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读《现代性与大屠杀》( -- 马前卒

共:💬46 🌺4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回复一刀兄

最近很忙,回复晚了,不好意思

但是,有砖不接绝不是马前卒的风格,因此,这个文债早晚是要来还的。

最近很忙,回复晚了,不好意思

但是,有砖不接绝不是马前卒的风格,因此,这个文债早晚是要来还的。

1、“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则,统一的经济基础带来统一的文化。从此,人类开始有了一些共同的评判标准,而且越来越多。”

----

我同意这个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则,然而,所谓共同的评判标准,应该说是对于各种原来独立存在的文化来说,都是相类似的文化。这种相类似的文化特征,并非一定要先有统一的经济基础。即使是互相独立,然而程度相当的经济基础状况,都会催生出类似程度较多的文化。这同样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历史上,几乎大多文明都经历过奴隶经济制度、不同程度的带有人身依附的农业经济制度,小农经济制度……当每种经济状况出现史,就在当时、当地催生出相适应的政治和文化,即使这个地区根本与其他地区的文明毫无交流。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原来美洲印第安人的奴隶文明。因此,具有相类似的文化特征,可能根本不必建立在先要有统一的经济基础上。

这里,我说的是工业革命以铁路和轮船将全球统一后,必然会有统一的文化出现。经济基础统一是文化趋同的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您这个批判有点一斧子下来落空的意思。没找对目标啊。另外,北美洲那种以人祭为主的奴隶制与西欧那种大庄园经济为主的奴隶制,中亚以军事奴隶为主的奴隶制大不相同,好比同样是游戏机sony和任天堂的就大不相同,虽然都可能从pc平台移植同一个游戏。真正意义上的趋同还是要等到工业革命。以前只能相似,不能一见面就因为共同的文化握手言欢。

2、“正是这一过程让我们以超出物质竞争规律的角度去评判世界,我们可以说某件事情做的对不对,好不好,而在这以前,通行世界的标准只能让我们说这件事是否有利于某个集团增加自己的力量——在这以前,对同一件事的正义性,不同的文明可能有完全相反的评价。正是依据这个标准,我们说大屠杀是恶行,说共产主义值得追求,说资本主义蔑视自由……”---------

这段文字的问题,正是来自上一段中“统一经济催生统一文化”的推导。不错,确实存在过“对同一件事的正义性,不同的文明可能有完全相反的评价。”这种现象到今天还仍然存在,并且成为目前世界上冲突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正如我前面提到的,相类似的经济基础,也会产生相类似的文化特征。比如大规模地屠杀,不是在现在,而是在几百上千年前的中国和西方文明中就并没有什么好名声。相反,不杀妇孺,不杀不能抵抗的人,在各个文明历史上,很早就被认为是一件至少是不坏的善举(最大的“坏”是被人冠之“妇人之仁”的名声,^_^)。

——看什么文化了,你生在中国,而且读的东西都是士大夫留下来的。北欧海盗和蒙古大扩张时期的蒙古人多半不会赞同你这个说法。几百上千年的历史并不是某些文明高于其他文明的理由。即便是西方文明,十字军到东方搞大屠杀也是很受赞扬的,因为屠杀异教徒,或把他们当奴隶是荣耀而不是罪过。至于中国,内阁大臣和兵部技术人员认真的在朝堂上讨论如何大面积火烧牧场、把游牧民族灭族的时候,难道心里想过什么道德问题吗?

