅膀上都有这样的花纹,只是这一种的特别粗。常会看见两只花丽棒飞在一起,后面的一只咬着前一只的尾巴,我们管这样的叫双棒,忘了听谁说的这是在交尾。有的小屁孩专爱抓双棒,太不人道了,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婚”,又不是扫黄队的,等人家完事了再说不行么。 出于人文主义关怀,我就从来不抓。

红辣椒,体型偏小,最大的特点是尾部通红。如果其他蜻蜓的颜色是一种保护色,红辣椒的屁股显然应该算警戒色。但是它既没毒又没刺的,有什么资本可让人警戒呢?一直不理解。红辣椒是公认的蜻蜓里的贼,移动迅速而且神经衰弱,稍有风吹草动立马撒丫子。很多人都对抓红辣椒乐此不疲,因为抓到这种蜻蜓是对业务能力的一种肯定。当然荣誉不是那么好得的,常常是一只红辣椒在前面撅着血淋淋的屁股挑衅似的一扭一扭,后面N个气急败坏的小孩像被红色激怒的公牛,冒着踩到狗屎的危险,直眉愣眼的跟在后面追。

黄毛子,全身长满黄色绒毛,连翅膀都是金色的。是最稀有的品种。关于黄毛子的来历曾有一个碑口相传的说法,说这种蜻蜓产于俄罗斯,因此又叫俄罗斯黄毛子,每年都会迁徙南下,进入中国境内。这个谣传的发明者是我见过最有想象力,最能吹牛逼的人,此人应该去中国电信搞市场或者去新东方当老师,否则简直是暴殄天物。丫有在大夏天南迁的么?后来又有人分析说这一说法也不是没有可能性,人家也许的确是冬天动身,但是一来俄罗斯到中国路途遥远,抵达的时候已经越明年了。二来,你当出国签证是好办的么?

大头,名副其实,脑袋是身上直径最大的器官,有普通蜻蜓头部的一个半。真不知道它是怎么进化出来的,前重后轻,飞起来风阻不大么?大头不光头大,个头也比别的蜻蜓大,有把子力气,一般都是高来高去,不往低处落。对于这种蜻蜓我不太感兴趣,没什么好说的。

想起来的就这几个了,谁要是还知道欢迎补充。

记得小时候蜻蜓真的不少,有时候满天都是,跟闹蝗灾一样。现在城市里好像不太多见了,至少在长春那两年没发现,在深圳的时候也没注意到,悉尼这地方水土不好,不出蜻蜓,净是苍蝇。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