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 煮酒正熟

共:💬133 🌺9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MM说的完全符合逻辑理论

赞一个先!

但理论终归是理论,学院派与实践派总是有差距的。MM说的这个办法,在现实中是不行的...

在现实中,发放PLCC卡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选出那些decile 1 的消费者来,把卡寄到他们家。我们根本不可能跟他们见面,去当面建议他们使用。我们的建议是通过寄去的信件来实现的,那封信里详细地告诉消费者如果他用了这个卡他会有哪些benefit等等。

然后我们就守在自己的数据库和电脑旁边,监测一共有多少人开始使用那个卡进行消费了。

所以,在现实中我们根本就无法捕捉到这样一组消费者 --- 他们表示愿意使用PLCC,而我们却为了把他们当作对照组而故意不发给他们。

您会说啦,为什么不能做一个有10000个decile 1的消费者参加的 consumer survey 呢?凡在这个survey中表示愿意用卡消费的人,你们可以从中随机选3000人作为实验组,然后再选3000人作为对照组,这样不就行了吗?

还是不行。一个是现实原因,一个是逻辑原因。

现实原因是:没有办法把这一万消费者都请到公司里来让他们当面表态。唯一的办法还是寄信给他们。而消费者通常对这种信件的回复率只有2-3个百分点。当然可以给他们物质刺激,比如说如果你回复了就可以得到50美金的酬谢。这样一来,我们或我们的客户就要支付巨额花费 (几十万美金啊),所以不可行。

逻辑原因是:在回复中确认自己会用卡消费的人,真把卡发给他们手里,还是会有相当数量的人始终不用那个卡的。这样一来,对照组的消费者在“质量”上就比实验组的消费者要低一些,两者依然是不完全相同的。这种情况下,即使实验组的表现优于对照组,我们无法将本来质量上的差距 与有卡无卡所造成的差距 完全分离开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