至于说“共产主义值得追求”,莫若说,天下大同的社会状况很早就成为人类的一个梦想。而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理论,不过是给这个梦想披上了“理论根据”和“可能实现”的外衣。资本主义是否蔑视自由,这个就更见仁见智了。明白无误地,毫无廉耻地提出利益扩大是目标,这确实是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从资本主义出现到今天,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又避免出现两败俱伤的纷争,恰恰是资本主义的知识分子提出或强调了包括经济自由、人身自由、公平交易、诚信买卖等等的文化内容。可以说,自由并不是资本主义所最关心的目标,然而却成为资本主义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带给人类的一个不坏的“副产品”。相反,一直追求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理论在人类历史上催生出一个又一个专制政权。这不是天下大同的思想不好,而是这种思想,起码在目前来说,仍然是一个梦想。在没有达到“物质极大丰富,精神极大崇高”的时候,要求一种“为公”的目标,必然要求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放弃一些“为私”的利益(不仅是经济利益,也包括政治利益)。这些“为公”而集中起来的利益,却成为管理者和掌权者们,以“代表人民”的名义就可以随意处置的对象。于是,建立在这种政治社会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无限强调当权者的道德素质。因为实在没有别的东西可以用来公开制衡和监督管理者的权力了。当一个人拥有绝对的权力时,也许未必就会把钱塞进自己的口袋;但是肯定会对自己使用权力的正确性不容置疑。如此一来,专制独裁型的管理方式就无可避免了。于是,强调“为私”的资本主义,却在不断的各种势力的博弈较量中催生和促进了具有自由、公平性质的社会状态;强调“为公”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在不断削弱“私”的力量时(既然最高统治者“代表”人民的利益,那么其他人,或者其他势力就不代表,或者起码不那么代表人民的利益。于是“最代表人民利益的权力”就理所当然地拥有压制和消灭“不代表人民利益的权力”的资格和合理性),将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力量都弱化后,却为独裁者创造了肥沃的土壤。

这里有个问题,讨论问题要先定义,否则标准不统一就没的讨论。你说资本主义如何如何,你自己最好先给一个资本主义的定义。你说共产主义如何如何,也要先给定义。

我这篇文章算是那篇《唯物主义历史规律的结束与共产主义的兴起》的一个外篇,在那篇文章里我那里定义了资本主义,这里摘录一下。那篇文章已完成部分我都发在青史那边了,你可以过去看一下。或者,你自己定义一下资本主义,咱们才好讨论。我不太在乎采取谁的定义,但必须统一。

“资本主义是当代社会的主流社会结构,它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与工业化社会的扩张几乎同步进行,在分析古代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以前,必须先弄清资本主义的内涵与特点。

顾名思义,资本主义的核心在于资本。所谓资本,简单的定义就是经营的本钱,牟取利益的凭借,是用来生钱的钱。如果一笔资金或一批物资(某些情况下还有技术)被用来支付日常生活的开销,那它们不是资本,但如果你用这笔钱或物资或技术来开办店铺、工厂、雇佣工人,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以换取利润,那么它们就是资本。资本主义就是一种以资本的牟利过程为核心的制度。在这种制度里,大部分资金和物资都是资本,归属于以利润为目标的各个机构,与劳动力相结合进行生产或其他经济活动,通过卖出有形或无形的商品来获得利润;而利润除一部分被消费外,大部分加入到资本的行列,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而继续参与经济活动。

必须说明,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完全是两个概念,布罗代尔认为这是两个层次上的东西,作者对资本主义的定义可能和布罗代尔不尽相同,但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正如上一章所述,只要有自由的交换就会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里可能会存在以牟利为动机的资本和资本的经营者,但在一个稳定的市场经济中,更多的参与者是维持简单再生产的生产者、购买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者以及简单的卖出好年景剩余产品的农牧民。资本主义的本质是牟利,如果能利用市场经济实现这一点,资本当然乐意参与市场交换,但如果用其他方式能获得更多更稳定的利润,资本也从来不认为市场经济是必需的选择。事实上,资本甚至不认为生产与交换是必然的选择,只要有利润,对资本的正确描述是“不择手段”。

当然,人类社会对财富和利润的最终定义还是能满足人类欲望的消费品,因此资本主义还是要把物质生产-消费作为利润的基础。但随着世界经济体系越来越复杂化,直接将资金投入生产和商业不一定在所有领域都能获得最大利润,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资本牟利的多种方式:

