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文化的角度谈外交(1):伊拉克战争 -- 三儿

共:💬66 🌺11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从文化的角度谈外交(2):题外话,关于外交官的职业规范

写到哪里算哪里。本来想继续美国的中东政策,但是发现更多的人对于外交官的规范更感兴趣。就在这部分多着写笔墨。我来美国几年了,对美国社会的认识还很浅薄,希望我的见解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同人于野兄有个系列,讲的是 美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他对美国的了解很有见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他的评论。)

美国等西方社会的概念是, 官员是服务于人民的,因为所有政府的开支来自于人民的税收。所以,在和政府机关的人打交道的时候,民是不怕官的。在规章制度之内,官要循规蹈矩地为民服务。与此相似的例子,还有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中国社会老师可以训诫学生,但是美国社会是不允许的。因为老师的工资是直接间接地依赖于学生的。所以老师有义务为学生答疑解惑。这种与中国国情不同的概念差异,源头是西方社会是建立在商业的基础之上,而中国社会的演变是建立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之上。

商业领域,顾客是上帝,因为商家是靠顾客的惠顾来赚钱的。所以老板要求伙计尽量满足顾客的要求。但是凡是都有个度,如果顾客过于刁蛮怎么办呢?商家有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应对。比方说,频繁恶意的退换商品会影响顾客的信用等级,甚至是商店有权利拒绝某个刁蛮的顾客登门,这都是合理合法的办法。但是绝对不允许伙计去和顾客吵架,违反了纪律的伙计可能会丢了饭碗。

同样的,课堂上某个捣乱的同学大声喧哗,甚至是辱骂教师,老师有权利将他驱逐出教室,甚至可以拒绝这个学生注册这门功课。其他同学实际上也对这个捣乱分子很反感。耽误了教学损失是大家的,因为白交了学费却没有学到知识。但是,教师是不允许和学生对骂的,这是违反了教师的职业操守的,搞不好会丢了工作的。

回到外交官的话题。外交官也是官员,而且是享受着外交豁免权的特殊官员。他们的职业操守应该远高于普通官员。记者对官员的挑战(challenge),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够看作是挑衅。刁钻的问题是考验外交官素质的试金石。只有漏上两手绝活,才能够镇住场子。对于恶意挑衅的问题,如果感到太生气甚至是受了污辱,可以把那个记者请出会场,这个是允许的。如果那个记者赖着不走,外交官可以自行离席。其他的记者是来抓消息的,被人搅了场子,会把气撒到那个捣乱分子的头上的。而且,今后只要有这个记者,或者他所在的新闻媒体在场,中国的外交官有权利拒绝出席新闻发布会,除非东道主把那家媒体赶走。总之,有的是体面的办法收拾捣乱分子。但是,如果外交官对记者恶言相向,这是露怯,是要被人背后奚落的。这在美国叫做unprofessional,这个词的含义是相当的差。这就是仿佛当面对着工匠说,师傅,你做的活太次了!

许多人的对华不友好,是他们自身职业的要求。比如说,当年共和党的资深议员赫尔姆斯。他对中国政府的抨击,是拉选票的需要,同时,也是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的。因为美国国会里总有人要扮红脸,有人扮白脸。一拉一打,这样才能够更多地榨取中国政府的让步。但是,当年我们的驻美大使,在纽约时报上登载文章回击赫尔姆斯,称该议员对中国的了解,停留在小学生的水平上。这个,就是unprofessional的举动,因为这个是对议员本人的人身攻击。想想看,就是在网络这种虚拟空间,这种攻击对手的言论都是不友好的,更何况是在真实世界中的指名道姓。泼妇可以骂街,但是如果与之对骂,就是将自己放到与泼妇等同的地位了。

偶尔,在某些场合,官员不方便直接出面,但是可以派小爪牙。比如说,抢旗风波,这个是运动员和运动员之间的对抗,而没有官员的介入。小运动员不懂事呗,这就让别人说不出来什么。

对于我们每个在海外的中国人,我们的形象都是代表着中国人。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我们要吃亏,要忍辱负重。西方社会是吃硬不吃软,但是斗争的手段一定要合法合理。每个中国人,如果都能够找到最优惠的折扣去买东西,就会给外国人造成一种印象,中国人是精明的,从来不当冤大头的。比如说我自己,,对于账单上的任何差错,都要不厌其烦地打电话去argue。因为我知道,我不仅仅是在给我自己争,也是代表着中国人去争,让他们对所有的亚裔都要客客气气。如果他们不能够给我一个合理的交代和补偿,我就会占着线路不撒手,因为服务生是不允许主动挂断客户的电话的。每个服务生的工作量是要有考核的,实在是扛不住了,他会像客户经理求援的。客户经理的角色就是红脸,他手中总是有哭胖的,会多少满足客户的要求。

如此类推,如果每个中国人,都能够在生活小事上,在职业生涯中,改善自己的处境,提升自己的地位,那么,就像是涓涓细流,不停地冲刷着美国人的观感,让主流社会逐渐注意到中国人的伟大。这,也是对祖国利益的贡献。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