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日本棋人千年的误区和盲点 -- 燕来

共:💬10 🌺1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日本棋人千年的误区和盲点

日本棋人千年的误区和盲点——批判日本计目制围棋规则

  唐代时,日本先后十九次派出遣唐史来到中国,同行的有大批留学的僧侣和知识分子,其中有众多的围棋爱好者。在此期间,唐代围棋的数路方法通过这些留学生传播到日本。

  唐代的围棋是怎样的呢?

  围棋的目的是为了棋子的生存,子多为胜乃千古不易之定理。

  (请阅《敦煌棋经“子多为胜”句之解译》一文)

  以生存棋子为目的来研究围棋,人们不难对唐代数路法做出合理的解释:

  1. 唐代围棋为什么要求后走的一方收后?

  这是为了平衡手数,使黑白两方下出的着数相等。

  (唐代围棋为实现其偶数终局的规定,后下子的一方收后时是可以收一着单官的。)

  2.唐代围棋为什么可不必收完单官?

  这是(在平衡手数后)将未收的单官平均地分配给黑白双方。

  3. 唐代围棋为什么要将俘子和死子填回到各方的围空中?

  这是做棋——在手数平衡的条件下,经这样的手续做棋后,就使棋盘上黑白两方的棋子数量相等。

  4. 唐代围棋为什么只数空,不数子?

  不数子有两个原因:

  (1)做棋后,棋盘上各方棋子的数量恰为对局总着数的一半。只要记录了棋谱,就不必再数了。

  (2)胜负由黑白两方活子数量之差来决定。求差时,棋盘上等量的黑白棋子不论数量有多少,它们都一样地互相抵消掉。因此,可不必关心棋盘上各方棋子的数量。

  5. 唐代围棋数路时为什么要从所围实空中扣除活棋的基本眼位?

  棋子要拥有留作恒气(永远不会被消灭的气)的基本眼位,才能最终永远地生存。基本眼位要保护起来,任其空虚,不得有棋子存在于其上——据此得到基本眼位是气而非子的认知。

  数路的实质是数子——数一数在各方围住的实空中还能生存多少棋子。因基本眼位是气而非子,不能将它们与子等同看待,所以要将其扣除。

  6. 唐代围棋“路多为赢”应如何理解?

  各方所围实空中,基本眼位除外的空点叫做“路点”,简称为“路”。路点上可以填放棋子,也可省略填子的手续而将路与子等同看待。

  一方活子的数量由两部分棋子组成:一部分是做棋后存在于棋盘上的子,叫做“局子”,另一部分是与子等同看待的路点,叫做“路子”。

  通过做棋致使两方局子数量相等时,两方路子数量之差恰等于两方活子总量之差。于是,可用“路多为赢”来判定胜负——此即唐代围棋数路法之原理。

  可见,“路多为赢”正是“子多为胜”——生存棋子较多的一方获胜。

  唐代围棋数路法是一种简便的数子法。从时间顺序上说,是我国历史上产生的第三种计活子的数子方法。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计活子数子法,详情请阅拙作《计活子围棋规则》。)

  简要概括地说,唐代围棋数路法的实质和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1)以生存棋子为目的来下围棋。

  (2)以“子多为胜”为准则来判定胜负。

  (3)以“子路皆子,眼位非子”为依据来做棋数子(这里,眼位系指基本眼位即活棋必不可少的单方的眼位与双方的公气)。

  (4)按数路法原理来简便地计算胜负。

  (5)以“路多为赢”为表现形式来体现“子多为胜”之准则。

  不知始于何时,日本棋人视围棋为争地的游戏,误认为围棋的目的是围地,树立起地多为胜的围棋观。日本棋人想当然地把“围地多胜”的围棋观加在唐代围棋之上,从而对唐代围棋做出了根本性的误解。日本计目制规则正是在这误解中产生,它保留着这误解的重要信息。

  请看日本计目制规则关于地域概念的说法:

  1.为什么不收完单官?

  因为单官非地(只是无用的驮目),所以不收单官。

  2.为什么要将各方被提取的棋子和死子填回到各自的围空中?

  因为提子和死子都是负地,故应回填。每回填一枚,就使所围之地减少一目。

  3.为什么不数子?

  因子非地(有棋子生存于其上的枰点不是地),故不数子。

  大家知道,棋盘上的361个枰点都是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也是十九世纪(含)前中国百代棋人不言而喻的认知。日本计目制规则竟视子(棋子占据的枰点)、单官与双活棋的目为非地,荒谬到如此地步,何其愚蠢!