先是军事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最直观的存在方式就是战争债券乃至战争股票,日俄战争中日本的军费的相当一部分就是通过发售债券解决的,英美拥有过剩资金和物资的资本集团认为日本有能力打赢战争并偿还贷款本息,因此愿意冒风险为这个亚洲国家提供军费。不过,军事资本主义更常见的方式是与国家政权密切结合的资本集团为了利润直接发动战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创立的第一天起就积极承担这个任务,从英荷战争到布尔战争,再到两次世界大战和今天的伊拉克战争,资本集团从来不忌讳用大炮去获取利润。

还有政治资本主义,中国人最熟悉的例子应该就是吕不韦对秦国王族的长期投资——“....濮阳人吕不韦贾邯郸,见秦质子异人,谓其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主定国之赢几倍?’曰:‘无数!’....”,不论这段对话是否真实存在,这足以证明当时的中国人已经很清楚资本可以通过干涉政治来获取利润。在近代的欧洲,南欧的许多大资本集团在失去商业霸权后也以向北方的政权贷款为利润来源,当然,资本与政治结合最紧密的年代还是今天的世界,这一点在后面几章还将反复提到。

最传统的行业——农业也可以作为资本主义的载体。在美国的拓荒时代,农民们一路向西,开辟出新的农场卖给后来的移民。拿到现金后他们再次向西拓荒,购买新的土地做农场,如此循环,直到太平洋才停止,这是农业资本主义。读者还可以在历史中寻找宗教资本主义、文化资本主义等资本的特殊存在方式。至于常见的工业资本主义和商业资本主义,已经为大家所熟知,这里不再多说。前面已经指出资本为了利润可以不择手段,这里详细列举了几种资本主义的存在方式只是想帮助读者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不要把资本主义的概念局限于工厂与商铺。”

在这里,资本主义的核心是再投资,是扩张扩张再扩张。扩张是目的不是手段,你爱不爱扩张不重要,反正扩张慢的会被扩张快的淘汰,所以大家都致力于扩张。在工业革命前,自由资本主义最合适,工业革命后逐步转向垄断,到了20世纪,那些殖民地少工业又强的就转到法西斯主义。这些都是资本主义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形式,某些资本主义注重自由,比如自由资本主义,因为那时候市场广阔,软弱的可殖民地区多,所以他们崇尚自由。某些资本主义崇尚纪律和国家利益,因为工业强但势力范围小,要团结起来去抢——不是他们想这样干,是竞争压力使然。不过,自由也好,集体利益至上也罢,都只和那些与资本有关系的人有关,荷兰资本家自由到可以和敌国进行战略物资贸易而不算叛国,二战的德国企业却要听施佩尔的指挥。西方世界让大部分男子享有选举权,完全取消工人对雇主的依附可是自由资本主义出现之后很晚的事情了。

你有一点说的很清楚,自由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副产品。我觉得这么说更好,自由是人类各个社会集团互相竞争的一个副产品,而且是某一阶段的副产品。为什么会有这个副产品呢?因为在适当的条件下,人身自由利于资本扩张,而只有拼命扩张的资本集团才能占领这个地球。不过,条件能产生这个副产品,也能消灭它。东欧的二次农奴化、德国的纳粹,都是资本主义消灭自由的例子。总而言之,自由的产生是因为它能创造物质力量,而不是因为自由本身的“好”。我们今天正好相反,认为自由本身是一个值得追求的东西,而不在于它能富国强兵,能支持跨国集团的掠夺或是支持世界大战的胜利。美国刚赢得伊拉克30年石油开采权的公司或许是从利益的角度支持他们的“自由”。但我们在这里如果也这么说就有点无耻且帮闲了。自由对于我们来说是目的而不是工具。

资本主义曾经意外地创造了我们今天所说的“自由价值”的前身,自然也不会在乎意外地消灭它。你理解资本主义,1是只提自由资本主义,2是把资本的自由理解为人的自由。这个等于说“坏资本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在这种辩护方式下,世界上没有不好的东西,因为这叫循环论证。