  唐代围棋是“子多为胜”(最终在棋盘上生存棋子较多的一方为胜方)而非“地多为胜”——这便是日本棋人千年的误区和盲点。

  日本棋人误认为唐代围棋之“路多为赢”就是“围地多胜”,误以为在唐代围棋中存在着眼位非地的错误认识而致使唐人计地时要将基本眼位从所围实空中扣除。因此,日本棋人对于数空时要扣除基本眼位不能理解,进而不能赞同,终于,在距今700多年前的某个时候,日本棋人(笔者猜想应是高僧日莲)废除了唐代围棋数路时要从所围实空中扣除基本眼位的规定。日本棋人迷失了“子多为胜”这一最伟大、最简单的真理而走入歧途,日本棋人对唐代围棋之误解是计目制规则愚蠢的根源。

  一方的棋被对方封锁、包围、分割、切断后,这一方就会多出一块棋来,从而多出来两个非子的基本眼位。按照中国传统的子多为胜的规则,多出来的这两个基本眼位要予以扣除。日本计目制规则取消了唐代围棋数路时要扣除基本眼位的规定,等效于做出下述这样一项荒谬的判决:

  当甲方以封锁、包围、分割、切断等手段使乙方的棋子彼此不能联络而多出来一块棋时(通常是将乙方的一块棋割断成为两块),要给予甲方扣减两子或两路(相当于两目)的惩罚。

  笔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乙方被封锁、被包围、被分割、被切断时,会多出来一块棋并因此多出来两个基本眼位,按照唐代围棋数路时要扣除基本眼位的规定,多出来的这两个基本眼位应予以扣除。日本计目制规则取消了唐代围棋数路时要扣除基本眼位的规定,就使乙方获得了两个子的利益,等效于甲方遭受两个子的损失。

  按照日本计目制规则,甲方每将乙方封锁、包围、分割、切断一次,乙方便可获得两个子的利益作为补偿,无异于甲方要受到扣减两个子的惩罚。甲方对乙方封锁、包围、分割、切断的次数越多,乙方所得到的补偿就越多,甲方受到的惩罚就越大。

  “棋从断处生”这句著名的格言是千锤百炼的真理。日本计目制规则反其道而行之,对实施封锁、包围、分割、切断等手段而积极主动的一方给予惩罚或曰对消极被动一方给予保护,难道是合理的优秀的围棋规则吗?地多为胜的日本计目法取代子多为胜的唐代数路法难道是一种进步吗?现今地多为胜的各种规则横行于世难道是围棋的福祉吗?回答只能是否定的!

  日本棋人将“子非地”、“提子为负地”、“单官非地”、“眼位非地”等错误说法强加于唐代围棋,制造了围棋史上最大的冤案!不仅侵犯了创造围棋的我国先贤的名誉,也给中国古代围棋涂抹上愚昧的色彩,损害了围棋高雅优美的形象。

  日本计目制规则取消了唐代围棋的座子,使棋手获得布局行棋的自由,无疑是一种进步;但取消“每块活棋要保有两个基本眼位”的规定却铸成大错——正如倒洗澡水,连同盆内的婴儿也一起泼掉了。

  从唐朝至今,一千年以来,日本棋人只学会了唐代围棋数路法的操作手续,却未能懂得数路法的科学道理,日本棋人未能透过中国唐代围棋数空的表象看出其数子的实质,在不知其所以然的境界下,将完美的“子多为胜”的数路法改变为愚蠢的“地多为胜”的计目法,是多么令人遗憾啊!

  引进外国优秀、先进的文化和科技,学习它并超过它的日本精神,有无数明显的例证。唯独围棋——这至真至简的炎黄尧舜的大道,在日本成为千年难解之谜。

  关于日本棋人在围棋历史上的功过是非,可从两个方面来评说:

  一方面,从棋艺、棋技上说, 自十六世纪中叶至今,四百余年间,以历代名人为代表的日本棋士将围棋这充满智慧的争胜负的技艺发扬光大,使它成为日本的一项国技,成为日本的传统文化。十九世纪以后,日本在围棋的竞技水平上超过中国,成为围棋第一强国。在二十世纪,日本棋士对外传播、教授精湛的棋艺,不愧是中国和世界各国各地棋手的良师益友。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日本人民对围棋文化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

  另一方面,从棋道、弈则上说,日本围棋界用“地多为胜”的数目法取代中国唐代“子多为胜”的数路法,背离了围棋的真谛,丢失了围棋的灵魂,造成了围棋在哲学上、科学上、艺术上的大倒退。日本棋人犯下的错误也是极其严重的。

  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世纪之交也是千年之交的时刻,在中华神州,顺应天下的人心,计活子围棋规则诞生了。

  以真正优秀的中国历代弈则为蓝本的计活子围棋规则是中华民族历代先贤的智慧结晶,它的诞生恰似围棋世界的雄鸡一唱。真理的光辉将普照天下,也无私地照耀在日本棋人的心田上。笔者谨以棋友的名义真诚友好地向日本围棋界热爱围棋的人们呼唤:尊重真理,改正错误。抓住历史机遇,做出正确抉择!

  最后,请允许我引用吴清源先生在其回忆录“以文会友”一书中写下的几句话:

  那种“世界围棋的中心永存于日本棋院”的唯我独尊之观点,只有百害而无一利。日本棋界应该以宽广的胸怀,高瞻远瞩,为围棋在全世界传播普及作出应有的贡献。

                                修改于2005.06.03

元宝推荐:李禾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