3、“其实,如何死掉很重要吗?为了英国或德国的世界霸权而光荣的死,和死在纳粹的毒气室下,有区别吗?对于要建立一个新社会的共产主义者来说,所有这一切都是历史的负面遗产,必须一并解决,而不是单独对某个问题上纲上线。”

----------------------

^_^,很多问题,如果能一并解决,当然好。但是,这样的目标有时是很难达到的。我认为,能解决一个问题,就先解决一个问题,这样挺好。^_^

比如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问题。未必一定要同时解决纳粹对其他民族的屠杀,其他势力对犹太人的屠杀,其他势力对其他人的屠杀……。之所以提出纳粹德国对于犹太人的屠杀,我认为,不仅仅因为犹太人目前成为一股有力量的势力而推动了这种纠察。对全世界大多数地区的人来说,纳粹德国这种以“科学”、“优化”人类为理由的生命摧毁,是一种人类文明的前所未有的考验。正如马前卒兄在前面提到的历史上各次屠杀,也包括现在正在世界上发生的各种屠杀,主要的目的还是物质利益争夺,并且提出的“正当理由”就是“有利于本民族的利益”。这样的屠杀行径,对于除被屠杀者之外的人类和民族即使算不得丑陋,也许不过是“别人的灾难”。要避免自己落入灾难,努力变得强大就可以了。然而,纳粹的人种优化理论,却天生宣判了某种人是要被消灭的对象,并且这种消灭是极之合理又正当的。对这样的人,无论用何种极端手段进行消灭都是允许,甚至光荣的。于是,某种人一出生就因为血统而成为“必须”被消灭的对象。如此残忍的现象却被如此合理正当地包装。这是完全有悖于人类各个文明历史上的某些共同特征的。由于某种理论的“正确性”从而使得屠杀具有了超越某个集团的物质利益而成为“对人类有益”的现象。这样的恐怖,如果能通过对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事件的反省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的话,又何必等到所有问题一并解决那天呢?

——————道德理由也好,包装也罢,都不是新鲜事情。我文中已经讲了,天生宣布某种人是要被消灭的对象,历史上发生过千百回。因为血统杀人的事情bc3000年就有,何必等到20世纪。我不是说不要反思纳粹大屠杀,而是说,如果只从工业化的精密性去反思,好比解决社会犯罪问题只注重刑法的精密、定罪的准确。结果是扬汤止沸。扬汤止沸当然比加把火要好,但如果认为这样就能解决问题,用解决问题的假象蒙蔽自己,不进一步探讨深层原因,恐怕枉死之人只会越来越多。

4、“……在许多地方,真理还要受大炮的限制,但这不等于没有绝对价值。最起码,我们都谴责大屠杀。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以超级大国去掠夺小国也要在绝对价值里找个借口。或许你说这是伪善,但假的起码比没的好,社会毕竟在进步。这不是什么资产阶级人性论,而是共产主义的基础。”

----------------

共同的价值观,当然是共产主义的基础,可也同样是连资产阶级都承认的人性论的一个结果。甚至包括共产主义在内的各种理想,都有相当部分建立在人性论的基础上。这种人性论,未必就是资产阶级所独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明不断传承下来的。很难用某种方式就将这种人性论中的某个部分划分成“资产阶级的人性论”,或者“共产主义的人性论”。人类的文明成果,不是后来出现和发展的,就一定要批判和否定以前存在过的内容。起码共同价值观,或者叫绝对价值、普世价值,与其说是共产主义的基础,不如说是人类历史上各民族能共同生存的一个基础。

这么说倒也不错。但关键在于 ,20世纪以前人类有什么样的人性,不是自己决定的,而是要受竞争决定的。竞争决定了生存下来的人,必然适应残酷的竞争。

如今的人性是什么样的,我们要反思,要主动干涉,这个就是区别了。共产主义讲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就可以粗略的这么理解。所以我说共产主义史无前例。

最后,还是要说,这篇文章本身不好独立说明什么观点,还是去看我在青史那个系列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